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3篇
中国医学   7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4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20 毫秒
1.
目的:观察睾丸及附睾炎性病变患者体表牵涉痛分布区与治疗该类疾病相关穴位的关系,通过动物实验进一步对比相关内脏器官体表敏化区与穴位的关系。方法:临床研究部分将93例睾丸、附睾炎患者临床体查确定的体表痛敏点进行总结分析,将其分布部位与临床治疗该类疾病常用穴位进行对比;动物实验部分观察雄性SD睾丸炎模型大鼠(n=8)、对照组(n=3)注射伊文思蓝(Evans Blue)后体表渗出点,与临床痛敏点和相关穴位对比。结果:临床观察93例睾丸、附睾炎患者体表痛敏点大多分布在下腹部及下肢内侧,腰部及会阴部也有部分分布,痛敏点分布范围与大部分治疗该类疾病常用穴位所处位置在同一区域,并有部分重叠;动物实验观察到体表Evans Blue渗出点与临床痛敏点分布情况高度相似。结论:睾丸、附睾炎性病变引发的体表痛敏点多数与治疗该类疾病的相关穴位所处位置重叠或邻近,提示这些疾病状态下的体表敏化点可能是穴位形成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心绞痛牵涉痛与穴位敏化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牵涉痛分布区域与穴位的关系,并结合动物实验探讨局部敏化出现的规律。方法:临床研究部分,观察1 046例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外周压痛敏感部位、局部皮肤形态异常改变,并测量了77位患者疼痛阈值的变化。动物实验部分,以SD大鼠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结扎4h为心肌缺血模型组(n=14),以假手术为对照组(n=4),分别用在自然光下拍摄观察和活体荧光成像的方法,记录大鼠尾静脉注射Evans Blue后体表出现蓝染的部位,并检测痛阈变化。结果:心绞痛患者压痛部位以及皮肤局部组织结构的改变多分布在左侧胸前区、背部、肩部、上肢尺侧部;右侧也有一定数量的分布。压痛点出现在穴位上、穴位附近和穴位以外。心肌缺血的大鼠模型出现类似的变化。结论:心脏发生缺血性病变时,其相应节段(T 1~T 5)神经支配皮节区域发生规律性的牵涉性的"敏化"反应,这些敏感度改变的部位与"穴位"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3.
高昕妍  张楠  刘坤  奚晗清  刘允  何勋  韩数  朱兵 《针刺研究》2023,(12):1183-1192
目的:从背根节(DRG)神经元水平说明内脏病变与相应体表穴位敏化产生的神经生物学机制。方法:皮肤伊文思蓝(EB)外渗实验:BALB/c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结肠炎组,每组4只。2,4,6-三硝基苯磺酸直结肠灌注7 d制备结肠炎模型。采用尾静脉注射EB检测体表神经源性炎性反应,观察渗出点的位置及面积。痛行为实验: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结肠炎组,每组8只,造模方法同上,观察下背部和足部Von Frey丝机械刺激诱发的回避或缩足反应次数。小鼠在体DRG钙成像实验:Pirt-GCaMP6s转基因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结肠炎组,每组12只,造模方法同上,暴露腰(L)6或L4 DRG,在共聚焦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神经元对直结肠扩张刺激(CRD)、下背部或后爪机械刺激的反应。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结肠炎组小鼠下背部及后爪神经源性炎性EB渗出较多(P<0.05);同时结肠炎组小鼠下背部、后爪对机械刺激的回避或缩足反应次数增加(P<0.01,P<0.05);CRD 60 mm Hg诱发内脏痛引起的L6 DRG神经元激活数量占总数的百分比均较对照组显著增加(P<0.01),其中...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估老年房颤患者口服华法林抗凝(oral walfarin anticoagulation, OAC)治疗不足的状况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收集2012年8月至2014年8月在河北省博野县医院门急诊及住院确诊为老年房颤患者476例。使用华法林抗凝的患者为抗凝组,未使用华法林治疗的患者为非抗凝组。登记其一般情况、疾病特征、合并疾患及抗凝治疗等,对患者进行CHA2 DS2-VASc风险评分,评估房颤患者的抗凝状况并对华法林使用的影响原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全部入选的476例老年房颤人群中,144例(30.25%)使用华法林抗凝。持续性房颤、糖尿病史、慢性心力衰竭史、缺血性卒中/一过性脑缺血发作史、 CHA2 DS2-VASc评分高者更多使用OAC治疗,合并冠心病的房颤患者由于更多用抗血小板药物而较少OAC治疗;患者依从性差、医生及患者担心出血为影响非华法林组抗凝药物使用的主要原因;在华法林组,使用药物剂量为0.65~3.50 mg/d, INR平均值为1.77±0.59;在多因素回归分析中,持续性房颤、慢性心力衰竭史、缺血性卒中/一过性脑缺血发作史及非冠心病是使用OAC治疗的预测因子。结论老年房颤患者中使用华法林抗凝治疗严重不足,且未能严格遵循血栓栓塞风险评估进行抗凝;持续性房颤、慢性心力衰竭史、缺血性卒中/一过性脑缺血发作史及非冠心病是使用OAC治疗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5.
中图法分类号R739.5恶性黑色素瘤(melanoma,以下简称恶黑)是来自产生黑色素细胞的恶性肿瘤,好发于皮肤及眼球,发生于其它部位非常少见。本病恶性度高,预后差,临床易疏忽,病理诊断较困难。本文对18例原发于皮肤及眼球以外的恶黑进行临床病理研究,...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瑶药对颈腰椎病所致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用内服汤药、药酒治疗66例颈腰椎病疼痛、加用外擦药酒及外敷药泥治疗321例颈腰椎病疼痛,共计387例;结果:单用内服药治疗痊愈31.8%,有效52.1%,总有效率93.9%,无效6.1%。加用外擦外敷用药者痊愈38.9%,有效58.9%,总有效率97.8%,无效2.2%;结论:原生态的瑶医瑶药对治疗组织损伤性、退行性病变颈腰椎病疼痛具有独特而显著的疗效。  相似文献   
7.
摘要:目的 探讨血清胱抑素C (Cys C)、超敏C 反应蛋白(hs CRP)联合尿α1微球蛋白(Uα1 MG) 检 测对糖尿病肾病患者肾功能损伤及预后评估价值。方法 选取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收治127 例糖尿病患者 (试验组)和体检健康者90例(对照组),采集清晨空腹外周静脉血及晨尿,进行血清Cys C、hs CRP 和 Uα1 MG 检测。比较试验组与对照组以及试验组不同预后检测血清Cys C、hs CRP 和Uα1 MG 差异,采用 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三项指标单项及联合检测对糖尿病肾病的预后价值。结果 试验组Cys C、hs CRP和Uα1 MG 检测水平均高于对照组(狋=2.365、5.291、6.380,犘<0.05)。终末期肾脏病患者入院时 Cys C、hs CRP和Uα1 MG 检测水平均高于病情缓解或无进展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狋=8.224、14.281、 10.397,犘<0.01)。Cys C、hs CRP和Uα1 MG 联合检测对糖尿病肾病患者预后评估的AUC 为0.874、敏 感性为88.18%、特异性为76.37%、阳性预测值为81.89%,高于三项指标单独检测。结论 血清Cys C、 hs CRP和Uα1 MG 联合检测可用于评估糖尿病肾病患者预后,为糖尿病肾病的肾损害诊治和病情监测提 供依据。 关键词: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胱抑素C;超敏C 反应蛋白;α1微球蛋白 中图分类号:R58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6639 (2019)03 0187 04  相似文献   
8.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的开展是党中央、国务院加强和改善农村医疗卫生工作的一项重大举措,是认真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统筹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的具体体现,是一件为民、便民、利民的大好事.2003年4月以来,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各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的关心指导和帮助下,我市对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进行了积极的试点与探索,迈出了实质性的步伐.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埋针治疗手术放置Ameroid缩窄环于左前降支的小型猪慢性心肌缺血模型系列方法的可行性。方法在巴马小型猪左冠状动脉左前降支放置Ameroid缩窄环制备小型猪慢性心肌缺血模型,随机分为治疗组(针刺"内关"穴)和对照组(针刺"足三里"穴),分别进行"内关"和"足三里"穴埋针并电针治疗,6周后取材。结果术后大体病理显示两组均出现缺血区域,针刺"足三里"穴缺血面积大于"内关"穴,心肌细胞超微结构显示两组均有线粒体空泡化、纤维化现象。结论针刺心包经"内关"穴可以通过减轻心肌缺血起到保护心肌的效应,但不能抑制已经存在的心肌缺血损伤。说明手术放置Ameroid缩窄环于冠脉左前降支建立大型实验动物猪慢性心肌缺血模型,并采用埋针进行治疗的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食管、胃十二指肠疾病牵涉痛的分布规律与穴位的关系。方法临床研究招募180例食管疾病和738例胃十二指肠溃疡患者,采用指压法在躯干四肢部位进行探查,观察压痛点的分布位置及其局部色泽形态变化并在人体神经皮节图上进行标记。采用感觉压痛仪测量30例胃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压痛阈值。动物研究采用SD大鼠胃炎模型(n=8)与对照组(n=3)进行比较,观察尾静脉注射Evans blue后体表蓝色渗出点的分布情况。结果食管疾病牵涉痛主要分布于胸骨处(88.69%)、上腹中部(84.52%)、背部颈椎到胸椎处(64.29%),颈部中间(32.14%),牵涉痛压痛点部位分布在C4-T9神经节段所支配的皮节内,顺着食管走形,多呈棒状,长条状,长约2~20 cm。胃十二指肠溃疡患者牵涉痛主要位于上腹部(88.65%)、背部(52.14%)、下肢部(34.46%)、下腹部(27.39%)、胸部(24.30%),以腹中部、左上腹部及左侧背部为主,主要对应着T5-10所支配的皮节区域,并不局限于穴位区,非穴区也有大量分布。压痛区域大小、形状各异,且牵涉痛区域的压痛阈值明显低于对侧相同正常部位的压痛阈值(P<0.001)。胃炎模型大鼠可以在T6-10观察到蓝色渗出点。结论食管疾病、胃十二指肠溃疡引起的牵涉痛主要分布在其相应的神经节段所支配的体表部位,而这些部位与穴位的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