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探讨12导联动态心电图在晕厥病因诊断中的运用价值。方法:对67例不明原因晕厥的患者进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结果:67例患者中动态心电图结果发现严重心律失常13例,其中10例检查时伴有晕厥发作,发作时间与严重心律失常发生的时间相一致,3例未发作晕厥,但检查发现有严重心律失常。结论:动态心电图对晕厥患者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清热解毒开窍醒神法治疗重症手足口病(HFMD)的临床疗效及对脑、心、肺等重要脏器的保护作用.方法:90例重型HFMD患儿随机按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参照“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0年版)”进行常规对症、支持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清热解毒开窍醒神法,分别给予热毒宁注射液静脉滴注,中药内服,中药灌肠治疗.观察患儿体温恢复正常时间,皮疹、疱疹消退时间,口腔溃疡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检测第0、3天血氧饱和度(SPO2)、氧分压(PaO2);检测第0、5天血清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及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水平,脑脊液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NSE).结果:观察组体温恢复正常时间,皮疹、疱疹消退时间,口腔溃疡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第3天观察组SPO2,PaO2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第5天观察组血清CK和CK-MB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P<0.01);治疗后第5天观察组脑脊液NSE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采用清热解毒,开窍醒神法治疗重症HFMD能缩短病程,该法对患儿的脑、心、肺等重要脏器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变化与左心室肥厚的关系。方法选取接受降压治疗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00例,根据24h无创动态血压检测结果分为勺型和非勺型二组。采用无创动态血压监测仪、超声心动图检查对入选高血压患者进行24h血压监测并测量室间隔厚度(IVS),左室后壁厚度(LVPW),舒张末期左室内径(LVDd),并根据Devereux公式计算左室重量(LVM)及左室重量指数(LVMI)。观察血压昼夜节律与左室肥厚的关系。结果非勺型高血压组在室间隔厚度、左室后壁厚度、左室舒张末内径、左室重量、左室重量指数五项指标均明显高于勺型高血压组,P〈0.叭。结论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异常对左心室肥厚发生发展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胺碘酮与洋地黄治疗快速房颤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92例房颤患者,随机分为胺碘酮组与洋地黄组。胺碘酮组首剂给5mg/kg静注,其后0.8~1mg/min维持,24h总剂量700~1000mg。洋地黄组:近一周未用洋地黄者,予毛花甙C0.2mg静注,30min无效者追加0.2mg,30min仍无效再追加0.2mg,总剂量不大于1.2mg。近一周服用地戈辛者,开始予毛花甙C0.2mg静注,30min无效者追加0.2mg,30min仍无效再追加0.2mg,总剂量不大于0.6mg。结果两组比较,胺碘酮组、洋地黄组控制心室率总有效率分别为83%、61%,心室率平均下降幅度为35%和21%,平均起效时间分别(14±10)min、(30±5)min。两组均有一例出现症状性低血压。结论胺碘酮能安全、有效控制房颤心室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胺碘酮与洋地黄治疗快速心房颤动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92例房颤患者,随机分为胺碘酮组与洋地黄组。胺碘酮组首剂量给予3mg/kg静脉推注,其后0.8~1mg/min维持,24h总剂量700~1000mg。洋地黄组:近1周未用地戈辛者,予毛花甙C0.2mg静脉推注,30min无效者追加0.2mg,30min仍无效再追加0.2mg,总剂量不大于1.2mg。近1周服用地戈辛者,开始予毛花甙C0.2mg静脉推注,30min无效者追加0.2mg,30min仍无效再追加0.2mg,总剂量不大于0.6mg。结果两组比较,胺碘酮组、洋地黄组控制心室率总有效率分别为83%、61%,心室率平均下降幅度为35%和21%,平均起效时间分别为(14±10)min、(30±5)min。两组均有1例出现症状性低血压。结论胺碘酮能安全、有效控制房颤心室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低分子肝素钙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 97例患者随机分为低分子肝素钙治疗组(57例)及普通肝素对照组(40例).两组均予常规治疗,对照组加用普通肝素,治疗组加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结果 低分子肝素钙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12%)明显低于普通肝素组(40%),且出血情况发生率低于普通肝素组.结论 低分子肝素钙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安全,有效,不良扳应轻,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杨群英  马孝涛 《华夏医学》2006,19(2):222-223
目的:探讨冠心病发展过程中C反应蛋白(CRP)改变的临床意义。方法:测定正常人30例、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2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24例、急性心肌梗死20例患者血CRP含量。结果: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不稳定型心绞痛及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CRP含量明显高于正常人,且从稳定型心绞痛到不稳定型心绞痛,最后发展为急性心肌梗死的过程中,其水平有逐渐增高的趋势。结论:冠心病患者血清CRP增高是预后不良的一个预测因子,对判断冠心病的严重程度有意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