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1篇
儿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1篇
药学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 毫秒
1
1.
目的 探讨急性ITP患儿外周血单个核细胞Th1/Th2类细胞因子的基因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在聊城市人民医院儿科住院的30例急性ITP患儿为ITP组,同期在聊城市人民医院体检健康者20例为健康对照组,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分别检测ITP组患儿治疗前后Th1/Th2类细胞因子基因表达水平,并与健康对照组比较.结果 治疗前ITP患儿外周血单核细胞Th1类细胞因子(IFN-γ和IL-2)基因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3%、3.3%,较健康对照组明显降低(P均<0.05);Th2类细胞因子基因(IL-4、IL-6、IL-10)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3.3%、43.3%、40.0%,较健康对照组升高(P均<0.05).治疗后Th1类细胞因子基因表达水平上升,分别为16.7%、23.3%;而Th2类细胞因子基因表达水平下降,分别为10.0%、23.3%、20.0%,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ITP是Th2细胞功能占优势的自身免疫性疾病,Th1向Th2漂移的细胞免疫功能异常可能在ITP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外源性神经生长因子(NGF)对新生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后神经再生的影响.方法 通过7日龄新生Wistar大鼠制作HIBD模型,设置假手术组、HIBD对照组、NGF治疗组,应用5-溴脱氧尿嘧啶(BrdU)标记新生神经细胞,免疫组化方法和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检测不同时点(术后4、7、14、21 d)海马齿状回(DG)巢蛋白(nestin)表达、BrdU阳性细胞数的变化.结果 各时点HIBD对照组nestin、BrdU阳性细胞数较假手术组增加(P均<0.05);各时点NGF治疗组nestin、BrdU阳性细胞数较假手术组和HIBD对照组增加(P均<0.01).结论 早期给予外源性NGF治疗可促使新生鼠脑缺氧缺血后中枢神经系统nestin、BrdU的表达增加,NGF治疗可促进受损神经细胞的增殖再生,在神经细胞损伤的修复巾发挥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新生儿硬肿症(SN)尿绒毛膜酶、血胱抑素C(Cys C)的改变能否作为评价肾功能的指标.方法 2009年6月至2013年3月我院收诊69例硬肿症新生儿作为硬肿症组(轻度39例和中重度30例).利用单克隆抗体,用免疫催化方法检测69例硬肿症组治疗前及30例正常新生儿(对照组)尿绒毛膜酶的浓度,并测定两组尿β2微球蛋白(β2-MG)浓度.同时,检测两组血Cys C、尿素氮(BUN)、肌酐(Cr)浓度.结果 硬肿症组尿绒毛膜酶、β2微球蛋白和血Cys C浓度[(40.09±7.29)U/L,(4.65±1.33) mg/L和(1.84±0.32) mg/L]高于对照组[(23.19±5.62) U/L,(2.49±0.77) mg/L和(1.07±0.25) mg/L](t值分别为10.34,7.47和10.55,P均<0.01),且中重度硬肿症组尿绒毛膜酶、血Cys C浓度[(42.06±7.59) U/L,(1.93±0.34) mg/L]高于轻度组[(38.57±6.70) U/L,(1.77±0.29) mg/L](t值分别为2.24,2.11,P均<0.05);硬肿症组尿绒毛膜酶、血Cys C的异常发生率分别为79.7% (55/69)、72.5% (50/69),显著高于尿β2微球蛋白52.2% (36/69)(x2分别为12.95、12.11,P均<0.01);硬肿症组中,尿绒毛膜酶与β2微球蛋白正相关(r=0.560,P<0.01);血Cys C与BUN、Cr亦有正相关关系(r =0.314,0.287,P均<0.05).结论 SN患儿肾功能损害多见,尿绒毛膜酶、血Cys C能灵敏地早期发现SN肾损害.  相似文献   
4.
新生儿窒息所致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ypoxic-ischemic brain damage,HIBD),是造成新生儿死亡和导致神经系统后遗症的主要原因,目前临床上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尚无特效疗法.近年不少文献报道采用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和高压氧(hyperbaric oxygenation,HBO)治疗新生儿HIBD,但疗效不肯定.本研究于2006年4~11月通过建立新生鼠HIBD模型,给予外源性NGF和HBO早期治疗,并结合5-溴脱氧尿嘧啶(BrdU)标记技术,通过动态检测新生鼠脑缺氧缺血后海马齿状回(dentate gyrua,DG)巢蛋白(Nestin)表达、Brdu标记阳性神经细胞数的变化,比较NGF和HBO对新生鼠HIBD后神经增殖再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测定亚低温和川芎嗪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稀醇化酶(NSE)水平及其行为神经评分(20项NBNA评分),研究亚低温和川芎嗪对新生儿HIE的保护作用。方法:将80例中重度HIE患儿随机分为4组:亚低温治疗组、川芎嗪治疗组、亚低温联合川芎嗪治疗组(联合治疗组)和常规对照组,另取10例正常新生儿作为正常对照组。入选新生儿于生后24h、3d、7d检测血清NSE水平,生后3d、7d、14d进行行为神经测定。结果:常规对照组各时间点NSE水平较亚低温治疗组、川芎嗪治疗组及联合治疗组表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常规对照组各时间点NBNA评分均较亚低温治疗组、川芎嗪治疗组和联合治疗组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亚低温和川芎嗪对新生儿HIE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