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儿科学   12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9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9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4年   3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蛋白质组学作为后基因时代的一个重要内容,已广泛深入到生命科学与医药学的各个领域,其理论与技术的发展和完善为人类疾病的研究带来了新的思维方式。近年来,蛋白质组学技术应用于肾脏疾病的研究领域,通过分析尿液蛋白或肾脏组织蛋白样本,分离和鉴定出了一些有意义的蛋白质分子标志物,在研究肾脏疾病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各方面展示了一些有价值的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2.
267例细菌性肝脓肿患者的临床表现及病原学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分析细菌性肝脓肿患者的临床表现、病原学分布及其耐药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67例细菌性肝脓肿患者的临床表现、病原学分布和耐药性。结果267例细菌性肝脓肿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83.89%)、畏寒或寒战(59.18%)、右上腹痛(58.05%)。外周血液白细胞增多占58.80%,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占60.04%,碱性磷酸酶升高占35.96%。所获116株细菌中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分别占31.03%、27.59%和8.62%。阿米卡星、头孢菌素类和泰能对革兰阴性菌敏感性较好,喹诺酮类和万古霉素对革兰阳性菌敏感性较好。结论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细菌性肝脓肿的优势菌,对当前常用抗生素敏感性较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特异的小干扰RNAs(small interfering RNAs,siRNAs)对胃癌细胞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受体(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Ⅰ receptor,IGF-Ⅰ R)基因表达的抑制作用,研究其对肿瘤增殖的影响.方法 设计并体外合成2条靶向IGF-Ⅰ R的siRNAs,脂质体法瞬时转染MGC803细胞,转染前后均使用Western Blot法检测IGF-Ⅰ R的表达水平,MTT法检测细胞增殖,细胞计数并描记生长曲线.结果 MGC803细胞中有IGF-ⅠR的强烈表达.转染后48h,干扰组(siRNA2-L组、siRNA2-H组、siRNA1组)IGF-Ⅰ R表达抑制率分别为64.41%±4.11%、74.14%±6.15%、89.8%±4.10%;siRNA1组转染后第2-5天细胞增殖逐渐减少(分别达49.9%±1.2%、45.9%±4.4%、39.1%±5.1%、29%±4.0%);同期细胞计数分别为对照组的65.58%±4.89%、55.59%±0.82%、44.18%±3.17%、21.15%±1.1%.结论 特异的siRNAs可显著抑制胃癌细胞中的IGF-Ⅰ R基因的表达从而显著抑制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大肠埃希菌对阿莫西林/克拉维酸的耐药特点和机制,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四川大学华西医院2005年5月至12月临床分离的544株大肠埃希菌经微量肉汤稀释法确认对氨苄西林/舒巴坦耐药的大肠埃希菌,从中随机选取276株用药敏纸片检测,仅52株对阿莫西林/克拉维酸耐药.对符合耐酶抑制剂β-内酰胺酶耐药表型的2株大肠埃希菌进行TEM型β-内酰胺酶基因的克隆表达.采用多重PCR技术检测耐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大肠埃希菌的TEM、SHV、OXA型3种β-内酰胺酶.结果 52株大肠埃希菌含TEM型46株,SHV型1株,OXA型6株.其中同时含TEM型和SHV型1株以及含TEM型和OXA型5株.结论 TEM-1型广谱酶的高产是华西医院大肠埃希菌对阿莫西林/克拉维酸耐药主要机制,另外本次研究首次在西南地区发现OXA-1型ESBLs,也是造成耐药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大肠埃希菌对阿莫西林/克拉维酸的耐药特点和机制,从而为临床合理用药及减少耐药的发生和耐药基因传播提供实验研究依据。方法将对氨苄西林/舒巴坦耐药的大肠埃希菌544株,随机选取276株进行阿莫西林/克拉维酸纸片的筛查,对筛出的耐药菌株采用琼脂对倍稀释法进行MIC值测定和PCR扩增分析。对符合耐酶抑制剂β-内酰胺酶耐药表型的大肠埃希菌进行TEM型β-内酰胺酶基因的克隆表达。采用多重PCR技术对耐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大肠埃希菌进行TEM、SHV、OXA型三种β-内酰胺酶的筛查。结果TEM型46株,SHV型1株,0xA型6株,TEM型和SHV型均阳性1株,TEM型和OXA型均阳性5株。产TEM型β-内酰胺酶中TEM-1型最常见,耐酶抑制剂TEM型β-内酰胺酶(IRT)未发现。结论TEM-1型广谱酶的高产是华西医院大肠埃希菌对阿莫西林/克拉维酸耐药主要机制,本研究首次在西南地区发现OXA-1,是造成耐药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儿童急性肾损伤6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儿童急性肾损伤(AKI)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12月收治的62例AKI住院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62例AKI患儿中男43例,女19例;城市6例,农村56例;平均年龄4.4岁。肾前性14例(22.6%),肾性30例(48.4%),肾后性18例(29.0%);病因在各年龄组分布有统计学差异,新生儿期为肾前性因素,婴儿期主要为肾后性因素,其余年龄段主要为肾性因素。62例中治愈26例(41.9%),好转21例(33.9%),无效放弃14例(22.6%),死亡1例(1.6%)。少尿、血尿、蛋白尿、GRF等参数在各组间无统计学差异。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发病天数、是否出现少尿或血尿、血红蛋白、AKl分期是影响预后的因素。结论儿童AKI的病因多样化,其预后与发病年龄、原发病因及治疗时机有关;早期诊断有助于AKI的治疗,积极有效的治疗有助于提高存活率;需要重视儿童AKI的诊治。  相似文献   
7.
8.
目的探讨溶血尿毒综合征(HUS)的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治疗方法及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2010年本院32例HUS住院患儿临床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Wilcoxon符号秩检验、Fisher’s精确概率法。对HUS患儿预后进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1.HUS患儿32例分为2组。腹泻后HUS(D+HUS)占同期收治HUS的53.13%(17/32例),7例透析治疗,病死率11.76%。无腹泻HUS(D-HUS)占46.87%(15/32例),9例透析治疗,病死率6.67%。2组平均病死率9.38%。2.平均少尿及无尿持续时间D-HUS组明显长于D+HUS组(P<0.05)。3.平均接受透析时间D-HUS组明显长于D+HUS组(P<0.05)。患儿平均住院时间>15 d者D-HUS组多于D+HUS组(P=2.67×10-6)。4.少尿持续时间长、PLT低水平、BUN高水平、Scr高水平、pH值低水平与预后明显相关(Pa<0.05)。透析治疗介入较晚、LDH高水平与预后显著相关(Pa<0.01)。结论儿童D-HUS较之D+HUS病情重,病程长。少尿持续时间长、LDH高水平者病死率高。早期诊断、早期透析治疗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吸入性糖皮质激素(ICS)联合小剂量茶碱对未控制支气管哮喘的治疗效果.方法 筛选郑州大学人民医院门诊2011年1至12月门诊未控制支气管哮喘患者280例,用简单随机化分组平均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吸入布地奈德,200μg/吸,2吸/d,联合口服氨茶碱片0.1g,3次/d;对照组吸入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剂(160 μg/4.5 μg)/吸,2吸/d;疗程均为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第1秒用力呼气容量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预计值)、外周静脉血白细胞介素(IL)-4、IL-5、IgE值的变化.结果 对照组(134例)及试验组(132例)患者平均年龄分别为(46±13)、(47±12)岁,男女构成比为1∶1.两组治疗前和治疗6个月后的FEV1%预计值、IL-4、IL-5、IgE值:试验组分别为68%±6%和76%±6%,(14.5±4.4)和(7.2±2.6) ng/L,(27.4±6.2)和(24.2±5.9)ng/L,(771±130)×103和(592±104) ×103 U/L,对照组分别为66%±8%和77%±6%,(13.7±4.3)和(7.7±4.0)ng/L,(26.9±5.8)和(24.6±4.8)ng/L,(752±154)×103和(604±122) ×103 U/L;两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ICS联合茶碱,在改善哮喘患者肺功能、控制气道炎症方面与ICS联合长效β2受体激动剂有相似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
王强荣  丁娟娟  徐国霞  常春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12(7):1683+1685-1683,1685
目的 探讨髓质海绵肾的影像表现及特征,提高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26例髓质海绵肾的的影像检查方法及其影像表现.结果 16例表现为双肾乳头部集合管囊状扩张及簇状小结石影;4例平片阴性;5例单肾发生;3例结石较大;8例继发尿路结石及7例合并其他发育异常.结论 影像学检查能显示髓质海绵肾的特征,关注其不典型表现有助于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