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9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外伤性脾破裂是一种腹部创伤中常见的急腹症,尤其是合并左侧下胸部外伤肋骨骨折时尤为多见.1998年1月~2001年1月,我院共收治外伤性脾破裂97例,采用选择性保脾治疗37例,现予以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 建立自体热休克凋亡大肠癌细胞抗原制备、树突状细胞(DC)体外诱导、以及抗原负载方法.方法 采用酶消化法从手术切除的肠癌新鲜组织获得单细胞悬液,热休克后用桦酯酸诱导其凋亡,制备成细胞抗原;采集外周静脉血,分离单核细胞(PBMC),经GM-CSF与IL-4体外诱导成未成熟树突状细胞(imDC);负载细胞抗原后制备成DC肿瘤疫苗,并对DC疫苗的形态、数量及表型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1)肿瘤细胞抗原得率:(11.87±0.66)×106/g组织;平均凋亡率:(93.13±2.3)%;(2)imDC平均得率为(9.73±0.84)×106/(121.64)×106个PBMC,活率>95%;imDC表型分析:CD11c+CD14-、CD11c+HLA-DR+、CD11c+CD80+、CD11c+CD83+、CD11c+CD86+表达率分别为(87.48+2.59)%、(87.92±0.97)%、(2.20±0.67)%、(4.86±1.21)%、(5.00±0.97)%;(3)DC平均得率为(6.74±0.97)×106/(9.73±0.84)×106个imDC,活率>95%,DC表型:CD11c+CD14-、CD11c+HLA-DR+、CD11c+CD80+、CD11c+CD83+、CD11c+CD86+表达率分别为(93.55±1.24)%、(89.77±1.35)%、(87.80±1.63)%、(70.64±6.42)%、(95.44±2.16)%.结论 自体大肠癌细胞负载树突状细胞的方法稳定、安全、可靠,可制备出成熟DC.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热休克凋亡和冻融裂解人胃癌细胞株抗原负载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体外刺激细胞毒T细胞(cytotoxic Tlymphocyte,CTL)的活性。方法:分别制备热休克诱导凋亡胃癌细胞株和肿瘤细胞冻融裂解物,同时分离12例胃癌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体外诱导DC进行负载,并以两种不同方式负载的DC进行淋巴细胞增殖反应及CTL杀伤实验,比较其刺激淋巴细胞增殖及激活的淋巴细胞杀伤靶细胞能力的差异。结果:负载热休克胃癌细胞的DC与负载反复冻融肿瘤细胞裂解物的DC都显示对靶细胞CTL活性,但前者的CTL活性显著高于后者(P<0.05)。结论:用热休克肿瘤细胞负载DC是一个更为有效的负载方式,为临床应用提供了一种可选择的负载方式。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树突状细胞(DC)以两种不同方式负载大肠癌细胞株体外刺激淋巴细胞的抗瘤活性.方法 分离正常人外周血单核细胞体外诱导DC,分别负载热休克诱导凋亡的大肠癌细胞株和肿瘤细胞裂解物,以此刺激淋巴细胞作为效应细胞,大肠癌细胞株为靶细胞.MTT法测定效应细胞对靶细胞的杀伤作用.结果 负载热休克大肠癌细胞的DC 与负载肿瘤细胞裂解物的DC都显示对靶细胞的杀伤活性,但前者的杀伤率明显高于后者(P<0.05).结论 负载热休克肿瘤细胞的DC是一更为有效的负载方式.  相似文献   
5.
廉平  鲍传庆 《当代医学》2021,27(27):48-50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与开腹阑尾切除术在急性穿孔性阑尾炎治疗中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本院收治的100例急性穿孔阑尾炎患者,以入院编号单双数分为常规组与观察组,每组50例.常规组采用开腹阑尾切除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围术期相关指标、血清炎症相关指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常规组,且术后各项时间指标均短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血清炎症指标均上升,但观察组均低于常规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 使用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急性穿孔性阑尾炎患者,术后恢复时间更短,且应激反应和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廉平  鲍传庆 《当代医学》2021,27(28):163-164
目的 探究腹膜外腹腔镜疝气修补术对老年腹股沟疝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8月本院疝外科收治的100例老年腹股沟疝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常规手术治疗,n=50)和观察组(腹膜外腹腔镜疝气修补手术治疗,n=50),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持续时间、住院时间和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为(7.04±5.34)mL,少于对照组的(29.37±6.88)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疼痛持续时间为(1.02±0.11)d、住院时间为(4.02±1.09)d,均短于对照组的(2.79±0.18)d、(7.59±2.04)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2.00%,均低于对照组的3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膜外腹腔镜疝气修补手术治疗老年腹股沟疝患者可有效缩短患者的疗程,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7.
介绍154例癌性结肠梗阻的手术治疗经验.其中完全性肠梗阻85例(55.2%),不全性肠梗阻69例(44.8%).均经手术及病理证实.除住院期间死亡5例(3.2%)外,其他患者肠梗阻症状均得到明显缓解.作者认为对于不同病情的癌性结肠梗阻患者采用相应的手术方式治疗,对术后改善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生命等均有良效.  相似文献   
8.
结肠癌术后联合树突状细胞免疫治疗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结肠癌术后联合树突状细胞(DC)免疫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40例接受结肠癌D3根治术并进行一次化疗的患者分为两组,一组在化疗后不进行DC免疫治疗;一组在术中采集新鲜肿瘤组织样本,并在化疗后进行自体肿瘤抗原负载DC免疫治疗.采集自体外周血,诱导制备自体肿瘤抗原负载的DC,进行4次免疫注射为1个疗程,前2次每周进行注射,后2次隔周进行注射.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同时对治疗组进行迟发性超敏反应(DTH)检测及随访,观察患者的免疫应答与临床疗效.结果 制备获得成熟DC(mDC),细胞活率>95%,CD11c+CD14-细胞平均为90.24%±2.73%,CD11c+ HLA-DR+细胞平均为83.58%4±1.36%,CD80+细胞平均为87.92%±4.41%,CD83+细胞平均为62.48%±4.45%,CD86+细胞平均为97.72%±3.86%.治疗组患者细胞因子水平比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尤以IFN-γ升高最为明显(P<0.01).15例进行DTH检测的患者中有8例呈阳性,经过6~36个月随访,治疗组有1例患者复发,常规治疗组有1例复发,1例死亡.两组的中位无疾病进展期分别是22个月和17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在DC治疗组中DTH阳性的患者无1例出现复发及转移.结论 结肠癌术后联合DC治疗可以改善患者机体的免疫功能,激发特异性免疫应答,取得了一定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热休克凋亡和冻融裂解人胃癌细胞株抗原负载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体外刺激细胞毒T细胞(cytotoxic Tlymphocyte,CTL)的活性。方法:分别制备热休克诱导凋亡胃癌细胞株和肿瘤细胞冻融裂解物,同时分离12例胃癌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体外诱导DC进行负载,并以两种不同方式负载的DC进行淋巴细胞增殖反应及CTL杀伤实验,比较其刺激淋巴细胞增殖及激活的淋巴细胞杀伤靶细胞能力的差异。结果:负载热休克胃癌细胞的DC与负载反复冻融肿瘤细胞裂解物的DC都显示对靶细胞CTL活性,但前者的CTL活性显著高于后者(P〈0.05)。结论:用热休克肿瘤细胞负载DC是一个更为有效的负载方式,为临床应用提供了一种可选择的负载方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全腹腔镜下根治性全胃切除术临床应用的可行性、安全性以及近期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间接受外科根治性全胃切除术13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全腹腔镜根治性全胃切除术69例,开腹根治性全胃切除术70例。腹腔镜组和开腹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及临床TNM分期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是接受同一组医师手术。结果69例腹腔镜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中转开腹或腹腔镜辅助,无手术死亡。平均切口长度4.3cm,较开腹15.1Cm短;平均手术时间(305.0±60.2)min,较开腹组(263.6±30.6)min长;平均术中出血(142.3±82.-3)ml,较开腹组(35213±153.2)ml少;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平均(4.2±1.5)d,较开腹组(9.4±3.5)d短,术后平均住院(10.22±2.5)d,较开腹组(13.1±4.6)d短,两组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平均清扫淋巴结数目(24.3±12.2)枚,开腹组(25.1±10.9)枚;术后并发症发生率7.2%,开腹组12.9%,两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3~24个月,两组均无肿瘤复发和死亡病例。结论全腹腔镜根治性全胃切除术治疗胃上、中部癌安全可行,并能达到肿瘤根治的要求,具有创伤小、出血少、康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