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3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4年   6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不同程度低氧对乳鼠心脏成纤维细胞(CFs)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与表型的影响。方法:分离、纯化、培养乳鼠CFs, 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中度低氧组和重度低氧组, 以四唑盐(MTT)比色法检测细胞的增殖情况,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PCNA的表达情况, 电镜观察细胞的超微结构, 并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各组细胞内α-actin的表达情况。结果:中度低氧组MTT的490nm吸光度值(A490nm)较对照组增加(18.4±25.0)%(P<0.05), 而重度低氧组A490nm值较对照组降低(15.8±25.0)%(P<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对照组CFs的PCNA有一定的基础表达, 核内阳性反应颗粒较少, 染色强度为(92.2±9.1)%AU, 中度低氧组CFs的PCNA染色强阳性, 可见密集的阳性反应颗粒, 染色强度为(128.0±11.4)%AU(P<0.05vs对照组), 重度低氧组CFs核内无明显的阳性反应颗粒, 染色强度为(89.9±8.4)%AU。透射电镜下, 正常组CFs呈梭形, 胞浆内有丰富的粗面内质网和高尔基复合体, 线粒体和微丝的含量较少, 无基膜存在, 呈典型的成纤维细胞表型。中度低氧刺激72h, CFs粗面内质网明显减少, 胞浆内出现大量的微丝, 以质膜下分布最多, 呈现肌成纤维细胞表型。重度低氧组CFs内仅有少量的微丝。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显示, 对照组CFs内无明显的α-actin表达, 平均荧光值为1119.31±112.24。中度低氧组细胞内出现大量规则排列的成束的微丝, α-actin表达显著增加, 平均荧光值为1638.37±173.42(P<0.05vs对照组)。重度低氧组细胞内α-actin表达较少, 平均荧光值为1227.52±228.33, 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结论:中度低氧可使乳鼠CFsPCNA表达增加, 并且出现肌成纤维细胞的表型特点, 而重度低氧无此作用, 其具体机制尚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低氧对大鼠心脏内皮素 1(ET 1)水平的调节作用 ,以及血管钠肽 (VNP)对这一过程的影响。方法 将大鼠随机分为 4组 :对照组、低氧组、VNP(75 μg·kg-1)组和低氧 +VNP(2 5~ 75 μg·kg-1)组 ,采用放射免疫的方法测定大鼠心脏cGMP和ET 1水平 ,并以原位杂交的方法分析ET 1的mRNA水平。结果 低氧使大鼠心脏ET 1及其mRNA的水平升高 (P <0 0 5 ,vs对照组 ) ;VNP(5 0、75 μg·kg-1)使低氧大鼠心脏ET 1及其mRNA的水平降低 (P <0 0 5 ,vs低氧组 )。对照组和低氧组的心脏cGMP水平没有差异 ,而VNP组和低氧 +VNP(5 0、75 μg·kg-1)组的心脏cGMP水平高于对照组和低氧组 (P <0 0 5 )。结论 低氧可以使大鼠心脏ET 1及其mRNA的水平增加 ,而VNP可以抑制这一过程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老年消化性溃疡临床特征,探讨有效临床有效治疗方法。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4年4月在本院诊治的消化性溃疡老年患者88例为研究对象,给予所有患者实施常规三联疗法进行治疗,分析和总结其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本组88例患者经三联疗法治疗后,治疗显效60例(占68.18%),治疗有效24例(占27.27%),治疗无效4例(占4.54%),治疗总有效率为95.45%。结论:三联疗法是临床治疗消化性溃疡常用的方法,能有效改善患者消化系统溃疡症状,恢复胃黏膜功能,提高临床治疗效率,具有疗效显著、操作方便、安全性高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例1 女,6岁。因发作性双额、后枕痛伴呕吐4个月,加剧1周,于1984年10月25日入院。无外伤,炎症及遗传史。查体:神清萎糜,脱水征。左下唇、左额角、左软颚可见血管瘤各1.5×1.5cm、5×6cm、2×4cm。双眼底早期乳头水肿,双眼外展稍差,右轻度周围面瘫。颅平片:颅压增高征,右枕骨较左膨隆。CT(图1)示脑室扩大,后颅凹有大片低密度区为扩大的第四脑室及枕大池,二者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lncRNA DNAJC3-AS1对胶质瘤细胞迁移、侵袭和上皮-间质转化(EMT)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收集34例脑胶质瘤组织和34例因外伤行颅内减压术患者的正常脑组织,体外培养正常神经胶质细胞HEB及胶质瘤细胞系LN18、SW1088和Hs683。RT-qPCR检测组织及细胞中lncRNA DNAJC3-AS1与miR-3619-5p表达量。以胶质瘤LN18细胞为研究对象,分别转染lncRNA DNAJC3-AS1小干扰RNA、miR-3619-5p模拟物或共转染lncRNA DNAJC3-AS1小干扰RNA与miR-3619-5p抑制剂,Transwell检测细胞迁移和侵袭,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EMT相关蛋白E-cadherin、N-cadherin和Vimentin表达。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lncRNA DNAJC3-AS1与miR-3619-5p的调控关系。结果:脑胶质瘤组织中lncRNA DNAJC3-AS1表达明显高于正常脑组织(P<0.05),而miR-3619-5p表达明显低于正常脑组织(P<0.05)。与HEB细胞相比,胶质瘤细胞系中lncRNA DNAJC3-AS1表达升高(P<0.05),miR-3619-5p表达降低(P<0.05)。下调lncRNA DNAJC3-AS1或上调miR-3619-5p后,LN18细胞迁移数、侵袭数及细胞中N-cadherin和Vimentin蛋白表达降低(P<0.05),E-cadherin蛋白表达升高(P<0.05)。lncRNA DNAJC3-AS1可靶向负调控miR-3619-5p,下调miR-3619-5p可逆转下调lncRNA DNAJC3-AS1对LN18细胞迁移、侵袭及EMT的影响。结论:lncRNA DNAJC3-AS1在胶质瘤组织及细胞系中呈高表达,下调其表达可能通过靶向上调miR-3619-5p阻碍胶质瘤细胞迁移、侵袭及EMT过程,其可能成为胶质瘤治疗的分子靶点。  相似文献   
6.
我科1998年10月—2008年10月救治重型颅脑损伤血糖重度升高患者30例,重症高血压脑出血血糖重度升高患者15例,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45例,男34例,女11例;年龄21~67岁,平均(38.5±10.2)岁。其中交通事故伤26例,坠落伤3例,砸伤1例,高血压脑出血15例。颅内血肿以多发为主,其中硬膜下血肿19例,脑内血肿6例,硬膜外血肿4例,脑室内血肿1例;颅内血肿总量50~110ml,平均70ml;合并脑挫裂伤9例。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3~5分36例,6~8分9例。本组45例伤前均无糖尿病史,其中26例行开颅血肿清除及去骨瓣减压术。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重型颅脑损伤的手术治疗及中西医结合防治并发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在我科住院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23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16例,两组患者均予以手术急救处理,西医维持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中医治疗。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GCS评分均逐步提高,第7天及第14天均显著高于治疗前评分;且观察组GC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动态颅内压(ICP)观察:观察组在治疗后12h起,ICP显著降低,在治疗前及治疗7d后,对两组病人脑水肿情况进行CT观察,治疗7d后观察组和对照组平均水肿面积分别降为3.34cm2,4.87cm2,与治疗前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别,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的手术治疗及中西医结合防治并发症,可取得显著的临床疗效,具有重要的临床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中西医结合治疗缺血性脑中风急性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在我科住院的脑中风急性期患者145例,随机分为治疗组73例与对照组72例,两组患者均予以西医维持治疗,治疗在此基础上服用中药通络息风汤(主要药物:钩藤、益智仁、全蝎、僵蚕、蝉蜕等)。水煎服,每次10~20ml,早晚各一次。结果:治疗组取得总有效率为94.52%;对照组为79.17%,两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健康教育达标率比较:治疗组97.2±2.2(分),对照组92.2±2.5(分),经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缺血性脑中风急性期,可取得显著的临床疗效,具有重要的临床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联合用药(厄贝沙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老人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78例原发性高血压老年患者,按照不同的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9例。观察组采用厄贝沙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对照组单独采用厄贝沙旦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4周。观察两组患者的血压变化情况,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4.9%、84.6%,观察组降压幅度大于对照组,两组对比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采用厄贝沙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效果优于单独采用厄贝沙旦治疗,两种药物协同作用明显,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可有效降低患者的血压,控制患者病情。  相似文献   
10.
本院2002年5月-2007年7月收治急性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600例,笔者回顾性分析了这些患者的病程转归及治疗方法,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