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篇
  免费   2篇
儿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33篇
外科学   13篇
综合类   9篇
药学   7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26岁,因反复心悸、胸闷、胸痛2年余入院.既往史:体健,无疾病史.体检:发育正常,无发绀,双肺呼吸音清,心界扩大,心律规整,心率84次/min,胸骨左缘第3肋间可闻及Ⅲ级响亮连续性杂音.心脏X线三位片示肺血增多,肺动脉段轻度膨隆,心影增大,心胸比0.68.心电图:窦性心律.  相似文献   
2.
心脏手术中一旦发生冠状动脉气体栓塞,若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则会极大影响到预后,甚至导致术后低心排综合征而致患者死亡。  相似文献   
3.
心脏手术后ARF透析时机的选择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孙毅  马润伟  张桂敏 《山东医药》2006,46(33):67-68
急性肾功能衰竭(ARF)是心脏手术后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如何把握好透析时机是治疗心脏手术后ARF的关键,直接关系到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4.
马润伟  孙毅  张桂敏 《山东医药》2006,46(33):68-69
由于体外循环(CPB)和心脏本身的特点,CPB后出血发生心包填塞车仍较其他手术高,发生率为3%~25%。体外循环下心脏手术后出血致心包积血时,由于心脏本身体积的改变很小,故积血量对心包腔内压力起决定作用。心包腔内压力的上升主要受以下因素影响:①绝对的积液量。②积液产生的速度。③心包本身的特性,即顺应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主动脉夹层术后降脂治疗对假腔血栓化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31例术前伴高脂血症的主动脉夹层患者,均采用全弓置换+支架象鼻技术治疗。术后用药物降血脂。治疗18个月后18例效果不好(A组),13例效果良好(B组)。比较两组假腔血栓化情况。另取两组患者外周血,分离血清,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IL-6,采用速率散射比浊法测定CRP。结果术后18个月A组12例(66.67%)假腔血栓化,B组11例(84.62%),两组假腔血栓化率相比P<0.05。A组患者血清IL-6水平为(15.4±3.7)ng/L、CRP水平为(15.2±4.3)mg/L,B组分别为(6.3±2.7)ng/L、(5.6±2.4)mg/L,两组患者血清IL-6、CRP水平相比P均<0.05。结论主动脉夹层术后降脂治疗效果好者假腔血栓化率较高,其机制可能与降脂治疗降低患者炎症反应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6.
左室流出道梗阻在先天性心脏病中发病率相对较低,本文报道一例二尖瓣副瓣及主动脉瓣下隔膜共同导致左室流出道梗阻的罕见病例。13岁男性被发现二尖瓣副瓣起自主动脉二尖瓣幕帘,呈囊袋状,并有独立腱索连接至前外侧乳头,左室收缩期与主动脉瓣下隔膜共同导致左室流出道重度狭窄。通过手术切除二尖瓣副瓣及主动脉瓣下隔膜,梗阻成功解除,术后复查手术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7.
马润伟  孙毅  宋怡  张桂敏 《山东医药》2006,46(27):95-96
随着心脏固定器的应用,心脏不停跳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逐渐被广为临床医生与患者所接受。与常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比较,OPCABG的主要优势是血液中多种炎性介质浓度明显降低,避免了体外循环(CPB)带来的全身系统性炎性损害,减少了并发症及心脏手术创伤,缩短了住院时间,降低了医疗费用。特别适用于不能采用CPB或采用CPB有风险的高危患者。现就目前临床上应用较为广泛的心脏固定器、心脏组织固定器及血管腔内分流器的有效性、安全性及其主要存在的不足等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桡动脉(RA)在全动脉化非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术(OPCABG)中的早期临床效果.方法 32例患者采用乳内动脉和桡动脉行全动脉化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手术,桡动脉的获取标准采用改良Allen's实验、量化Allen's实验、术前超声检查和术中Allen's实验判定桡动脉功能及尺动脉代偿功能;采用不接触血管技术获取桡动脉,与冠状动脉对角支、钝缘支、前降支、右冠状动脉等单独、序贯及"Y桥"吻合,共搭桥63支.术后应用钙通道阻滞剂及硝酸甘油防止桡动脉痉挛.结果 32例手术均顺利完成,痊愈出院,无围术期心肌梗塞,术后心肌缺血改善,无手部缺血并发症.随访3月~1 a,手部运动及感觉功能正常,无心绞痛复发.结论 桡动脉作为血管桥材料在全动脉化冠脉搭桥术中应用效果良好,作为第2选动脉桥血管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少数民族地区进行抗凝教育对接受心脏换瓣术后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对96例接受抗凝药物治疗的换瓣术后患者采用以集体授课为主、单个指导为辅、鼓励看书自学的方式实施心脏换瓣术后抗凝教育培训,并对能够进行电话联系的患者定期给予抗凝治疗指导.结果:受试者在教育培训前的知识总评分(4.82±0.51)分,教育后为(9.37±0.45)分,P<0.05,有显著性差异.自我管理能力改善情况:教育前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评分(4.32±1.19)分,教育后为(9.53±0.20)分,P<0.05,因此抗凝教育知识培训效果是很显著的.32例无法定期指导抗凝治疗的患者中有两位发生血栓形成的并发症.结论:教育是提高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和自我管理能力的有效途径.少数民族地区的患者教育水平普遍偏低,对多媒体以图像为主的教学能较好接受,对文字教育的接受程度较低.  相似文献   
10.
左心室重建与心肌梗死后左心室重构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左心室重建术是直接针对运动失调或不能运动的区域,通过在荷包线缝合水平放置一个补片来环绕和切除心肌运动失调的过渡区域,从而重塑心室容积、轮廓,恢复左心室功能,同时该手术通过增加远处非梗死部分心肌的局部功能来改善心脏整体的收缩功能。左心室重构是一个由机械因素、神经激素和基因多因素调控的,心室大小、形态和功能不断发生改变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