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0篇
口腔科学   19篇
综合类   4篇
药学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正常[牙合]者瞳孔间距(Interpupillary Distance,IPD)与咬合垂直距离(Occlusal Vertical Dimension,OVD)的关系。方法:对116名福建籍青年正常[牙合]者测量其OVD与IPD,并进行两者相关回归分析。结果:总样本的OVD均值为65.35mm±4.70mm,IPD均值为63.98mm±3.26mm,男性正常[牙合]者OVD均值为68.16mm±4.23mm,IPD均值为65.46mm±2.96mm,女性正常[牙合]者的OVD均值为63.22mm±3.86mm,IPD均值为62.86mm±3.05mm;总样本的IPD与OVD的相关系数r=0.633,男性样本的IPD与0VD的相关系数r=0.563,女性样本的IPD与OVD的相关系数r=0.531。结论:IPD与OVD间存在显著相关性,IPD可以作为需咬合重建患者确定其OVD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多种因素对粘固后全冠边缘间隙(marginal discrepancies of crowns after cementation,MDAC)的影响,这些因素包括预备体完成线形态(finish line of preparation,FLP)、预备体轴壁倾斜角(taper angle of axialwall...  相似文献   
3.
全冠边缘材料与位置对人牙周组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全冠边缘材料和位置对人牙周组织的影响.方法 对需作全冠或双端固定桥修复并符合纳入标准的20例患者的30颗牙,在牙体预备前、全冠或双端固定桥黏固后7~8周,分别记录其颊侧牙龈的菌斑指数(PLI)、牙周探诊深度(PD)、龈沟出血指数(SBI),并测量其龈沟液(GCF)量、龈沟液的天冬氨酸转氨酶活性(AST活性).全冠或固定桥黏固前后分别测量冠边缘间隙.暂时冠和全冠黏固后对患者各行1次口腔健康教育.结果 全冠黏固后7~8周,全冠对应牙龈的PD、 SBI≥2频率、GCF量及AST活性没有明显变化, PLI≥1的频率明显下降.结论 具有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制作精良的全冠黏固后7~8周,金属边缘、烤瓷边缘、平龈冠边缘、龈下冠边缘均不会引起人牙龈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涂布极固宁TM后对全冠固位力的影响。方法制作面聚合度(TOC)为10°和20°的全冠牙预备体各10个,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TOC10°和20°的全冠牙预备体各5个。制作铸造全冠20个。实验组涂布极固宁TM后玻璃离子黏固剂黏固全冠,对照组直接玻璃离子黏固剂黏固全冠。材料实验机上测两组全冠拉脱时的最大拉力值。扫描电镜观察表面并能谱仪分析。结果TOC为10°的实验组全冠和对照组全冠拉脱时的最大拉力值分别为(443.59±74.20)N和(509.07±69.05)N,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TOC为20°时实验组和对照组全冠拉脱时最大拉力值分别为(291.57±49.27)N和(390.82±91.44)N,两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9)。结论TOC为10°的牙预备体表面经极固宁TM处理后对玻璃离子黏固剂黏固的全冠的固位力没有影响;而TOC为20°时牙预备体表面经极固宁TM处理后的固位力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脱敏剂对牙本质粘接剂剪切粘接强度的影响,以期为临床操作提供参考.方法 将20个牙试件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0个;实验组牙本质表面涂布脱敏剂(极固宁TM);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用牙本质粘接剂(Variolink Ⅱ)将铸瓷(IPS Empress)粘接于两组试件牙本质粘接面上,测试剪切粘接强度,扫描电镜(SEM)观察试件断面.结果 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剪切粘接强度分别为(5.53±0.96)MPa和(7.32±1.34)MP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SEM见实验组试件发生黏附破坏,对照组试件发生内聚破坏.结论 牙本质表面涂布脱敏剂后可显著降低粘接剂的剪切粘接强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对极固宁脱敏剂处理牙本质的扫描电镜观察,为其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36颗离体牙随机分为6组,分别应用不同方法对牙本质表面进行处理,并运用扫描电镜观察牙本质表面、纵剖面的结构变化,探讨作用机制。结果牙本质经极固宁处理后,其表面牙本质小管开口被结晶状物质封闭,纵剖面牙本质小管内未见实质样物质。结论极固宁可以通过封闭牙本质小管脱敏。  相似文献   
7.
不同材料的全冠边缘对Beagle犬牙周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材料的全冠边缘对Beagle犬牙周环境的影响。方法:用手用洁治器对4只Beagle犬行全口龈上洁治、龈下刮治。3周后,对49颗犬牙行瓷熔附金属(porcelain fused m etal,PFM)冠修复术。于牙体预备前和PFM粘固后4周,分别记录实验牙菌斑指数(p laque index,PLI)、牙周探诊深度(prob ing depth,PD)、龈沟出血指数(su lcus b leed ing index,SB I),测量龈沟液量(gingival crevicu lar flu id,GCF),并检测龈沟液中天冬氨酸转氨酶(as-partate am inotransferase,AST)的水平。整个实验过程中每周给予旋转刷牙法刷牙1次。结果:结果表明,PFM冠粘固后第4周,舌侧牙龈的PD、PLI≥1的频率、GCF量、SB I≥2频率、AST活性明显增加(P<0.01);颊侧牙龈的PD、PLI≥1的频率、GCF量均无明显变化,SB I≥2的频率、AST活性明显增加(P<0.05);两组GCF量、SB I≥2频率、AST活性有明显的差异(P<0.05)。结论:每周给Beagle犬刷牙1次,PFM冠粘固后第4周,烤瓷边缘和金属边缘对应的牙周组织炎症均明显加重,金属边缘对应的牙周组织尤为明显。可能是由于金属表面和烤瓷表面容易形成菌斑。  相似文献   
8.
正常(牙合)牙尖交错位咬合平衡的定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对正常(牙合)牙尖交错位(ICP)最大(牙合)力咬合进行定量研究,初步探讨ICP咬合平衡的生理范围。方法 应用T-Scan Ⅱ系统记录123名正常骀者ICP最大(牙合)力的咬合情况,测量并计算力的中心点(COF)、(牙合)力百分比值、胎接触点数目。结果 正常胎者ICP最大(牙合)力时力的中心点相对位置、(牙合)力百分比差值以及不对称系数均服从正态分布,95%参考值范围分别为:-6.60~6.68mm,-15.50%~12.10%,0.65~1.39;98.4%的正常(牙合)者ICP最大(牙合)力咬合时力的中心点分布于后牙区。结论 正常(牙合)者最大(牙合)力时ICP咬合是稳定、平衡的咬合。  相似文献   
9.
牙预备体表面经极固宁TM处理后对全冠固位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临床上行冠、桥修复时部分活髓牙会出现牙本质过敏症状,牙体制备后或粘固冠桥前应用极固宁TM处理牙本质表面,被认为是一种有效安全、作用持久、使用简单的处理方法。本研究旨在通过体外实验来评价极固宁TM处理牙预备体表面后对玻璃离子水门汀粘固的全冠固位力的影响。1材料与方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正常(牙合)者瞳孔间距(Interpupillary Distance,IPD)与咬合垂直距(Occlusal Verfical Di-mension,OVD)的关系.方法:对116名福建籍青年正常(牙合)者铡量其OVD与IPD,并进行两者相关回归分析.结果:总样本的OVD均值为65.35mm±4.70mm,IPD均值为63.98mm±3.26mm,男性正常(牙合)者OVD均值为68.16mm±4.23mm,IPD均值为65.46mm±2.96mm,女性正常(牙合)者的OVD均值为63.22mm±3.86mm,IPD均值为62.86mm±3.05mm:总样本的IPD与OVD的相关系数r=0.633,男性样本的IPD与OVD的相关系数r=0.563,女性样本的IPD与OVD的相关系数r=0.531.结论:IPD与OVD间存在显著相关性,IPD可以作为需咬合重建患者确定其OVD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