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5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8篇
药学   8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门诊是医院的窗口,由于它工作性质的特殊性,人员的流动性,医生管理的双重性,决定了门诊管理的难度。如何抓好门诊的管理,树立窗口的对外形象,不断地吸引病人,扩大市场,打造服务品牌,一直是众多医院努力研究的课题。目前关于门诊的管理模式,各家医院运行模式也不尽相同,也没有任何规律可循。我院为了加强门诊的管理,真正突出门诊的职能作用,在机制上、在管理方法上进行了一些创新尝试。并取得了一定成效,现将主要做法和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健康管理是指对个体和群体的健康进行全面监测、分析、评估、提供健康咨询和指导以及对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干预的全过程.质量控制是健康管理的重要环节,201 1年我们参照相关学会、协会制定颁布的学术指南与共识,引进ISO9001:2008标准的框架和思想,结合医院实际建立了质量控制规范,主要包括:质量控制方针、质量控制目标、质量控制组织、质量控制文件、质量控制环节和持续改进等[1-2].  相似文献   
3.
本院门诊部自组建以来,一直沿用着保障、治疗、服务和管理共存的一种发展模式,在管理职能上未能完全发挥.2005年初,医院将门诊部自身有收入的处、室转隶到相关科室[1],门诊部开始履行行政管理职能,负责对门诊各环节的检查、协调和管理,依据职能建章立制,推行了规范化管理.经过一年多的运行,收到了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脑室周围一脑室内出血(periventricular-intraventricular hemorrhages,PIVH)是新生儿颅内出血最常见类型,尤其在早产儿发病率高达55%以上,是导致早产儿死亡和致残的重要原因。因出血常为局限性小病灶,不易确诊,80年代以前,该病只有在尸解时才被发现,近来逐渐为临床所认识。随着产科和新生儿重症监护水平的提高,早产儿存活率增加,  相似文献   
5.
随着医疗服务市场化、规范化发展,患者维权意识、自我保护意识不断增强,对医院门诊服务的期望值越来越高,医患矛盾与投诉的发生也日渐增多.在此种情况下,门诊医疗服务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医院的声誉,在实际工作中及时妥善处理门诊投诉应重点把握以下几个环节.  相似文献   
6.
新时期处理门诊投诉应把握的几个环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医疗服务市场化、规范化发展,患者维权意识、自我保护意识不断增强,对医院门诊服务的期望值越来越高,医患矛盾与投诉的发生也日渐增多.在此种情况下,门诊医疗服务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医院的声誉,在实际工作中及时妥善处理门诊投诉应重点把握以下几个环节.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肺炎患者治疗前后血清一氧化氮 (NO)改变的临床测定意义。 方法 采用分光光度法对 4 2例肺炎急性期和恢复期患者进行了血清NO含量检测并与正常健康者进行了对比。 结果 治疗前肺炎组NO水平 7 6 5 9μmol L± 1 76 2 μmol L较对照组 2 6 5 3μmol L± 0 315 μmol L显著增高 (P <0 0 5 ) ;治疗后NO水平4 0 18μmol L± 1 10 7μmol L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 ;肺炎组治疗前后比较NO水平明显下降 (P <0 0 5 )。 结论 NO可能参与肺炎的发生和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8.
依托现有的医疗保障体制,利用体系医院和干休所两级医疗保障机构,通过开发系统软件,构建为军队老干部提供健康监测、安全评估、健康教育、跟踪指导、信息反馈的健康管理服务平台,为老干部提供及时、准确、科学的健康指导,提高预防、保健工作的质量和效益。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小儿房间隔缺损修补术体外循环(ECC)前后T细胞亚群比例和单个核细胞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AgNORs)的变化规律。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和组织化学染色,分别于麻醉诱导后、停体外循环即刻、术后第1天、术后第3天及术后第7天5个时间点测定36例在体外循环下行房间隔缺损修补术患儿的静脉血标本的T淋巴细胞亚群细胞百分率和单个核细胞AgNORs的数量。结果与麻醉诱导后比较,CD3+细胞、CD4+细胞在停体外循环即刻时降低(P〈0.05),术后第1、3天均显著降低(P〈0.01),术后第1天降到最低值,术后第3天回升,术后第7天恢复至麻醉诱导后水平(P〉0.05);CD4+/CD8+在术后第1天时显著降低(P〈0.01),术后第3天即恢复到麻醉诱导后水平(P〉0.05);CD8+细胞和单个核细胞AgNORs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在单个核细胞AgNORs功能不受影响的前提下,行房间隔缺损修补术患儿体外循环后免疫功能下降,应于体外循环前后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增强患儿免疫力,以减少围术期并发症,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究小儿房间隔缺损修补术体外循环(ECC)前后T细胞亚群比例和单个核细胞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AgNORs)的变化规律.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和组织化学染色,分别于麻醉诱导后、停体外循环即刻、术后第1天、术后第3天及术后第7天5个时间点测定36例在体外循环下行房间隔缺损修补术患儿的静脉血标本的T淋巴细胞亚群细胞百分率和单个核细胞AgNORs的数量.结果 与麻醉诱导后比较,CD3+细胞、CD4+细胞在停体外循环即刻时降低(P<0.05),术后第1、3天均显著降低(P<0.01),术后第1天降到最低值,术后第3天回升,术后第7天恢复至麻醉诱导后水平(P>0.05);CD4+/CD8+在术后第1天时显著降低(P<0.01),术后第3天即恢复到麻醉诱导后水平(P>0.05);CD8+细胞和单个核细胞AgNORs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 在单个核细胞AgNORs功能不受影响的前提下,行房间隔缺损修补术患儿体外循环后免疫功能下降,应于体外循环前后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增强患儿免疫力,以减少围术期并发症,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