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14篇
药学   13篇
中国医学   10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皮经肝穿刺胆道引流术(Pereutaneous transhepatic cholangio/bmary drainage,PTCD)是临床上治疗梗阻性黄疸的一种非外科手术胆道引流法,根据该法原理,我科在此基础上,扩大了PTCD的治疗范围,将其用于治疗肝脓肿、巨大肝囊肿、胆囊床漏胆积液、胆囊床积脓等,均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微创保胆取石术临床意义。方法 64例胆囊结石患者随机分为2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组(LC组)与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微创保胆取石术组(LRCL组)分别进行手术,分析比较LRCL组与LC组临床疗效。结果 64例胆囊结石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无胆瘘、感染、胆囊结石复发,LRCL组术中出血量、术后饮食恢复时间、腹泻发生率优于LC组(P<0.05)。结论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术是治疗胆囊结石的安全微创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茵陈柴胡龙胆草合剂在EST术后应用的效果。方法:将132例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术后西医常规处理,试验组加用茵陈柴胡龙胆草合剂,比较2组患者症状消失的时间和住院时间。结果:2组患者全部治愈,试验组有症状患者的症状消失时间为4.25(3.60~4.90)d,试验组为5.57(5.17~5.97)d,2组具有显著性差异;试验组总住院时间为8.64(7.73~9.56)d,对照组为10.06(9.06~11.05)d,,2组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茵陈柴胡龙胆草合剂对EST术后病人的症状改善及康复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胆总管结石无论是原发结石,还是肝内、外胆道继发结石或术后残留结石,均不同程度造成胆道良性梗阻及肝功能损害.我们采取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先在内镜下切开十二指乳头 Oddi 氏括约肌,力争取尽结石,除EST术后常规处理外,第2 d开始服茵陈、柴胡、龙胆草合剂,清热利胆、疏肝解郁、排石减黄.近3年来我院成功治疗胆总管结石病人67例,效果良好,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胆囊炎。方法:借助影像学检查技术,明确胆囊功能情况,排出周围脏器病变,合理选择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胆囊炎。结果:收集本组病例156例,其中非手术治疗组95例,手术组6 l例,随访两组患者,疗效尚可。结论:微创手术的介入,拓宽了慢性胆囊炎的诊治范围,对非结石性慢性胆囊炎不要一味采取非手术治疗,也不应在未排出其它慢性疾病时采用手术治疗,强调在临床工作中,要认真分析病情,合理利用影像学检查,选择最佳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6.
生脉散对大鼠离体肝脏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生脉散对大鼠离体肝脏的保存效果。方法:采用大鼠肝脏非循环离体灌注模型(noncirculated isolatedperfusion of rat liver),以生理盐水、生脉散、UW液(Universiev of Wisconsin)、生脉散联合UW液对大鼠离体肝脏保存。测定其8、16、24和48h灌注流出液中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氧自由基代谢产物丙二醛(MDA)的含量,以及保存8小时组织病理切片。通过生脉散组与生理盐水组比较和生脉散联合UW液与UW液相比较,从而了解生脉散对大鼠肝脏有无保护作用。结果:生脉散组各时相流出液内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比生理盐水组明显低,有显著差异(P<0.05),MDA含量低于生理盐水组,有显著差异(P<0.05)。生脉散联合UW液灌注流出液各时相AST含量与UW液保存者相近,无显著差异(P>0.05),生脉散联合UW液灌注流出液MDA含量低于UW液组,有显著差异(P<0.05)。光镜下观察形态学,生脉散组优于生理盐水组,生脉散加UW液组与UW液组变化基本一致。结论:生脉散液对大鼠肝脏保存效果在MDA、AST都好于生理盐水组,与UW液联合运用MDA方面优UW液,在AST方面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滋阴疏肝利胆法治疗胆囊切除术后胆道动力障碍的疗效,为探讨中医药治疗胆囊切除术后胆道动力障碍(PCBD)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2例不同证型PCBD患者采用自拟滋阴疏肝利胆方加减治疗。结果:42例PCBD患者中治愈16例,有效19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83.33%。结论:中医滋阴疏肝利胆法治疗PCBD具有确切疗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ERCP、EST在LC术前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丁宪群  张建  陈英 《贵州医药》2002,26(6):533-534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LC)术后胆总管残留结石时有发生 ,部分病人腹痛仍存在。因此 ,对病史有黄疸、胰腺炎 ,B超示胆总管有异物 ,直径≥ 0 8cm等现象的胆囊结石患者 ,我们术前常规行内镜逆行胆胰管造影 (ERCP)检查 ,对查出有胆总管继发结石、缩窄性十二指肠乳头炎者 ,先行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 (EST) ,再行LC ,使患者避免了开腹手术。ER CP发现胆囊管变异 ,还可提醒术者避免胆道损伤。我院 1999年 12月至 2 0 0 2年 1月行LC 85 2例 ,对具备ERCP指征者 ,术前 112例进行了ERCP检查 ,其中EST治疗 5 8例 ,现总结如…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三孔腹腔镜下肝脓肿引流术的价值。方法:应用三孔腹腔镜下切开引流治疗肝脓肿。脐上缘、右侧肋缘与锁骨中线、右侧肋缘与腋前线交点处做穿孔。肝脓肿切开、分离脓腔分隔、引流。结果:23例手术获成功。结论:三孔腹腔镜下肝脓肿引流术,操作简单,引流彻底,创面周围污染轻,创伤小,分离脓腔分隔彻底,术后恢复快,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黄疸的原因及诊治、预防。方法对本院2000年1月至2008年12月进行3400例LC术回顾性总结。结果LC术后黄疸22例,其中胆总管残留结石10例,缩窄性十二指肠乳头炎4例,合并原发性肝癌1例,胆道蛔虫2例,胆管损伤2例,肝功能损伤4例。结论LC术后黄疸很大一部分是可以治愈、且可以避免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