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3篇
特种医学   3篇
综合类   3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7篇
  2022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观察针刺结合吞咽障碍治疗仪治疗脑梗死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0例脑梗死后吞咽障碍的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和针刺结合吞咽障碍治疗仪组(结合组),各40例.治疗1、2周后采用洼田饮水试验、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中的吞咽困难亚量表进行评定.结果 2组均能降低洼田氏饮水试验评分(P<0.01),均能增加吞咽困难亚量表吞咽障碍程度的评分(P<0.01).2组治疗1、2周后评分差值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组总有效率82.5%,结合组97.5%,2组比较,P<0.05.结论 针刺结合吞咽障碍治疗仪治疗脑梗死后吞咽障碍,能刺激咽喉部肌肉,恢复吞咽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低频电刺激治疗脑梗死后吞咽障碍的疗效。方法:脑梗死后吞咽障碍患者120例,随机分为针刺组、电刺激组及综合组各40例。3组均按常规对症支持治疗。针刺组加用针刺治疗,电刺激组加用电刺激治疗,综合组联合以上两种方法治疗。采用洼田饮水实验、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中的吞咽困难亚量表进行评定临床疗效。结果:治疗1及2周后,3组洼田氏饮水试验评分均较治疗前呈逐渐下降趋势(P〈0.01),且各时间点综合组评分更低于针刺组及电刺激组(P〈0.01),针刺组与电刺激组评分各时间点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1及2周后,3组吞咽困难亚量表吞咽障碍程度评分均较治疗前呈逐渐上升趋势(P〈0.01),且各时间点综合组评分更高于针刺组及电刺激组(P〈0.01),针刺组与电刺激组评分各时间点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2周后,3组临床疗效比较,综合组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针刺组及电刺激组(P〈0.01),针刺组与电刺激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刺结合低频电刺激法明显提高脑梗死后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分娩镇痛和自然分娩的临床应用及产程观察和护理新进展。方法选择2012年5月至2013年5月足月孕妇420例,根据自愿的原则,将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观察组,实验组采用硬膜外麻醉无痛分娩;对照组实行阴道自然分娩。分别观察两组产程时间、分娩方式,娩后新生儿的评分情况、分娩并发症等。结果实验组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在产程时间,继发宫缩乏力方面及应用缩宫素情况与对照组比较没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产妇分娩方式对胎儿或新生儿的影响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无痛分娩对母婴影响小,无痛效果显著,能明显缩短产程,降低了阴道助产率和剖宫产率,对新生儿及出血量无明显差异,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经穴效应特异性是针灸理论与临床的核心内容,是指经穴在形态结构、生物物理特性、病理反应、刺激效应等方面与经穴及其周围的非经穴比较具有的特异性.临床上针灸的疗效是以非特异性的方法刺激主治特异的穴位来实现的.经穴效应的特异性主要体现在经穴与非经穴效应的差异、同一经脉不同腧穴效应的差异、不同经脉上腧穴效应的差异等方面.近年来国内外学者们以经穴与非经穴为研究切入点开展了大量的经穴效应特异性研究,主要涉及到了经穴效应特异性的实验研究和临床研究等方面,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运用针刺法结合吞咽障碍治疗仪治疗脑出血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脑出血后吞咽障碍的患者50例,随机分为针刺组、针刺结合吞咽障碍治疗仪组(简称"结合组"),每组各25例。针刺组给予针刺治疗,结合组给予针刺治疗加用吞咽障碍治疗仪治疗。治疗14 d后采用洼田饮水实验、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中的吞咽困难亚量表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2组吞咽功能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P0.01),2组间的评分差值,较结合组,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合组总有效率(96.0%)优于针刺组总有效率(88.0%)(P0.05)。结论针刺结合吞咽障碍治疗仪通过刺激咽喉部,使吞咽肌群运动障碍缓解,实现吞咽反射的恢复和重建,明显提高脑出血后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  相似文献   
6.
7.
马金娜 《中外医疗》2014,33(4):170-171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腹腔镜下治疗宫外孕在围手术期的护理效果和影响。方法选择该院自2012年1月-2013年6月收治过的宫外孕患者78例。进行回顾式临床分析。经过家属同意分为术前护理干预组为实验组,传统护理组为对照组。每组39例。结果实验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缩短,住院花费、创伤程度明显小于对照组,胃肠功能恢复快,并发症少,经调查,实验组对治疗护理满意度为94.8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4.61%。结论围手术期综合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腹腔镜治疗宫外孕的患者术后恢复效果,减少了并发症,缩短了住院时间,减少了经济支出,提高了患者对治疗和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有助于推动和谐医患关系,是临床值得应用和推广的一种新型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针刺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作用机理。【方法】应用fMRI脑功能成像评价针刺内关穴的即时效应,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及健康人相关脑功能区兴奋性的影响,对15例急性脑基底节区梗死患者和15例健康志愿者,针刺双侧内关穴,分别于针刺前、后行静息态fMRI脑功能成像扫描,获取两组被试静息态的fMRI数据,通过后处理软件得到脑梗死患者和健康对照组不同脑区的脑功能激活图像。【结果】患者针刺后,在右侧枕叶和左侧顶叶存在正激活,而左侧运动区有负激活。健康人针刺后,在双侧顶叶和枕叶出现正激活,在双侧额叶出现负激活。【结论】针刺内关穴对脑梗死患者和正常人的脑功能活动激活区域表现存在差异,提示针刺内关穴对机体病理与生理状态下fMRI脑功能成像影响不同。  相似文献   
9.
10.
马金娜  宁丽娜  熊杰 《吉林中医药》2012,32(11):1162-1164
脑卒中后吞咽障碍,可引起吸入性肺炎、误吸、脱水、营养不良等多种并发症,是预后差的独立危险因素,重症患者还可因痰液阻塞呼吸道导致窒息而危及生命.因此,必须尽早改善其摄食吞咽功能,实施有效的治疗.近年来,中医治疗卒中后吞咽障碍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其中针刺结合电刺激疗法显示出良好的疗效.作为一种新兴的联合治疗方案,能有效的改善患者吞咽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