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6篇
临床医学   7篇
神经病学   2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6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7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2篇
  200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评价平乐正骨1号方熏洗对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术后肘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肱骨髁上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患者64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2组患者均采用术后基础治疗。对照组采用术后基础治疗及指导功能锻炼;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配合平乐正骨1号方熏洗。疗程均为4周。结果:观察组在术后熏洗2个疗程后关节功能评分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平乐正骨1号方熏洗对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术后肘关节功能恢复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
补肾健腰合剂抗大鼠椎体软骨终板老化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估补肾健腰合剂抗大鼠椎体软骨终板老化的作用。方法:取22月龄雌性SD大鼠50只,随机分为大剂量补肾健腰合剂组、中剂量补肾健腰合剂组、小剂量补肾健腰合剂组、雌激素组及老龄模型组;另取6月龄雌性SD大鼠10只作为青年对照组,连续给药45天。常规组织切片,HE染色,测量椎体软骨终板血管芽相对面积。结果:椎体软骨终板血管芽相对面积比较,大剂量补肾健腰合剂组和青年对照组明显高于老龄模型组(P〈0.05);中剂量补肾健腰合剂组、小剂量补肾健腰合剂组、雌激素组虽高于老龄模型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剂量补肾健腰合剂可以增加椎体软骨终板血管芽面积,延缓椎体软骨终板的老化,可作为椎间盘退变的预防用药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在前期成功构建携带有目的基因的质粒载体IRES2-EGFP-hIGF-1基础上,探索使用可吸收生物材料PLGA复合基因强化的同种异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移植修复兔关节软骨缺损的方法.方法:实验于2005-09/2006-01在重庆医科大学儿科研究所完成.①选择3月龄新西兰大耳白兔18只,双下肢髁关节面上共制作4个直径3 mm、深3 mm的全层软骨缺损.自左到右为:空白对照组,PLGA移植组,PLGA-MSCs组(PLGA 空载体转染的MSCs移植),PLGA hIGF-1-MSCs组(PLGA hIGF-1转染的MSCs移植).②分别于术后4,6,12周各处死6只,应用大体观察、组织学观察及组织学评分评估缺损软骨的修复情况、修复组织中hlGF-1和Ⅱ型胶原的表达情况、移植细胞GFP荧光强度等.结果:16只兔进入结果分析,脱落2只.术后12周时,组织切片显示,PLGA HIGF-1-MSCs组新生组织中可见大量类透明软骨细胞出现,Ⅱ型胶原丰富表达:荧光追踪显示PLGA-MSCs组和PLGA hIGF-1-MSCs两组修复组织在4周时仍有可见的GFP表达;PLGA hIGF-1-MSCs组各个时间点组织学评分均高于其他3组(P<0.05).结论:PLGA与经过hlGF-1基因强化的MSCs复合移植提高了对兔关节软骨缺损的修复效果.  相似文献   
4.
骨性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是一组以关节软骨退变为主要病理特征的临床综合征,其发病原因至今尚不清楚。软骨细胞赖以生存的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的合成与降解失衡是导致软骨退变的重要原因之,许多研究表明基质金属蛋白酶家族(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MMPs)在这一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对于甲、中期的OA患者,  相似文献   
5.
经皮注射红骨髓治疗骨折不愈合或延迟愈合1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骨折不愈合与延迟愈合是创伤骨科的常见并发症,目前常用的治疗方法是切开植骨及内外固定术,但需要至少两次手术,创伤大、费用高、局部软组织和血液循环破坏较多,不利于骨痂形成。尤其是当骨不连部位软组织条件差,不具备切开植骨条件时,治疗将更加困难。近年来,笔者尝试经皮注射自体红骨髓治疗骨折不愈合和延迟愈合患者12例,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使用交锁髓内钉并骨折端局部小钢板治疗股骨不愈合和延迟愈合的临床疗效。方法对股骨骨折不愈合及延迟愈合患者15例均采用有限切口切开复位顺行扩髓,静力锁定,骨折端应用小钢板加植骨治疗。结果所有病例均获随访,时间为11~24个月(平均18个月),骨折均达到骨性愈合,愈合时间为7~23个月。结论交锁髓内钉加骨折端钢板固定并植骨治疗骨不愈合及延迟愈合具有固定牢靠,利于关节早期活动,促进骨愈合等优点,值得推荐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将转染TGF-β3c2s2基因的兔BMSCs移植于兔耳瘢痕模型,观察转基因BMSCs对创面愈合后增生性瘢痕形成的影响. 方法 成年健康日本大耳白兔20只,体重1.7~2.5 kg,雌雄不拘.取第3代兔BMSCs,经Ad-TGF-β3c2s2在感染复数150下转染,培养孵育24 h后,调整细胞浓度为1×105/mL备用.将纯化、浓缩的Ad-TGF-β3c2s2颗粒,DMEM/F12(不含FBS)稀释为1×108pfu/mL备用.于20只日本大耳白兔双侧兔耳分别制备两个2 cm×2 cm大小的腹侧全层皮肤、软骨缺损创面.将每只兔的4个创面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A组)、Ad-TGF-β3c2s2组(B组)、BMSCs组(C组)和BMSCs/Ad-TGF-β3c2s2组(D组),并以自身正常皮肤作为正常对照(E组).将备好的细胞及病毒液分别按创面分组进行局部移植.于术后21、45、90 d行大体观察、瘢痕硬度和厚度测定、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 结果 大体观察A、B、C组上皮化后创面均逐渐形成不同程度的瘢痕,伤后45 d瘢痕增生程度达高峰,明显高出皮肤表面,持续至90 d,D组在观察期内均无明显高出周围皮肤的瘢痕形成.术后45 d和90 d,A、B、C组瘢痕厚度和硬度明显高于D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B组低于A、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D组愈合后创面厚度和硬度与正常皮肤接近.HE染色观察A、C组伤后45 d可见浅层组织结构排列紊乱,胶原纤维粗大,呈交错网织状排列;B组和D组结构与正常皮肤接近,但较E组胶原排列致密,表皮较A、C组薄;90 d各组结构与45 d相似.BrdU免疫组织化学观察,伤后21、45 d,C、D组均能见到散在分布、胞核染色阳性的棕色细胞,A、B、E组均为阴性. 结论 创面局部移植人TGF-β3c2s2基因修饰的BMSCs,具有抑制创面愈合后增生性瘢痕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前侧塑形钢板固定治疗儿童股骨转子部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索一种儿童股骨转子部骨折的新术式.方法 选取年龄3~14岁、股骨转子部骨折患者,手术取前外侧入路暴露骨折部位,骨折复位后于转子部及股骨干上端前侧放置适当塑形后的T型钢板,由前向后用5~7枚螺钉加压固定,术后髋人字石膏固定患肢2个月.结果 术后拍片示骨折复位及固定良好且螺钉未伤及骺板,随访所有11例患者术后骨折愈合及肢体功能恢复顺利.结论 前侧塑形钢板固定是儿童股骨转子部骨折手术治疗的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9.
转化生长因子β3基因转染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构建转化生长因子β3(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β3,TGF-β3)的腺病毒载体,并通过腺病毒载体将TGF-β3基因转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使其在细胞内得到表达。方法将人TGF-β3质粒定向克隆进入穿梭质粒pAdTrack—CMV中,与pAdEasy-1共同转入细菌并重组,获得TGF-β3重组腺病毒质粒,用脂质体法导入包装细胞HEK293中,48~96h后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绿色荧光蛋白的表达。取1月龄新西兰大白兔5只,取其胫骨骨髓。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纯化MSCs,并进行传代。取传至第3代细胞采用TGF-β3腺病毒载体转染,10h后荧光显微镜观察绿色荧光表达,转染TGF-β3重组腺病毒4d后的MSCs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观察TGF-β3在细胞内的表达。结果pAdEasy—TGF-β3转染HEK293细胞48~96h后,荧光显微镜可见明显的绿色荧光表达。兔骨髓分离培养10d后,培养MSCs融合达70%~80%、贴壁紧密,细胞形态均一,似成纤维细胞;14d完成原代细胞培养。TGF-β3重组腺病毒转染MSCs17h后,荧光显微镜下出现少量绿色荧光,48~72h荧光加强,荧光与MSCs轮廓一致。免疫细胞化学观察,转染TGF-β3重组腺病毒MSCs胞浆内有棕黄色阳性颗粒表达。结论TGF-β3基因重组腺病毒载体的成功构建并在MSCs内的表达,为创伤愈合的基因治疗提供了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构建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基因(enhanced-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EGFP)标记的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human 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hIGF-1)真核表达载体,转染至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为组织工程关节软骨的构建提供基因改良的种子细胞。方法:实验于2005—03/2006—01在重庆医科大学儿科研究所完成。根据GeneBank公布的hIGF-1序列设计PCR引物,从质粒pcDNA3.1-hIGF-1中扩增出截短型hIGF-1,亚克隆至pMD-T18载体,测序鉴定后酶切出目的基因片段并插入pIRES2-EGFP中,构建成真核表达质粒pIRES2-EGFP-hIGF-1,经PCR及双酶切鉴定正确后用非病毒类纳米材料基因转移载体PAMAM-D介导转入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通过荧光观察、流式细胞仪、RT-PCR等方法从各个水平检测hIGF-1在细胞的表达。结果:成功构建了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基因标记的真核表达质粒pIRES2-EGFP-hIGF-1,并检测到目的基因hIGF-1在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理想表达。结论:新型纳米材料PAMAM-D是高效、简便、表达持久的基因转染方法,经IGF-1基因修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是软骨组织工程种子细胞的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