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5篇
中国医学   5篇
  2022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中医学对(vascular dementia, VD)早有认识,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及丰富的医疗实践,为VD的治疗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以往的中医文献报道显示,中医药特别是针刺不仅能明显改善VD 的临床症状,预防脑血管疾病,降低VD的发病率,而且可以延缓VD病程进展.常采用的针灸治疗方法有:电针、毫针、激光针、穴位注射、其他针法、针刺结合中药等.  相似文献   
2.
神经官能症是一组精神障碍的总称,此类疾病为常见病,诊断不难,但无特效疗法.本文通过经验总结,就神经症与脏腑生理、脏腑病理、脏腑辨证的相关性做一论述.  相似文献   
3.
4.
偏头痛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近几年来我们采用电指针进行治疗后,外加手法进行头部按摩.多数患者均收到较满意的效果.尤其是有些病例是长达几十年的头痛,基本每天都离不开止痛药物,经治疗后彻底离开了止痛药物,现将治疗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祛胰抵方对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大鼠肝脏转录因子FoxO1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80只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造模组70只与对照组10只,造模组给予高脂饲料,正常组给予基础饲料,4周后造模组给予链脲佐菌素诱导2型糖尿病模型。将造模成功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模型组和中药低、中、高浓度组和西药组各12只,治疗12周测定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并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ISI)和肝脏FoxO1水平。结果:治疗后与模型组比较,中药各组、西药组FPG、FINS水平均显著下降,ISI显著提高(P0.01),中药高、中浓度组与西药组大鼠肝脏FoxO1表达明显减少。结论:祛胰抵方可能通过抑制FoxO1的表达并改善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6.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 PMOP)主要是由于女性卵巢功能衰弱,雌激素水平出现断崖式下落所引起,脆性骨折是其严重并发症,发生风险高于乳腺癌、子宫内膜癌和卵巢癌的总和,是降低患者生存质量的要紧因素。如今,我国面临着日益严峻的老龄化局面,其发病率也显现出持续上升的走势。现临床常用的西药包括双膦酸盐类、降钙素类及绝经激素治疗类药物等,均存在着一定的用药风险,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国家对于健康问题的重视程度也有所提升,对诊疗方案的提升也抱有更高的期待。为探寻诊疗方案的优化革新,中医药对于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治疗,逐渐成为临床热点研究方向,也得到了国家的鼎力支持。中医认为,该病的发生发展与肝肾两脏紧密相关,依据“乙癸同源”理论,总结分析了近年来通过调补肝肾法治疗PMOP的相关研究并作简要综述,以期为此后完善PMOP诊疗方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电针头穴治疗三叉神经痛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揭示电针头穴治疗该病的科学性、有效性,为临床治疗三叉神经痛提供一种新方法,克服传统治疗方法存在的诱发本病发作的弊端。方法:将入选病例60例随机分成三组头针组、面针组与卡马西平组,观察疼痛发作频次、临床总有效率。结果:头针组可使三叉神经痛患者的疼痛发作频次明显减少(P0.01),临床总有效率为95%。结论:运用电针头穴治疗三叉神经痛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李崖雪  刘潇  任那 《山东中医杂志》2007,26(12):853-853
女,50岁,于2007年3月发病,头痛3月,严重时伴有恶心呕吐、头晕,行走不稳,头痛以枕部为著,卧床则头痛减轻或消失,直立10多分钟后即感头痛,活动时头痛加重。曾在多家医院就诊,服用过西比灵、米格来宁、镇脑宁、天麻素胶囊、中药汤剂和静滴扩血管药等,均未获效,遂来我院就诊。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养血清脑颗粒在闭合性颅脑损伤中的治疗作用.方法 将 2004年1月~2006年 3月收治的108例闭合性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54例)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养血清脑颗粒治疗;对照组(54例)则采用单纯西医治疗.观察养血清脑颗粒对头痛、偏瘫等症状的治疗作用.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为98.1%,明显优于对照组55.5%(P<0.05).结论 养血清脑颗粒治疗颅脑损伤,能提高治愈率,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0.
穴位帖敷法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揭示穴位贴敷法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临床有效性,通过神经递质研究其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机制。方法:本研究采用双盲随机分组对照法及放射免疫法进行。将入选的60例三叉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针刺组与贴敷组,每组30例,分别用按分支穴位贴敷法及毫针刺法进行治疗,15日为一疗程。分别观察治疗前后疼痛发作频次、临床总有效率以及其对三叉神经痛患者血浆P物质(致痛物质)、β-内啡肽(镇痛物质)含量的影响。结果:穴位贴敷法可使三叉神经痛患者的疼痛发作频次明显减少(P<0.01),临床总有效率为90%,与针刺组疗后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穴位贴敷法可使患者血浆P物质含量明显下降(P<0.05),β-内啡肽含量明显升高(P<0.05)。结论:运用穴位贴敷法治疗三叉神经痛是一种有效的且不诱发三叉神经痛发作的治疗新方法。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