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4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5篇
肿瘤学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长链非编码RNA-癌基因SEI1-1(lnc-SERTAD1-1)对结直肠癌增殖、迁移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125例结直肠癌患者的标本,检测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中lnc-SERTAD1-1的表达水平,分析lnc-SERTAD1-1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分析lnc-SERTAD1-1对结直肠癌预后的影响。检测正常人结肠组织细胞CCD-18Co与人结直肠癌细胞HCT15中lnc-SERTAD1-1的表达。慢病毒转染构建含有目的基因lnc-SERTAD1-1过表达的HCT15(HO)及含有空白载体质粒的HCT15(HOC),检测其lnc-SERTAD1-1以及SERTAD1蛋白的表达,并检测lnc-SERTAD1-1对结直肠癌细胞增殖和迁移能力的影响。结果 与癌旁正常组织比较,lnc-SERTAD1-1在结直肠癌组织(0.002 198±0.000 499 vs. 0.002 998±0.000 392,P < 0.001)和癌细胞(0.000 123±0.000 010 vs. 0.000 182±0.000 012,P = 0.004)中呈低表达水平 ;其表达高低与结直肠癌患者的肿瘤部位、肿瘤大小及肿瘤的大体分型相关(P均< 0.05)。在125例结直肠癌患者中,lnc-SERTAD1-1高表达(≥0.000 970)是其术后总生存及无病生存的独立保护因素(总生存HR = 0.228,95% CI:0.107 ~ 0.485,P < 0.001;无病生存HR = 0.228,95% CI:0.103 ~ 0.506,P < 0.001)。体外实验显示lnc-SERTAD1-1表达上调能抑制结直肠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P均< 0.05)。结论 lnc-SERTAD1-1通过抑制结直肠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发挥抑癌基因的作用,是结直肠癌重要的预后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吸烟饮酒对胃癌治疗前血红蛋白、血小板淋巴细胞比率(platelet to lymphocyte ratio,PLR)、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率(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NLR)的影响.方法 纳入202例胃癌病例,单因素Kruskal-Wallis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吸烟、饮酒与胃癌治疗前血红蛋白、PLR、NLR的关系.结果 Kruskal-Wallis显示吸烟对胃癌治疗前血红蛋白、PLR、NL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0.009,0026),饮酒则对胃癌治疗前血红蛋白、PLR、NLR无明显影响(P=0.415,0.090,0.168).多元线性回归显示吸烟对胃癌治疗前血红蛋白(P=0.001)、PLR(P=0.001)有显著关联,但对胃癌治疗前NLR无显著关联(P=0.246);饮酒对治疗前血红蛋白(P=0.930)、PLR(P=0.665)、NLR (P=0.817)无显著关联;吸烟(P=0.988)、饮酒(P=0.407)不是影响胃癌分期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吸烟是影响胃癌治疗前血红蛋白降低、PLR升高的独立危险因素,应加强护理干预,改善患者血红蛋白及全身性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估择期腹腔镜结肠癌手术前无机械性肠道准备的安全性和对护理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65例择期腹腔镜结肠癌手术前无机械性肠道准备的患者作为研究组,同期69例行机械性肠道准备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术后切口和腹腔感染率、吻合口漏发生率、肛门排气时间和肠道准备不良反应的异同。结果两组在切口感染、腹腔感染、吻合口漏发生率和肛门排气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机械性肠道准备的患者不良反应明显高于无机械性肠道准备者(p<0.05)。结论择期腹腔镜结肠癌手术前无机械性肠道准备是安全可行的,并且可以明显减少肠道准备患者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诊断化脓穿孔穿孔性阑尾炎的价值。方法 156例于本院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实施阑尾切除术的患者纳入本次研究,Logistic回归多因素回顾性分析化脓穿孔性阑尾炎(研究组)较单纯性阑尾炎(对照组)发病的危险因素;ROC分析C-反应蛋白诊断化脓穿孔性阑尾炎的截断值、敏感度、特异度和Youden指数。结果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发病时间、阑尾直径和CRP是化脓穿孔阑尾炎发病的危险因素,CRP最佳诊断截断值为75mg/L,敏感度为58.4%,特异度为97.8%,Youden指数为0.557。结论 CRP>75mg/L时可以较好地预测化脓穿孔性阑尾炎的发生,及时手术治疗可避免更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住院医生规范化培训给外科学学术型硕士研究生教育带来新的问题.作为导师,应该指导学生认清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优势和劣势,认真规划人生的方向.在研究生教育过程中,始终加强诚信建设,树立负责任的科研行为,培育良好的科研环境,加强实验能力和临床能力培养,为以后成为外科学研究型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LINC01215在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利用TCGA数据库分析LINC01215在CRC组织及其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与预后的关系;采用RT-qPCR检测2009年3月至2012年1月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诊治的137例CRC患者癌组织及其癌旁正常组织中LINC01215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通过MEM网站获取LINC01215靶基因并进行GO注释和KEGG分析。基于富集结果,对LINC01215进行单样本基因集富集分析(ssGSEA)和药物敏感性分析。结果 TCGA数据库分析结果显示,LINC01215在CRC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低于癌旁正常组织(P<0.001)。临床标本验证结果显示,LINC01215在CRC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低于癌旁正常组织(P=0.001),且与组织分化程度相关(P=0.037)。TCGA数据库分析结果显示,LINC01215高表达组的中位总生存时间明显高于LINC01215低表达组[96个月(95%CI:80~113个月) vs 82个月(95%CI:70~95个月),P=0.002]。LINC01215低表达是CRC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HR=1.69,95%CI:1.13~2.51,P=0.010)。GO和KEGG富集分析显示,LINC01215相关的靶基因主要参与蛋白质结合、T细胞受体等信号通路,ssGSEA显示LINC01215与28种免疫细胞相关(均P<0.05)。 药物敏感性分析显示LINC01215与Chelerythrine、Sapacitabine、Fenretinide、Hydroxyurea等药物敏感性有关(均P<0.05)。结论 LINC01215在CRC中低表达且与预后不良相关,其可能通过参与调节T细胞受体等信号通路影响CRC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7.
邹湘才  魏宜胜  梁国健 《广东医学》2012,33(11):1581-1583
目的 探讨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MAPK)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50例结直肠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中p38MAPK的表达情况,同时应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p38MAPK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 p38MAPK在结直肠癌及癌旁正常组织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表达与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有关,与年龄、性别、肿瘤大小无关.结论 p38MAPK的过表达可能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转移有关.检测p38MAPK的表达水平对评价结直肠癌恶性程度及转移机制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清CA125、CA199、CEA的检测在大肠癌诊断及治疗中的价值。方法82例大肠癌病人均于2004年6月~2005年6月收治并手术,同时选取41例正常人做为对照组。以蛋白芯片法测定两组血清中CA125、CA199、CEA含量。结果三项指标定量检测大肠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其阳性率与部位、大体类型、组织类型无明显相关。三项指标阳性率Duke'sC+D期明显高于Duke'sA+B期。CA125、CA199、CEA三项指标敏感度分别为34.1%、34.1%、30.5%,特异度均为97.6%,三项联检敏感度为58.5%,特异度为92.7%,而在Duke'sC+D期,三项联检敏感度为86.8%,特异度为92.7%。结论血清CA125、CA199、CEA的检测对于大肠癌的诊断价值较低,但三项联检在Duke'sC、D期大肠癌病人诊断价值较高,有助于判断大肠癌病理分期并指导手术范围。  相似文献   
9.
目的从原发性肝癌(HCC)患者术后的肿瘤组织中提取、培养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TILs),进一步分选、扩增其CD8阳性亚群(CD8+TILs),并研究其特性。 方法标本取自38例肝癌根治术后的肿瘤组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癌巢组织和癌旁组织TILs的分布,通过机械剪碎、混合酶消化和不连续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提取TIL前体细胞。采用重组人白介素2进行激活,抗CD3、抗CD28抗体进行共刺激扩增,用磁珠分选出CD8+TILs,CCK8法观察CD8+TILs对肝癌细胞Hep3B、HepG2生长的影响。 结果TILs富集于癌旁组织,12例成功提取TILs,6例培养并实现大量扩增,扩增17~50倍后细胞数为(1.2~2.5)×108个,CD3+细胞比例为(77.53±16.37)%,CD3+CD4+比例为(27.08±21.56)%,CD3+CD8+比例(44.55±12.73)%,细胞活力为(90.5±3.0)%,CD8+TILs对肿瘤细胞系Hep3B、HepG2有较强的生长抑制作用。 结论本研究成功建立高效提取、培养CD8+TILs的方法,获得具有高抗肿瘤活性的CD8+TILs,为晚期肝癌等实体瘤的过继免疫治疗提供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D(VEGF—D)、微淋巴管密度(MLD)和微血管密度(MVD)在直肠癌中的表达情况及它们与直肠癌发展、转移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手术切除并经病理证实的中低位直肠癌标本80例、直肠息肉标本40例和正常直肠组织80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其VEGF—D的表达和MLD、MVD水平。结果(1)VEGF—D在直肠癌组织中的阳性率为55%(44/80),直肠息肉和正常直肠组织则均为0(P〈0.05);MLD在直肠癌组织中为2.80±1.31,直肠息肉中为0.50±0.72,正常直肠组织中MLD为0.25±0.44,直肠癌组织中的MLD明显高于直肠息肉和正常直肠组织(P〈0.05);MVD在直肠癌组织中为80.10±23.18,直肠息肉中为27.00±11.01,正常直肠组织中为10.45±5.34,直肠癌组织中的MVD明显高于直肠息肉和正常直肠组织(P〈0.05)。(2)直肠癌组织中的VEGF-D表达和MLD、MVD水平与淋巴结转移、术前远处转移有明显相关性(P〈0.01,P〈0.05)。(3)直肠癌组织中的MLD与VEGF—D呈正相关,随着VEGF—D表达的增高MLD明显增高(P〈0.01)。结论VEGF-D和MLD是反映直肠癌淋巴管生成的理想指标,同时也是反映直肠癌进展程度的重要指标,直肠癌淋巴管生成及血管生成可能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