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5篇
药学   1篇
  2016年   3篇
  2013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探讨GHGKHKNK八肽对小鼠黑色素瘤B16-F10细胞克隆形成与体外侵袭能力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用不同实验方法观察GHGKHKNK八肽对克隆形成能力、细胞侵袭能力及GHGKHKNK八肽对层黏连蛋白受体(LN-R),细胞黏附分子-1(ICAM-1),内皮组织钙黏连素(E-cadherin)在小鼠黑色素瘤B16-F10细胞中表达情况。结果不同剂量GHGKHKNK八肽对小鼠黑色素瘤细胞B16-F10的克隆形成侵袭均有抑制作用,与对照组相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小鼠黑色素瘤细胞B16-F10经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后,可见小鼠黑色素瘤细胞B16-F10LN-R、ICAM-1、E-cadhe-sin表达降低。结论GHGKHKNK八肽可以明显抑制肿瘤细胞的克隆形成、黏附和侵袭能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肝病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的变化和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检测肝病患者的血清甲状腺激素及抗体的含量.结果 肝硬化组和重型肝炎组患者血清中甲状腺原氨酸、游离甲状腺原氨酸、甲状腺素和游离甲状腺素下降,且肝脏功能损害程度越重,下降越明显.结论 肝炎病毒感染患者血清中甲状腺激素的检测对判断肝脏受损程度及预后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GHGKHKNK八肽抑制小鼠恶性黑色素瘤B16-FIO细胞转移及其机制。结果:1.不同剂量的GHGKHKNK八肽对小鼠恶性黑色素瘤细胞B16-FIO的克隆形成均有抑制作用,与对照组相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2.不同剂量的GHGKHKNK八肽在体外作用24h后可以显著抑制小鼠恶性黑色素瘤B16-FIO细胞的侵袭,穿膜细胞数与对照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3.GHGKHKNK八肽在24h时5.5×10^-4mol/L、5.5×10^-5mol/L、5.5×10^-6mol/L对小鼠恶性黑色素瘤细胞B16-F10黏附抑制率与对照组相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4.经GHGKHKNK八肽作用后,小鼠恶性黑色素瘤细胞ICAM-1、LN—R表达降低表达降低,E-cadhesion表达增强。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差异P〈0.05.5.GHGKHKNK八肽对B16一F10人工肺转移的抑制作用的实验结果显示:GHGKHKNK八肽各剂量组和环磷酰胺组肺转移灶的平均数目与生理盐水组照组相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GHGKHKNK八肽500ug/kg/d、50ug/kg/d剂量组与环磷酰胺组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i.GHGKHKNK八肽在体外能抑制小鼠恶性黑色素瘤细胞的体外克隆形成能力,能显著抑制小鼠恶性黑色素瘤B16-F10细胞的侵袭。提示HGKHKNK八肽可能通过抑制小鼠恶性黑色素瘤细胞的侵袭和增殖而抗肿瘤细胞的转移。2.GHGKHKNK八肽抑制小鼠小鼠恶性黑色素瘤细胞B16-FIO与人工基底膜的黏附,提示GFIGKHKNK八肽可能通过抑制细胞与基底膜的黏附来抑制肿瘤细胞的转移。3.GHGKHKNK八肽能够下调细胞间黏附因子1(ICAM-1)和层黏连蛋白受体(LN—R)在细胞内的表达,提示GHGKHKNK八肽可能通过抑制细胞间黏附因子的表达而抑制肿瘤细胞的转移。4.GHGKHKNK八肽能显著抑制小鼠恶性黑色素瘤细胞B16-F10在小鼠体内的肺转移。  相似文献   
4.
目的 应用CLIA法和RIA法检测正常人和甲功异常病人的甲状腺激素及抗体的含量,探讨两种检测方法的相关性及结果的临床意义.方法 取某院内分泌门诊或住院患者的血清标本分成甲功正常组、甲亢组、甲低组3组,每组40例,分别用两种方法检测其FT3、FT4、TSH、TG、TMA和TGA的含量,分析其统计学差异.结果 两种方法比较结果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LIA法检测甲状腺激素及其抗体,是一项快捷、精确的检测方法,它完全避免了RIA法的废弃物污染、试剂有效期短等缺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CT影像引导下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对恶性肿瘤患者治疗的临床疗效进行探讨研究.方法 方便选择吉林市第二人民医院放疗科于2014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采用CT影像引导下行放射性粒子植入对恶性肿瘤患者24例,均在CT引导下经皮穿刺植入125I粒子进行放疗,并结合CT技术对患者手术疗效情况,统计患者生存情况、肿瘤大小变化、治疗效果分级情况等.结果 125I粒子的植入成功率为100%,19例肿瘤缩小或消失;术中有1例患者出现穿刺道少量出血、1例患者出现血气胸的情况;术后患者出现疼痛缓解10例;术后1~6月内进行CT复查,所有患者的肿瘤体积均有不同程度的缩小,而缩小50%以上的患者14例.结论 CT能够对氟脱氧葡萄糖代谢活性较高的肿瘤病灶进行显示,从而有利于肿瘤范围的估计,具有较高的准确率,CT影像引导下行放射性粒子植入用于恶性肿瘤患者治疗安全有效,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6.
类风湿性关节炎( RA)是一种以关节慢性炎症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目前发病原因不明,其发病率为0.32%~0.36%[1],主要临床表现为多关节的慢性炎症,最终可易导致不可逆的骨及软骨关节的破坏,预后较差,早期诊断是疾病治疗的关键,以往RA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及血清类风湿因子( RF )等检测。2000年首次人工合成环瓜氨酸肽( CCP ),并被应用于RA患者的抗CCP抗体的检测中[2],但两者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有限。通过对CCP及RF的联合检测,可以提高其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7.
经典的2型糖尿病(T2DM)诊断检测方法基本满足临床需要。随着糖化血红蛋白(HbAlc)的检测方法的可靠性和计量单位的标准化的发展,2009年国际糖尿病专家委员会提出HbAlc作为DM的新的诊断标准[1]。我国早在2007年在糖尿病防治指南中也将HbAlc作为血糖控制状态的标准,同时认为HbAlc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