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4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38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男性 ,71岁。因反复心悸、呼吸困难 3年 ,加重 1周入院。临床诊断为扩张型心肌病伴心衰。体检 :BP140 / 80mmHg ,慢性重病容 ,呼吸急促。心界向左侧扩大 ,心尖搏动弥散 ,心尖区可闻Ⅲ级收缩期杂音 ,心率 12 5次 /min ,律不齐。两肺底可闻散在细湿音 ,腹软 ,肝脾未及 ,两下肢无浮肿。血清K+4 68mmol/L ,血清C1-、Na+正常。心电图示心房扑动 ,心室率 130次 /min ,房室传导比例 2∶1。入院当天及次日分别给予西地兰 0 2mg静注 ,心律为房颤心律 ,心室率仍在 110次 /min。入院第 5天给予胺碘酮 30 0mg缓慢静注 ,…  相似文献   
3.
振铃现象即滤波产生的伪差,易导致心电信号的ST段出现逐渐衰减的波纹状曲线,严重影响心电图的分析和诊断,尤其是影响J波综合征、不完全性右束支阻滞、Brugada波及epsilon波等的分析和诊断,而J波综合征、Brugada波及epsilon波对部分患者心脏性猝死预警十分重要,故去除振铃现象影响目前已成为生物医学工程技术领域面临的一个挑战.本文主要分析了心电图上振铃现象产生的原因和对心电图诊断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患者男性,94岁。因咳嗽、咳痰1周,加重伴嗜睡1天入院。临床诊断:老年性肺炎。图1为24h动态心电图V1导联非连续记录。上行P-P间距0.79s,房率76次/分。R1~4 R-R 间距1.54s,呈完全性左束支阻滞(CLBBB)。R4~7的R-R间距分别为1.28、1.28、0.96s,R5-7,呈完全性右束支阳滞(CRBBB)。二者其前P—R间期各不相等,也无规律,与P波无传导关系。V1下行P-P 间距与上行相等。R1、4、6、7与上行R1-4。形态相同,R2、3与上行R5~7形态相同,R5为不完全性右束支阻滞(IRBBB)(rsR’)。各型R波与其前P波无传导关系。心电图诊断:①窦性心律;②三度房室传导阻滞(AVB);③交接性逸搏心律伴频率依赖性左右束支不同程度阻滞。  相似文献   
5.
患者女性 ,78岁。因右股骨干骨折收住骨科。既往有高血压病史。入院时心电图示 ,窦性心律 ,心率 78次 /分。住院期间因“急性左心衰”予西地兰静推 0 2mg/天。西地兰治疗三天后因心电监护发现心率减慢并出现心搏长周期 ,急查心电图 (图 1)示 ,Ⅱ导联连续描记 ,P波大致可分为三种形态 :(1)形态较圆钝的为窦性P波 ,PP间距基本规整 ,频率 76次 /分 ;(2 )尖顶状P′波 ,均延迟出现 ,但与其前窦性P波无固定联律间距 ,P′P′间距之间有最大公约数 0 8± 0 0 6s,P′R >0 12″ ;(3)形态介于上述三种P波之间的为房性融合波。心电图…  相似文献   
6.
患者男性,68岁。因眩晕1w入院。既往有高血压史。临床诊断:椎一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查体:血压160/90mmHg;心率85次/分.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两肺无特殊。24h动态心电图检查(图1A、B)示:窦性心律。图1A中P。提前出现,并引起心房扑动,心房率300次/分,房室传导比例2:1、3:1,平均心室率107次/分。  相似文献   
7.
患者男性,73岁。因排尿困难3年加重1月入院。有慢性阻塞性肺疾患病史。临床诊断:前列腺增生症。查体:血压120/70mmHg,口唇、指甲无发绀,心界不大,心率105次/分,律不齐,可闻期前收缩,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肺气肿征阳性,两肺未闻及干湿性啰音。腹软,肝脾未及。两下肢无水肿。查心电图(图1)示:窦性心律,P-P间距0.60s,心率100次/分。图中可见一提前的P'-QRS波群,P’-R间期〉0.12s,QRS波群呈完全性右束支阻滞图形改变;  相似文献   
8.
患者男性,75岁。因喘息15年,加重伴双下肢肿胀4天入院。BP150/95mmHg,P88次/分,桶状胸,肺气肿征阳性,双肺哮鸣音,心界向左下扩大,心率88次/分,律齐,未闻及杂音,腹软,肝脾未触及,双下肢踝以下水肿。胸片示肺动脉高压,全心扩大,双下肺感染。既往有高血压性心脏病史。入院时心电图示:窦性心律,双心房及右室扩大,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临床诊断:①慢性支气管哮喘,阻塞性肺气肿,肺心病,心衰二度,全心扩大,肺炎;②高血压性心脏病,心衰二度,全心扩大,心律失常。入院后1天,突感上腹疼痛,描记心电图在原基础上可见P波有明显变化:如图1示Ⅱ导联中高尖P—P不齐,当其缩短后出现P’波变低,Pr-R稍延长,当Pr-R延长后又恢复高尖P波,且周而复始出现,其中P5’、P9’、P10’为房性融合波。心电图诊断:加速的房性逸搏心律。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观察运动针法治疗急性面神经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急性面神经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0例采用运动针法,对照组30例仅采用常规针刺,每星期针刺5次,5次为1个疗程,3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评定。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额肌、眼轮匝肌、上唇方肌潜伏期及波幅的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间比较,额肌、眼轮匝肌的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上唇方肌潜伏期及波幅的改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动针法治疗急性面神经炎疗效显著,为临床提供一种独特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