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6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通过观察不同剂量的外源性褪黑素对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行为学及血清中5-HT、CRH、ACTH、CORT含量的影响,探讨外源性褪黑素对抑郁症的治疗作用。方法 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褪黑素高剂量组、褪黑素低剂量组,每组12只。采用慢性轻度不可预见性应激和孤养方法复制慢性应激抑郁模型,灌胃给予治疗组不同剂量(5.0、10.0 mg·kg-1)的褪黑素加以干预,以体重、糖水试验、旷野试验观察实验前后大鼠行为学的改变。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大鼠血清中5-HT、CRH、ACTH、CORT的含量进行检测。结果从第7天开始,模型组、褪黑素低量组、褪黑素高剂量组的体重增长趋势开始降低,从第14天开始,模型对照组大鼠体重有下降趋势;从第14天开始褪黑素低剂量组、褪黑素高剂量组的糖水摄入量增长趋势降低,模型对照组的糖水摄入量呈下降趋势;第21天,与模型对照组相比,褪黑素低剂量和褪黑素高剂量组大鼠的水平和垂直运动次数都有显著性增多。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模型对照组血清5-HT的含量降低、血清CRH、ACTH、CORT含量升高,与模型对照组相比,褪黑素低剂量组和褪黑素高剂量组的血清5-HT含量均显著升高,血清CRH、CORT、ACTH含量均显著降低。结论外源性褪黑素对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抑郁行为有改善作用,也可以提高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血清中5-HT的含量,降低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血清中CRH、ACTH、CORT的含量,但它们之间的具体量效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调查分析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县地区基层中西医结合医疗卫生实施情况,以期对西部高原多民族聚集地区的基层中西医结合医疗卫生发展有一定的指导作用。方法:根据现有文献资料,结合当地实际情况设计调查问卷,对青海大通地区居民进行基层中西医结合医疗情况问卷调查,统计分析数据。结果:目标人群对基层中西医结合医疗需要迫切,但需求未得到充分满足。结论:针对以青海大通县为代表的西部高原多民族聚集地区居民基层中西医结合医疗保障亟需加强的情况,应积极完善提高当地卫生医疗水平,推广中西医结合优势治疗,加大中医药治疗的力度等,以满足基层群众对高质量的中西医结合医疗卫生服务的迫切需求。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探讨音乐电针是否通过减少β淀粉样蛋白1-42(Aβ1-42)的表达,改善阿尔茨海默病(AD)模型快速老化小鼠亚系(SAMP8)小鼠学习记忆行为能力。方法:将20只8月龄SAMP8雄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音乐电针组,每组各10只,另设10只抗快速老化小鼠亚系(SAMR1)雄性鼠为正常对照组。音乐电针组针刺百会、印堂后,穴位接入音乐电针仪,选用节奏明朗、速度与力度适中的音乐处方,调节强度以使动物不挣扎嘶叫保持安静为度,每次20 min,1次/d,共15 d;正常组、模型组用相同方法每天用鼠袋束缚20 min。以Morris水迷宫检测小鼠学习记忆能力,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小鼠海马CA3区Aβ1-42表达的影响。结果:Morris水迷宫检测显示,模型组逃避潜伏期较正常组增加、空间探索实践穿越平台次数减少,靶象限路程占总路程之比明显减少;音乐电针组逃避潜伏期较模型组减少、空间探索实验穿越平台次数增多,靶象限路程占总路程之比明显增多。免疫组化检测显示,正常组的阳性细胞数量少,着色浅;模型组的阳性细胞较正常组明显增多,染色深;音乐电针组的阳性细胞及颜色介于正常组和模型组之间。结论:音乐电针治疗能减少SAMP8小鼠CA3区Aβ1-42的表达,同时能提高AD模型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利用18氟-脱氧葡萄糖micro-PET(18F-FDG micro-PET)影像学技术观察正常组小鼠,模型组和电针组老年痴呆模型SAMP8小鼠(快速老化小鼠)大脑海马区的葡萄糖代谢情况。方法随机挑选6月龄正常组SAMR1小鼠4只,痴呆模型组和电针组SAMP8小鼠各4只,通过2%异氟烷吸入麻醉后,从尾静脉弹丸式注射放射性示踪剂18F-FDG,每例约14.8~16.5MBq,摄取1 h后进行10 min micro-PET图像采集。计算并比较各组小鼠每克脑的海马组织18F-FDG的摄取率。结果电针组小鼠每克脑组织18F-FDG的摄取率高于正常组和模型组。结论电针能明显提高SAMP8小鼠脑18F-FDG的摄取及每克脑组织的摄取率,并可能通过影响脑葡萄糖代谢而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调查了解青海大通地区居民对中医认识情况,分析中医在青藏高原多民族聚集地区的发展现状及在当地医疗体系中发挥的作用,以期对西部高原多民族聚集地区的中医药应用提供借鉴。方法:根据文献和当地实际情况设计调查问卷,并对青海大通地区居民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男性、女性对中医的认识和所持的态度无统计学意义;60岁以上者在中医医疗支出方面所占比例较60岁以下者显著增高,更信任中医;对中医的认识方面,汉族居民对中医的信任程度更高,但与非汉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西部高原地区居民对中医有一定的认识,在认知程度和信任度等方面,与年龄和民族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电针对慢性应激诱导的抑郁模型大鼠体温及褪黑素(melatonin,MT)昼夜节律的影响,探讨电针治疗抑郁症的生物学机制。方法:将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和电针组,每组8只。空白组正常饲养21天,不予以任何刺激;模型组和电针组采用慢性不可预知性应激刺激结合孤养的方式复制抑郁模型,电针组每天应激前1h进行电针治疗,穴取"百会""印堂",频率为2Hz,电流强度以大鼠头部微颤为宜,留针20min,每天1次,共21d。电针治疗结束后,通过开野试验观察大鼠的行为学变化;分6个时间点(2:00、6:00、10:00、14:00、18:00、22:00)对大鼠体温进行监测并眼眶采血;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大鼠血清中MT含量。比较各组大鼠体温及血清中MT含量的昼夜节律变化情况。结果:模型组大鼠开野试验水平运动格数和垂直运动次数较空白组明显降低(均P0.05),而电针组大鼠的开野试验水平运动格数和垂直运动次数均较模型组明显提高(均P0.01);模型组大鼠的体温及褪黑素昼夜节律消失,电针组大鼠体温昼夜节律恢复到正常水平,褪黑素昼夜节律恢复。结论:电针对慢性应激诱导的抑郁模型大鼠体温及褪黑素昼夜节律具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不同电针对慢性应激抑郁模型( CUMS)大鼠下丘脑中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TRH)表达的影响,探讨TRH在大鼠实验性抑郁症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机制及不同电针干预对其的影响。方法:将60只清洁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脉冲电针组、音乐电针组及氟西汀组,每组12只。孤养结合CUMS21天复制抑郁症模型,通过开野试验观察大鼠行为学变化,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酶联免疫吸附法及荧光实时定量PCR分别检测TRH在大鼠下丘脑中的表达情况。结果:模型组大鼠开野实验水平运动及垂直运动明显减少,脉冲电针组、音乐电针组及氟西汀组均可改善此变化;模型组大鼠下丘脑内TRH表达均明显降低,脉冲电针组、音乐电针组及氟西汀组可逆转此病理变化,但氟西汀组治疗效果较两组电针治疗效果略胜一筹;两组电针治疗之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抑郁大鼠的TRH含量低于正常;电针治疗抑郁症可能是通过升高TRH的含量而发挥抗抑郁作用。音乐电针与脉冲电针治疗抑郁症效果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