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1篇
中国医学   9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从评价抗血管生成角度探讨活血化瘀类中药在子宫腺肌症治疗中的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2.
易永丽  雷娅  王坤  付先芸  蔡三金 《中草药》2022,53(15):4709-4718
目的 探索大黄-桃仁药对对子宫腺肌病(adenomyosisi,AM)在位内膜线粒体稳态的调控机制。方法 同种异体垂体移植法构建AM小鼠模型,光镜及透射电镜(TEM)观察大黄-桃仁药对治疗前后子宫组织病理及超微结构改变;免疫荧光检测线粒体自噬通路PTEN诱导的推定激酶1(PTEN-induced putative kinase 1,PINK1)/帕金森蛋白(Parkinson protein,Parkin)蛋白表达。培养人永生化子宫内膜异位症在位内膜间质细胞hEM15A,观察大黄-桃仁药对处理前后细胞增殖能力、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抗氧化酶系、线粒体膜电位、线粒体自噬小体、线粒体自噬蛋白的变化。结果 病理切片显示,经大黄-桃仁药对治疗后,中、重度的浸润比例较模型组减少。TEM观察发现模型组子宫内膜上皮细胞及间质细胞线粒体肿胀、线粒体脊消失,部分形成线粒体自噬体;经大黄-桃仁药对治疗后子宫内膜上皮细胞及间质细胞线粒体数量增加,无明显肿胀、线粒体脊清晰可见。与对照组比较,造模后子宫内膜层PINK1、Parkin表达显著上调(P<0.001)...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在子宫腺疾病(AM)在位及异位子宫内膜不同空间部位,中西医治疗方法对模型小鼠血管生成相关因子的不同影响。方法:对8周龄ICR雌鼠施行雄鼠垂体宫腔内移植手术,术后分别饲养3个月,形成模型组。选择导师行气化瘀法临床验方(蒲灵化瘀止痛方)为实验药物(A组),同时将丹莪妇康煎膏作为中药对照组(B组)、孕三烯酮组为西药对照组(C组)、未造模同期小鼠为空白组,各组分别给药3个月。运用免疫组化技术观察血管生成相关因子(VEGF、CD31、MMP-2)在模型组、用药组的变化。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在位内膜CD31表达显著下降(P〈0.05),A、B、C组治疗后上调,且A组显著优于B、C组(P〈0.05)。与模型组比较,A、B、C组异位内膜CD31表达显著下降(P〈0.05),A、B、C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在位内膜MMP-2、VEGF显著升高(P〈0.05)。治疗后A、B、C组在位内膜MMP-2、VEGF表达与模型组比较均显著下调(P〈0.05),A、B、C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治疗后A、B、C组异位内膜MMP-2均显著下降(P〈0.05),C组显著低于A组及B组(P〈0.05)。结论:蒲灵化瘀止痛方可以有效改善在位内膜的缺血缺氧状态,通过终止疾病的始动环节而达到治疗该病的目的。在改善局部血供方面,行气活血中药与西药比较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4.
目的: 以雌激素效应相关因子、血管生成相关因子及其相互作用为靶点,探讨蒲灵化瘀止痛方治疗子宫腺肌病(AM)的作用机制及其量效关系. 方法: 选择8周龄ICR雌鼠,随机分为5组,正常组、模型组、蒲灵化瘀止痛方(蒲方)高、中、低剂量组(60,30,15 g·kg-1),除正常组外,均采用垂体宫腔内移植手术造模,术后3月,形成AM模型.分组给药3月,运用免疫组化技术观察不同用药剂量下雌激素效应相关因子及血管生成相关因子的变化. 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在位及异位内膜细胞色素P450(P450),环氧化酶-2(COX-2),雌激素受体a(ERa)均显著上调(P<0.05).模型组异位内膜与在位内膜比较,P450显著上调(P<0.05).模型组在位内膜与正常组内膜比较,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因子CD31(CD31)显著下降,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显著上调(P<0.05).无论在位或异位内膜,与模型组比较,蒲方各给药组P450,COX-2,ERa值均显著下降(P<0.05),除在位内膜COX-2外,各剂量组之间比较无显著差异.与模型组比较,蒲方给药组在位内膜CD31显著升高(P<0.01),高剂量组显著优于其余两组(P<0.01);蒲方给药组异位内膜VEGF及MMP-2显著下调,高剂量组显著优于低剂量组(P<0.05). 结论: 改善局部缺血缺氧的作用、对血管生成相关因子的调控程度与蒲灵化瘀止痛方剂量相关,雌激素效应因子与该方剂量无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在目前门诊诊疗过程中,以慢性腰痛作为首发症状或伴随症状的病例较多见.女性患者因病因复杂,往往易被误诊或漏诊.故对慢性腰痛症状进行诊断时,必须正确选择西医的实验室、影像学等检查手段,同时按照祖国传统医学四诊合参方法进行辨证,这将有助于提高诊断的准确率,为下一步的治疗提供有力的帮助.  相似文献   
6.
王薇  付先芸  肖雅雯  杨玉松 《重庆医学》2018,(18):2440-2443,2448
目的 分析针刺法联合微刺激促排卵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疗效及其选穴规律.方法 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信息资源系统(VIP)、万方学位论文数据库、PubMed数据库研究针刺联合克罗米芬(CC)促排卵治疗PCOS的临床文献,检索时间为2005年1月1日至2017年1月1日.建立P-COS患者针灸处方数据库并进行描述性分析及聚类分析;对针刺联合CC治疗与单纯CC治疗PCOS疗效比较的随机对照研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5篇随机对照研究,共861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针灸联合CC治疗PCOS的排卵率(65.48%)及妊娠率(43.92%)均优于单纯CC治疗(52.42%、19.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0.15,95CI% (0.09,0.21),P<0.01;RR=0.25,95CI% (0.13,0.37),P<0.01].纳入25篇文献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显示,选择频次最高的穴位为气海、三阴交、中极;任脉的穴位及脾经、胃经穴位选用最多.聚类分析得出3个有效聚类群及6组常用对穴.结论 针灸联合CC治疗的排卵率和妊娠率优于单纯CC治疗,常用穴位分布在病位局部,重视局部和下肢及背部的配合,可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子宫腺肌病是一类雌激素相关性疾病.雌激素效应的异常在子宫内膜组织异位于肌层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与雌激素作用相关的因素包括雌激素受体亚型( ERα、ERβ)、孕激素受体亚型(PR-A、PR-B)、雌激素代谢相关酶17-β羟类固醇脱氢酶Ⅰ、芳香化酶细胞色素P450、以及COX2-PGE2-P450arom-雌激素生成存在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中医分期治疗乳腺小叶增生症的辩证用药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门诊44例乳腺小叶增生病人,分为肝气郁结型、气滞血淤型、痰湿阻络型及虚实夹杂型,观察各期各型治疗效果。结果治愈28例,好转1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5.45%。不同证型治愈率有显著差异。结论运用中医辩证治疗乳腺小叶增生症疗效可靠。病程较短的单纯肝气郁结型、气滞血淤型较病程较长的痰湿阻络型及虚实夹杂型治疗疗程短、效果好,两者治愈率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9.
周静  付先芸  蔡三金  袁丁  梅志刚  冯知涛 《中草药》2021,52(9):2819-2830
竹节参为五加科人参属植物,在我国主要分布于湖北、云南、贵州及四川等地,以湖北恩施分布最为丰富。因其既具有人参的补益作用又具三七的活血作用,常被作为民族药用于治疗跌打损伤、关节炎以及虚劳等气虚血瘀证。竹节参主要化学成分为皂苷类、糖类、氨基酸类、挥发油类、核苷类及无机盐类。研究显示,竹节参具有抗疲劳、保肝、镇静、保护心脑血管、免疫调节、抗肿瘤、抗衰老及抗炎等药理作用。对国内外关于竹节参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对其质量标志物(quality marker,Q-Marker)进行预测分析,越南参皂苷R1、越南参皂苷R2、竹节参皂苷Ⅳa和竹节参皂苷Ⅴ等化合物可作为竹节参的主要Q-Marker,为竹节参质量评价体系的建立提供依据和相关新药研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雷娅  毛萍  易永丽  付先芸  屈赵 《中华中医药学刊》2023,(4):151-156+282-286
目的 探索活血化瘀药对“大黄-桃仁”(Rhubarb-Peach kernel, RP)对子宫腺肌病(adenomyosis, AM)小鼠子宫内膜细胞的动力学特征的调控作用。方法 体外培养hEM-15A细胞,MTT实验及Transwell实验检测RP处理后细胞活力、增殖及迁移能力变化。采用同种异体垂体移植建立AM小鼠模型,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及药物治疗组,采用热板痛及机械痛觉过敏实验检测治疗疗效、HE染色观察病理浸润程度。透射电镜观察细胞动力学特征变化,免疫荧光染色检测微丝蛋白骨架调节酶Rho GTP酶成员A(ras homolog gene family, member A,RhoA)、Rho激酶(rhokinase 1,Rock1)、Ras相关的C3肉毒素底物1(ras-related C3 botulinum toxin substrate 1,Rac1)、细胞分裂周期蛋白42(cell division cycle 42,Cdc42)的表达水平及细胞定位。结果 RP显著抑制hEM-15A细胞的异常增殖,并呈浓度依赖性;经1 mg/mL RP处理后,细胞迁移及侵袭能力显著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