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5篇
临床医学   2篇
神经病学   16篇
特种医学   6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41篇
中国医学   5篇
  2022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我们自1986年11月~1994年12月,对顽固性癫516例采用胼胝体前2/3切开术治疗,获满意疗效,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情况本组男309例,女207例;年龄3~59岁。病程3~4年。病因:脑炎后遗症62例,产伤或头部外伤93例,脑缺氧36例,原因不明325例。癫发作类型:均为全身性强直性发作,263例伴失神小发作。发作频率:每小时发作1次以上1例,每日发作1次以上260例,每周发作1~3次255例。术前治疗:均用抗癫药治疗3年以上无效或疗效不佳。1.2辅助检查(1)头部CT:262例脑萎缩,18例轻度脑积水,6例脑血管畸形,230例未见异常;(2)脑…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甲基强的松龙在重症哮喘急性发作院前急救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104例重症哮喘急性发作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甲基强的松龙组)和对照组(地塞米松组),现场急救时对患者实施常规急症救治后,快速建立静脉通道,观察组给予甲基强的松龙80 mg,静注,对照组给予地塞米松20mg,静注;观察并记录患者用药前及用药后的呼吸频率、心率变化,入院后观察2组患者不良反应情况,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观察组在用药后呼吸频率及心率恢复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9.62%)显著低于对照组(25.0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h后,试验组患者的pH、PaO2、PaCO2较对照组改善更显著(P<0.05)。结论甲基强的松龙应用于重症哮喘急性发作的院前急救效果确切,起效快,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4.
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abdominal wall endometriosis,AWE)是指具有生长活力的子宫内膜组织在腹壁异常生长,是盆腔外子宫内膜异位症中非常常见的一种类型。多数AWE病例继发于剖宫产术后,直接种植理论认为手术操作将子宫或腹腔内游离的内膜碎片种植至腹壁切口,但无法解释无手术史的病例。术后逐渐增大的触痛结节是腹壁内异症最常见的表现,因此常被误诊为疝、血管瘤等。详细地询问病史和体格检查,以及超声、CT、核磁共振与针孔穿刺细胞学检查有助于作出正确诊断。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药物治疗不理想,目前倾向于手术治疗,疗效显著。AWE虽为良性疾病却具有与恶性疾病相类似的表现,如复发,甚至恶变。本文从其发生、临床表现、诊治及转归等方面对AWE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我院创伤外科抗菌药物应用情况,并进行合理性分析,以提高合理用药水平。方法:随机抽取我院创伤外科2011年8—12月出院患者病历共294份,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对抗菌药物应用进行评价。结果:294例病历中,应用抗菌药物的病历为158例(其中Ⅰ类切口手术病历99例、Ⅱ类切口手术病历42例、非手术病历17例),抗菌药物使用率为53.7%。在应用抗菌药物的158份病历中,其中送检病例为19例,送检率为12%。294例病历中,手术病历为277例(Ⅰ类切口手术病历235例、Ⅱ类切口手术病历42例)、非手术病历为17例,手术病历抗菌药物平均使用时间为3 d。使用频率较高的抗菌药物是第2、3代头孢菌素和氟喹诺酮类。结论:我院创伤外科抗菌药物的应用存在一些不合理的现象,用药时间长、手术预防用药选用档次高及病原学检查不够重视是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观察丙戊酸钠(VPA)作用后的Wistar幼鼠的肝功能、瘦素、胰岛素的变化分析对其影响因素。方法:选用SPF级3周龄雄性Wistar大鼠36只,平均体重48g。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3只),空白对照组:经口灌胃等量蒸馏水:VPA组:经口灌胃VPA300mg/(kg·d),每周2次;3个月后检测体重变化、瘦素、胰岛素、血清A1月、血清AST、血清GST、肝MDA、肝GSH以及肝GST。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VPA组AST、肝GST、瘦素、胰岛素显著升高(P〈0.01),体重显著增加(P〈0.05),肝GSH含量显著降低(P〈0.01),而血清ASL、血清GST、肝MDA则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期应用VPA会造成肝毒性及心血管系统潜在危险。  相似文献   
7.
8.
高血压丘脑出血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CT问世之前,有关高血压性丘脑出血的报告不多。近年来由于CT的应用,在丘脑出血的诊断方面逐渐引起重视。但对于丘脑出血的外科治疗,国内报告不多。于1984年4月~1987年3月,我院对9例经CT证实的高血压性丘脑出血进行了外科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般资料:男6例,女3例,年龄53—71岁,均有高血压病史。7例为突然发病,2例为缓慢发病。4例于活动时发病,2例饮酒后发病,2例排便时发病,1例于情绪激动时发病。发病后意识清楚1例,朦胧2例,浅昏迷3例,中昏迷2例,深  相似文献   
9.
药源性粒细胞减少症发生及临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来由于化学药品的广泛使用,粒细胞减少已经成为一个普遍而严重的问题。药物治疗是引起粒细胞减少的主要原因。粒细胞减少是由于免疫介导或对骨髓的直接抑制作用而造成的。粒细胞是机体防御细菌、霉菌等其他病原菌侵袭的中心环节,粒细胞减少使机体易受细菌和霉菌的感染。严格控制用药指征是减少药源性粒细胞减少症发生的必要措施。  相似文献   
10.
黄汉辉  杨长虹 《武警医学》1999,10(4):221-222
我科自1986年11月~1995年12月,对516例顽固性癫痫患者,采用胼胝体前2/3切开术进行治疗,获得满意疗效,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1)性别与年龄:男309例,女207例,年龄3~59岁,平均26岁,癫痫始发年龄1个月~42岁,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