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榄香烯衍生物诱导HeLa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研究榄香烯衍生物(榄香烯哌嗪)对人宫颈癌细胞HeLa体外增殖的抑制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SRB法考察榄香烯哌嗪对多种人癌细胞体外增殖的抑制作用。普通光学显微镜及荧光显微镜观察榄香烯哌嗪对HeLa细胞形态的影响,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HeLa细胞凋亡及细胞周期变化情况。结果榄香烯哌嗪对HeLa、HepG2、SGC-7901及Bel-7402细胞有较强的体外增殖抑制作用。光学显微镜和荧光显微镜观察榄香烯哌嗪10μmol.L-1处理的HeLa细胞,细胞体积变小、细胞核皱缩致密,可见凋亡小体。此外,榄香烯哌嗪可将HeLa细胞阻滞于G0/G1期,且随药物作用时间延长或剂量增加,DNA直方图上可见渐强的SubG1峰。结论榄香烯哌嗪可诱导人宫颈癌HeLa细胞凋亡,且具有细胞周期阻滞作用。  相似文献   
2.
丹红化瘀口服液是传统中药复方,具活血化瘀、行气通络的功效。观察丹红化瘀口服液、胰岛素及两者联合用药对糖尿病肾病大鼠的治疗效果。采用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糖尿病肾病大鼠模型,STZ注射后1周后将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4组:糖尿病模型组、胰岛素组、丹红化瘀口服液组,丹红化瘀口服液联合胰岛素组,另设一正常组,每天给药1次,连续15周。丹红化瘀口服液联合胰岛素用药比两者单独用药能更显著降低空腹血糖、24 h饮水量、摄食量和尿量,降低血清尿素与尿素/肌酐比,改善肾脏肥大和肾组织病理损伤,同时提高血清Na+与Cl-水平。结果提示:丹红化瘀口服液可辅助胰岛素治疗糖尿病肾病。  相似文献   
3.
黄远铿  肖百全  欧慧瑜  韩重  杨威 《广东药学》2013,(9):561-564,569
目的研究纤维蛋白贴的安全性药理,为新药研发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小鼠自发活动实验、协调力实验和戊巴比妥钠催眠实验来考察纤维蛋白贴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通过麻醉Bealge犬实验考察纤维蛋白贴对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的影响;通过正常大鼠和肝部份切除大鼠分别考察纤维蛋白贴对泌尿系统和凝血功能的影响。结果纤维蛋白贴剂量为1/10贴每只小鼠时对小鼠自主活动次数、机体协调能力、戊巴比妥钠诱导的小鼠睡眠时间均未见明显影响;在4贴每犬时对麻醉Beagle犬呼吸及心血管系统无毒理学意义的改变;在1/2贴每只大鼠剂量下,对大鼠凝血功能和泌尿系统亦无毒理学意义的改变。结论在本研究条件下,纤维蛋白贴对中枢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泌尿系统和凝血功能均未见明显影响,安全性较好,推测其具有良好的市场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苯胺洛芬注射液对大鼠单足致炎急性炎症模型和大鼠单发性关节慢性病理性炎症模型的镇痛作用,并对其镇痛部位进行分析。方法通过角叉菜胶致大鼠单足致炎后的后肢压痛实验和完全弗氏佐剂致大鼠单发性关节炎性疼痛实验,测定致炎足和非致炎足痛阈值和屈伸关节评分。结果在大鼠急性炎症模型和慢性病理性炎症模型中,苯胺洛芬注射液25.2、75.6 mg·kg-1可提升致炎足的痛阈值,但对非致炎足的痛阈值无明显影响,致炎足和非致炎足痛阈值变化情况与氟比洛芬酯注射液相当,而喷他佐辛注射液对致炎足和非致炎足均有镇痛作用。结论苯胺洛芬注射液发挥镇痛作用的部位主要在外周,这与非甾体类抗炎镇痛药的作用部位相似。  相似文献   
5.
目的 采用活体成像技术监测稳定高表达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的肿瘤细胞在裸鼠体内生长及转移情况,为肿瘤治疗药物的研发提供新的评价技术和方法.方法 采用Lipofectamine 2000介导的基因转染方法,将pGL4.17[luc2/neo]载体转染人肝癌细胞株HepG2,经G418抗性筛选及有限稀释法获得稳定高表达荧光素酶的单克隆细胞;采用活体成像的方法检测转染细胞在裸鼠体内的成瘤情况.结果 获得了可稳定高表达荧光素酶基因的单克隆细胞株,将单克隆细胞株植入裸鼠皮下.采用活体成像技术准确监测肿瘤细胞体内生长情况.结论 采用活体成像技术构建的肿瘤动物模型是拓展肿瘤体内生长、转移及治疗相关研究的理想模型.  相似文献   
6.
榄香烯哌嗪对荷瘤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榄香烯哌嗪的抗肿瘤作用及其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小鼠S180肉瘤移植性肿瘤动物模型,以抑瘤率为指标考察榄香烯哌嗪的体内抗肿瘤活性。并用四氮唑盐(MTT)法对荷瘤小鼠进行脾淋巴细胞增殖能力和自然杀伤(NK)细胞活性测定,考察其对荷瘤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榄香烯哌嗪对小鼠肉瘤S180的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0.01),502、5 mg.kg-1剂量组抑瘤率分别为48.74%和37.60%。榄香烯哌嗪各种剂量对荷瘤小鼠的胸腺指数和脾指数无明显影响,但榄香烯哌嗪剂量为502、5 mg.kg-1可显著提高荷瘤小鼠脾淋巴细胞的增殖能力,对荷瘤小鼠NK细胞活性也有明显的提高作用。结论榄香烯哌嗪具有一定的抗肿瘤作用,其抗肿瘤作用可能与激活体内免疫系统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白英抗肿瘤成分提取工艺的最佳工艺条件。方法采用L9(34)正交设计法,分别以浸膏率、半数有效抑制浓度(IC50)和薯蓣皂苷元的质量分数为考察指标,对白英提取工艺条件进行筛选。结果以浸膏率为考察指标时,其优选工艺为A2B3C3,其中提取次数对浸膏率有显著性影响;以IC50为考察指标时,其优选工艺为A3B3C1;以薯蓣皂苷元的质量分数为考察指标时,其优选工艺为A2B2C1。综合考察采用50%的乙醇,提取3次,每次1h为最佳工艺条件。结论本实验所采用的方法适合白英抗肿瘤成分的提取。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小动物活体成像系统观察带有荧光标记的肿瘤细胞在裸鼠体内的生长变化,以快速评价药物的抗肿瘤效果。方法裸鼠皮下接种HepG2-Luc+肿瘤细胞,设为模型对照组,吉非替尼组(100 mg/kg)、环磷酰胺组(30 mg/kg)、Copen酸组(100 mg/kg)。观察HepG2-Luc+肿瘤细胞在不同组别中的生长情况。结果与模型对照组的荧光值相比吉非替尼组和环磷酰胺组均有明显的减少,与Copen酸组相比未见明显差异。结论小动物活体成像技术可能成为抗肿瘤药物快速、有效的筛选和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9.
由于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过敏反应临床前安全性评价的高阴性率与临床出现的较高的过敏反应,使其过敏反应的评价成为阐明这些药物临床前安全性的关键因素和重要内容。本文依据近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对头孢菌素类过敏反应的作用机制、临床前安全性评价常用的方法及过敏反应评价面临的挑战进行了综述,表明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临床前过敏反应安全性评价策略和具体的技术方法,仍需要在临床前药物安全性评价研究的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发展。  相似文献   
10.
白英抗肿瘤成分提取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重  黄霁  何珉  董春娇  王敏伟  孙立新 《中草药》2006,37(10):1500-1502
目的探讨白英抗肿瘤成分提取工艺的最佳工艺条件。方法采用L9(34)正交设计法,分别以浸膏率、半数有效抑制浓度(IC50)和薯蓣皂苷元的质量分数为考察指标,对白英提取工艺条件进行筛选。结果以浸膏率为考察指标时,其优选工艺为A2B3C3,其中提取次数对浸膏率有显著性影响;以IC50为考察指标时,其优选工艺为A3B3C1;以薯蓣皂苷元的质量分数为考察指标时,其优选工艺为A2B2C1。综合考察采用50%的乙醇,提取3次,每次1h为最佳工艺条件。结论本实验所采用的方法适合白英抗肿瘤成分的提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