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4篇
皮肤病学   14篇
综合类   4篇
药学   1篇
  1篇
中国医学   5篇
  2022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蛋白酶活化受体-2(PAR-2)是蛋白酶激活受体家族中的一员,属于典型的G蛋白耦联受体,广泛分布于全身多种组织器官,参与多种生理及病理生理过程.近年来蛋白酶活化受体-2在皮肤组织中所起的作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尤其是在皮肤瘙痒、皮肤炎症、皮肤肿瘤及色素沉着的发病机制方面均有探讨及报道,研究指出PAR-2激活后可以在痒觉过敏、炎症诱发、色素转运和吞噬作用、皮肤肿瘤的侵袭及防护等方面发挥作用.本文对近年来PAR-2与相关皮肤病关系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窄谱中波紫外线治疗银屑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20例银屑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用窄谱中波紫外线照射,对照组内服迪银片。两组均治疗1个月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进行疗效判定,观察治疗过程中所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60例基本痊愈35例,显效12例,有效7例,无效6例,对照组60例基本痊愈24例,显效13例,有效8例,无效15例,治疗组基本痊愈率及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窄谱中波紫外线是治疗银屑病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消银颗粒"治疗血虚风燥型白疕的疗效及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随机将120例白疕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内服"消银颗粒"治疗,对照组内服迪银片;检测患者治疗前后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水平,并和正常对照组比较。两组均以1个月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进行疗效判定。结果:治疗组60例基本痊愈37例,显效11例,有效7例,无效5例,对照组60例基本痊愈24例,显效13例,有效8例,无效15例,治疗组基本痊愈率及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TNF-α较治疗前降低,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消银颗粒"是一种治疗银屑病的有效方法,可能通过降低患者血清TNF-α水平起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丹参酮胶囊对咪喹莫特诱导的银屑病模型小鼠的抗炎和抗氧化应激作用,寻找银屑病的治疗方法。方法 使用咪喹莫特乳膏构建银屑病样小鼠模型,通过PASI评分和组织病理评估丹参酮胶囊对银屑病样小鼠模型皮损炎性反应的影响;通过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小鼠血清中白细胞介素(IL)-17A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水平;通过免疫组化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小鼠皮损组织中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抗氧化基因[血红素加氧酶1(HO-1)和超氧化物歧化酶2(SOD2)]和二相解毒酶基因[NAD(P)H醌氧还原酶-1(NQO1)]的表达水平。统计学方法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丹参酮胶囊能明显改善银屑病样小鼠炎性反应程度,包括减轻皮肤红斑、鳞屑和皮损厚度。丹参酮胶囊能降低银屑病样小鼠血清中IL-17A和TNF-α水平(均P<0.05)。丹参酮胶囊还能诱导银屑病样小鼠皮肤组织中Nrf2、HO-1和SOD2水平升高(均P<0.05)。结论 丹参酮胶囊通过降低银屑病样小鼠血清中IL-17A和TNF-α水平以及激活Nrf2信号通路,从而发挥抗炎和抗氧化应激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广州市神经梅毒流行情况,比较未经治疗隐性梅毒患者和血清固定的隐性梅毒患者中神经梅毒的患病率.方法 以横断面研究的方法,对初次诊断为隐性梅毒患者(未治疗或经治疗后出现血清固定)抽取脑脊液,进行性病研究实验室试验,筛查神经梅毒患者.结果 未经治疗隐性梅毒患者中有21.98%(60/273)为神经梅毒,其中10.99%(30/273)为无症状神经梅毒,10.99%(30/273)为有症状神经梅毒.经抗梅毒治疗血清固定隐性梅毒患者83例中1.20%(1/83)符合神经梅毒诊断,为无症状神经梅毒病例.在未经治疗隐性梅毒组中,无神经梅毒病例年龄与有神经梅毒病例年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前者年龄低于后者.结论 在抗梅毒治疗后产生梅毒血清固定患者神经梅毒发生的可能性相对未经治疗的隐性梅毒小,神经梅毒仍主要发生于未经治疗的潜伏梅毒人群中,提示未经治疗的隐性梅毒是神经梅毒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外周血T,B,NK淋巴细胞亚型及血清白细胞介素(IL)-15,IL-21,IgE变化与荨麻疹发病机制的关系。方法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急性荨麻疹(AU)、慢性荨麻疹(CU)患者和健康献血者外周血CD3+,CD4+,CD8+T细胞、B细胞、NK细胞的构成比,并用ELISA法检测血清IL-15,IL-21,IgE水平,分析其与病情、病程的关系。结果 AU患者的外周血T,B,NK淋巴细胞亚型与正常对照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CU患者CD4+/CD8+比值、NK细胞高于对照组,而CD8+低于对照组(P0.05),AU和CU组血清IL-15,IL-21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1),血清IgE相反(P0.05);AU患者的CD8+T细胞高于CU患者,CD4+/CD8+比值低于CU患者(P0.01),余未见明显区别。CU患者的CD3+,CD8+T细胞与症状评分呈负相关,B细胞与症状评分、病程呈正相关,IgE与IL-21均呈负相关;而AU患者未见明显相关。结论 AU,CU患者存在血清IL-15,IL-21和IgE水平的异常,CU患者还存在外周血T,B,NK淋巴细胞亚型的异常。这些异常可能是荨麻疹发病因素之一,其相互作用还可能引起CU反复发作。  相似文献   
7.
患者女,25岁,因乳头,乳晕暗褐色斑及斑块半年,于2004年5月10日来我院就诊。半年前患者双侧乳头,乳晕出现鸡蛋大暗褐色斑及斑块,有轻度瘙痒,数天后双下肢出现多角形鳞屑。患者自出生后皮肤较干燥,粗糙,冬重复轻,家庭成员中无类似疾病患者。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讨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对我国银屑病的治疗效果,我们于2003年6月~2004年5月采用NB-UVB光疗仪对27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进行临床观察,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病例资料27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均为本所门诊病人,男15例,女12例,年龄13~76岁,平均47岁,病程6个月~30年,平均6年;临床分期:进行期7例,静止期20例;临床分类:斑块状20例,点滴状7例。既往均无紫外线照射禁忌症,未曾应用过紫外线照射治疗,并连续NB-UVB治疗8次以上。1.2治疗方法采用UV100L型光疗仪(德国沃曼公司)全身照射治疗,该机装有8根F85100W-01窄谱UVB辐射器,辐…  相似文献   
9.
聚焦超声治疗仪治疗慢性湿疹、神经性皮炎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评价聚焦超声治疗系统治疗慢性湿疹、神经性皮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治疗组采用华西SNK/CZ181型多功能超声治疗仪对慢性湿疹和神经性皮炎进行聚焦超声治疗,每周1次,期间外用地塞米松乳膏,每日2次;对照组只外用地塞米松乳膏,每日2次。于治疗前和治疗后4周分别对皮损的自觉症状和体征进行评分,对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慢性湿疹和神经性皮炎聚焦超声治疗后,总有效率和治愈率分别为85.6%、35.1%和91.1%、39.3%,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01)。聚焦超声治疗慢性湿疹和神经性皮炎是有效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治疗银屑病的疗效及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随机将120例银屑病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用NB—UVB照射,对照组内服迪银片。两组均以一个月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进行疗效判定,检测患者治疗前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d)和白介素-2(IL-2)的水平,并和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治疗组60例基本痊愈35例,显效12例,有效7例.无效6例,对照组60例基本痊愈24例,显效13例,有效8例,无效15例,治疗组基本痊愈率及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二组治疗后TNF—d和IL一2较治疗前降低,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NB—UVB是治疗银屑病的安全有效的方法,可能通过降低患者血清TNF—d和IL一2水平起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