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2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8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56 毫秒
1.
罗亦艮  何武剑  庞继好 《广西医学》2010,32(9):1158-1160
目的总结急性气管支气管损伤的早期诊断和手术治疗经验。方法回顾分析64例急性气管支气管损伤的临床资料,对其临床表现、外科处理、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提出早期诊断和外科治疗的原则和方法。结果 64例急性气管支气管损伤48 h内手术40例,伤后1周内择期手术24例;直接修补34例,吻合成形24例,肺叶或肺段切除6例;术后发生肺不张6例,脓气胸1例,无死亡病例。结论早期明确诊断、及时手术是急性气管支气管损伤有效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重症胸部创伤并发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机械辅助呼吸治疗的安全有效方法。方法选择52例以重症闭合性胸部创伤为主并ARDS患者,随机分为常规通气组及保护性肺通气治疗组,每组各26例;均以PB760呼吸机辅助呼吸(SIMV+PVS+PEEP模式),分别记录机械通气前及通气后8、24h动脉血气分析PaO2、PaCO2及氧合指数(PaO2/FiO2);同时记录每组呼吸机辅助呼吸的时间、治疗有效和无效(死亡)例数。结果保护性肺通气组8、24h后氧合指数、PaO2明显优于常规通气组(P〈0.01),呼吸机辅助呼吸时间短于常规通气组(P〈0.01),病死率也低于常规通气组(P〈0.05)。结论保护性肺通气方式是治疗重症胸部创伤并发ARDS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3.
[目的]筛选肺癌患者术后呼吸功能衰竭的术前心理、肺功能等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分析病例组和对照组肺癌患者术前肺功能相关指标以及焦虑自评量表(SAS)与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进行危险因素筛选。[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肺一氧化碳弥散量、最大呼气中段流量、1秒用力呼气容积以及25%肺活量最大呼气流量异常和术前抑郁是术后呼吸功能衰竭的危险因素。[结论]肺癌患者术前肺功能低和术前抑郁可能是术后呼吸功能衰竭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痰热瘀阻型原发性微血管心绞痛(PMVA) 患者在使用黄连温胆汤后血浆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 及同型半胱氨酸(Hcy) 水平的变化,进而探讨痰热瘀阻型PMVA 的发病机理。方法:选择经检查明确诊断为痰热瘀阻型PMVA 的患者,共84 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联合治疗组,常规治疗组根据病情予以常规药物治疗,联合治疗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黄连温胆汤治疗,同时选择正常体检人群43 例作为正常对照组,测定所有研究对象在入选时以及PMVA 患者在治疗5 d 后的vWF 及Hcy 水平。结果:PMVA 组患者vWF 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MVA 组患者Hcy 水平与正常对照组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治疗后vWF 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联合治疗组vWF 水平低于常规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联合治疗组vWF 水平治疗前后差值11.819 μg/L,常规治疗组vWF 水平治疗前后差值7.407 μg/L,2 组治疗前后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MVA 组患者Hcy 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痰热瘀阻型PMVA 患者vWF 水平较正常体检人群显著升高,但Hcy 水平与正常体检人群相当,PMVA 患者在接受治疗后vWF 水平均较治疗前水平有下降。联合黄连温胆汤治疗对vWF 水平的影响,有可能优于单纯常规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行心脏瓣膜手术患者围术期风险评估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00例行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7dNYHA心功能分级将患者分为A组(心功能为Ⅰ~Ⅱ级)及B组(心功能为Ⅲ~Ⅳ级),对比分析两组围术期危险因素与手术疗效的关系。结果:B组患者瓣膜数量、年龄、术前NYHA心功能分级、术中体外循环时间、升主动脉阻断时间、心脏停跳时间明显高于A组,同时B组患者中既往存在心脏瓣膜手术史、术前合并房颤、术前心律失常、栓塞史、术前二尖瓣闭式扩张术及女性患者数量明显高于A组。两组高血压史、糖尿病史、术前左房内径、术前左心室舒张未内径、术前左室收缩未内径、术前肺动脉压、有无心房血栓及转流中尿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瓣膜数量、年龄、术前NYHA心功能分级、术中体外循环时间、升主动脉阻断时间、心脏停跳时间、心脏瓣膜手术史、术前合并房颤、术前心律失常、栓塞史、术前LVED值、术前二尖瓣闭式扩张术及女性均为影响心脏瓣膜手术的围术期风险。结论:临床行心脏瓣膜手术前应重视以上危险因素的评估,可有效的评估术后患者的预后情况。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雾化治疗联合盐酸氨溴索(商品名:沐舒坦)在食管癌根治术后应用对防治术后肺部并发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80例左侧开胸单切口食管癌根治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42例,对照组3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雾化治疗,观察组在采用常规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氨溴索静脉滴注及雾化吸入,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差异。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肺部感染率分别为7.14%和23.68%(x^=4.281,P=0.038);肺不张发生率分别为4.76%和21.05%(x^2=4.841,P=0.028),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观察组。结论:盐酸氨溴索联合用药在食管癌根治术后应用对防治术后肺部并发症的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7.
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治疗自发性气胸的临床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辅助下小切口(VAMT)治疗自发性气胸的临床效果。方法将52例需手术治疗的自发性气胸病人随机分为腔镜组和常规组,均在直视下行肺大疱结扎或切除及胸膜固定术,腔镜组在电视胸腔镜辅助下于胸大肌外侧缘和背阔肌外侧缘间做一长4~6cm的切口;常规组于患侧胸前外侧切口,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胸管留置时间、住院天数和住院费用等指标。结果腔镜组切口长度、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后胸管留置时间均比常规组短(P0.05),且术后无明显并发症发生。结论 VAMT辅助小切口比传统前外侧开胸切口行自发性气胸手术治疗创伤小、恢复快、费用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盐酸氨溴索预防急性气管支气管损伤术后肺部并发症的临床应用. 方法 将60例急性气管支气管损伤术后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胸外科常规治疗方案,实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静脉应用盐酸氨溴索,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术后第3天开始患者咳嗽咳痰症状,肺部罗音,呼吸功能实验组较对照组明显改善, X线胸部检查及血气分析PaO2、PaCO2结果 明显优于对照组,实验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昭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氨溴索可减少急性气管支气管损伤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和动脉低氧血症,对手术后患者的肺功能保护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原发性微血管心绞痛(primarymicrovascular angina, PMVA)患者使用尼可地尔治疗后血浆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on Willebrand factor, vWF)、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 Hcy)、纤维蛋白肽A (fibrinopeptide A, FPA)以及血小板膜糖蛋白140(platelet alpha-granule membrane glycoprotein 140, GMP-140)水平的改变。方法 选择明确诊断为PMVA的患者45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尼克地尔组,同时选择正常体检人群43例作为正常对照组,测定所有入选对象的血vWF、Hcy、FPA以及GMP-140水平;尼可地尔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增加尼可地尔5mg tid口服治疗。结果 PMVA组患者[vWF(85.019±19.877mIU/ml)及FPA(735.424±168.323ng/ml)]水平较正常对照组[vWF(23.952±4.121mIU/ml)及FPA(263.731±118.287ng/ ml)]水平显著升高,P<0.01;PMVA组GMP-140(3.829±2.712ng/ml)水平较正常对照组GMP-140(9.209±5.529ng/ml)水平显著降低,P<0.01;PMVA组患者Hcy(11.898±4.695μmol/L)水平与正常对照组Hcy(12.879±1.926μmol/L)水平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入院时尼可地尔组患者[vWF (85.586±20.110mIU/ml)、Hcy (11.319± 4.482μmol/L)、FPA (707.266±157.700ng/ml)及GMP-140 (3.853±2.006 ng/ml)]水平分别与常规治疗组[vWF (84.477±20.087mIU/ml)、Hcy (12.453±4.925μmol/L)、FPA (762.357±177.130ng/ml)及GMP-140 (3.806±3.296ng/ml)]水平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尼可地尔组患者的vWF (65.400±13.540mIU/ml)水平较入院时显著下降,P<0.01;FPA (876.367±125.807ng/ml)水平较入院时显著升高,P<0.01;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重症胸部创伤并发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机械辅助呼吸治疗的安全有效方法。方法选择52例以重症闭合性胸部创伤为主并ARDS患者,随机分为常规通气组及保护性肺通气治疗组,每组各26例;均以PB760呼吸机辅助呼吸(SIMV+PVS+PEEP模式),分别记录机械通气前及通气后8、24h动脉血气分析PaO_2、PaCO_2及氧合指数(PaO_2/FiO_2);同时记录每组呼吸机辅助呼吸的时间、治疗有效和无效(死亡)例数。结果保护性肺通气组8、24h后氧合指数、PaO_2明显优于常规通气组(P0.01),呼吸机辅助呼吸时间短于常规通气组(P0.01),病死率也低于常规通气组(P0.05)。结论保护性肺通气方式是治疗重症胸部创伤并发ARDS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