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 研究利奈唑胺联合布地奈德治疗儿童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6年1月-2019年1月安康市中心医院的90例肺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法随机将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患儿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气雾剂,500 μg/d,2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静脉滴注利奈唑胺注射液,10 mg/kg,2次/d,连续给药10 d,当患儿的病情稳定后,改为口服利奈唑胺片,10 mg/kg。两组疗程均为3周。观察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住院时间及症状消失时间,同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总免疫球蛋白(Ig)E(T-IgE)和嗜酸性粒细胞(EOS)水平。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5.5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78%(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住院时间和发热、肺部湿啰音、咳嗽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EOS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的EOS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TIgE无明显改变。结论 利奈唑胺联合布地奈德对儿童肺炎具有比较确切的治疗效果,能缩短住院时间及症状消失时间,减轻气道炎症性反应,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痤疮又称"粉刺",是青春期常见的一种慢性毛囊皮脂腺炎症性疾病。好发于面部、胸背部皮脂丰富的部位,且病程缠绵。笔者自2004-06以来,选择肺胃壅热型痤疮为研究对象,并确立了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消肿散结为治疗大法。据此,在临床用药经验的基础上,吸取现代药理研究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凝血酶调节蛋白(TM)、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1(PAI-1)与儿童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PT)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9月~2019年12月期间的70例ITP患儿作为研究对象,设为ITP组。选取同期进行体检的儿童5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间血清TM、PAI-1水平及PLT。结果ITP组血清TM、PAI-1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LT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ITP组治疗后血清TM、PAI-1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PLT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经过Pearson相关性分析,ITP患者血清TM、PAI-1水平与PLT均呈负相关(P<0.05)。结论血清TM、PAI-1水平与儿童IPT密切相关,可以作为临床疾病监测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应用湿化高流量鼻导管通气及枸橼酸咖啡因联合鸟巢俯卧位辅助治疗早产儿呼吸暂停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自2013年1月至2017年3月安康中心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84例呼吸暂停早产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儿分为观察组与常规组,每组各42例。常规组患儿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枸橼酸咖啡因及鸟巢俯卧位治疗,观察组患儿在常规组治疗基础上联合湿化高流量鼻导管通气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疗效、呼吸暂停发作次数、呼吸暂停消失时间、呼吸暂停严重程度评分、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100.0%(42/42),高于常规组的90.5%(38/4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呼吸暂停发作次数少于常规组,呼吸暂停消失时间短于常规组,呼吸暂停严重程度评分低于常规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为4.8%(2/42),低于常规组的19.0%(8/4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湿化高流量鼻导管通气及枸橼酸咖啡因联合鸟巢俯卧位治疗早产儿呼吸暂停的疗效好,并发症少,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鼻塞式高频振荡通气(nHFOV)对新生儿呼吸衰竭患儿外周血肺表面活性蛋白(SP)和NLRP3mRNA表达的影响及其临床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7年2月—2018年4月来该院儿科接受治疗的新生儿20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治疗方法观察组nHFOV治疗,对照组常规治疗,比较两组的外周血SP与...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双源低剂量CT扫描技术在新生儿气胸临床诊疗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8年4月至2019年10月收治且经临床诊断为气胸的57例新生儿的临床资料。患儿均进行低剂量CT与X线检查,观察比较不同影像学检查对新生儿气胸的检出率,并分析不同影像学检查评估新生儿气胸程度的符合率。结果57例患儿,经低剂量CT检出55例,检出率为96.49%;经X线检出47例,检出率为82.46%,明显较低剂量CT低(P<0.05);低剂量CT误诊率为0%、漏诊率为3.51%;X线误诊率、漏诊率分别为3.51%、14.04%,均明显高于低剂量CT,两种检查漏诊率比较差异显著(P<0.05)。经整理57例患儿的临床资料显示,轻度32例,中度16例,重度9例。经低剂量CT诊断轻度、中度、重度气胸的符合率分别为93.75%、100.00%、100.00%;经X线诊断轻度、中度、重度气胸的符合率分别为75.00%、93.75%、88.89%,均低于低剂量CT检查,其中两种检查诊断轻度气胸符合率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双源低剂量CT扫描技术可有效诊断新生儿气胸,评估其气胸程度,且具有较高的诊断符合率,可有效指导临床诊治新生儿气胸。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