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1.
目的观察氯沙坦对冠心病患者外周血内皮祖细胞(EPCs)数量及血流介导的内皮舒张功能的影响,并探讨其改善内皮功能的机制。方法选取经冠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65例,随机分为标准治疗组32例和ARB治疗组33例,同时选取非冠心病31例作为健康对照组。标准治疗组给予常规药物,ARB治疗组给予常规物药+氯沙坦治疗,随访8周,治疗前后分别用流式细胞术检测EPCs水平、超声测定流量介导血管扩张(FMD)情况。结果基线水平,冠心病内皮功能较健康对照组明显低下、EPCs数量明显减少(P<0.05);FMD与EPCs数量呈正相关(r=0.57,P<0.01)。治疗8周后,标准治疗组和ARB治疗组冠心病患者FMD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循环血EPCs数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但是ARB治疗组变化更明显(P<0.05);ARB治疗组EPCs的增加与内皮功能的改善呈正相关(r=0.52,P<0.01)。结论氯沙坦对EPCs具有一定的动员作用,ARB类药物氯沙坦可能通过增加外周血EPCs数量,进而改善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移植肾静脉血栓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采用HP2000型和IE33型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仪检查的肾移植患者876例.发现肾静脉血栓12例,并对照分析29例移植肾急性排异患者的超声诊断资料。结果12例肾静脉血栓患者彩色多普勒超声扫查显示:肾体积增大8例,肾窦回声分散。皮质界限不清10例,肾内静脉血流消失10例,PW呈特征性“倒M”形10例。29例重症急性排异中8例PW频谱出现舒张道路呈“V”形,肾内静脉血流充填良好。结论根据移植肾动静脉彩色多普勒血流改变和特征性的舒张期“倒M型”频谱,可以准确诊断移植肾静脉血栓并判断阻塞程度,虽然部分移植肾重度排异也可出现动脉血流的舒张期反转,但根据频谱形态和肾静脉血流充盈情况可以鉴别。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和探讨超声心动图对感染性心内膜炎(infective endocarditis,IE)及其并发症的诊断价值和鉴别诊断。方法分析28例经临床治疗或手术确诊的IE患者的超声心动图及临床表现。结果①5例(17%)无基础心脏病变,23例(83%)患者存在各种基础心脏病变,包括风湿性心脏病7例、先天性心脏病13例、老年瓣膜退行性改变3例;②超声对瓣膜赘生物的检出率为100%,赘生物附着于主动脉瓣最多见(19例)、其次为二尖瓣(15例),联合瓣膜病变(5例);超声对瓣膜损伤的检出率为100%;超声对IE并发症如人工瓣周漏、脱垂、穿孔的检出率分别为100%、100%、35%。结论超声可准确诊断心脏基础病变,客观显示大多数IE患者瓣膜赘生物大小、数量、位置及其所造成的心脏血流动力(瓣膜关闭不全等并发症)学改变,是协助临床明确诊断、及时治疗的首选检查方法。但对联合瓣膜病变、瓣叶穿孔及老年IE赘生物的判断能力尚有待改善。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外周血内皮祖细胞(EPCs)的水平及其对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经冠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患者53例为冠心病组,非冠心病患者52例为正常对照组,采用超声测定其内皮舒张功能指标(FMD),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EPCs水平,同时检测反映内皮功能的生化指标,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测定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硝酸盐还原酶法测定NO。结果 在基线水平上,冠心病组内皮功能较正常对照组明显低下,EPCs数目明显减少,hs-CRP 水平升高,NO含量减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 FMD与EPCs数量显著相关,FMD随EPCs数量增加而改善,呈正相关趋势(r=0.52,P<0.01)。同时,反映内皮功能的指标hs-CRP与FMD、EPCs均呈负相关趋势(r=-0.43,r=-0.50,P<0.05),NO与FMD、EPCs均呈正相关趋势(r=0.54,r=0.45,P<0.05)。结论 冠心病患者EPCs数量较健康人群明显减少,内皮功能明显低下,同时内皮功能随EPCs数量增加而改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肾动脉血流频谱异常诊断主动脉缩窄的价值。方法对1980例高血压患者采用超声行双肾及肾血流检查,测量主肾动脉最高流速、观察肾动脉血流频谱形态,对发现双侧肾动脉血流频谱异常、主肾动脉流速正常者增加扫查腹主动脉、股动脉及心脏检查。结果 1980例中9例患者双侧肾动脉血流频谱呈低灌注压改变而主肾动脉流速正常,腹主动脉、股动脉血流频谱亦呈缺血改变;7例于胸骨上窝主动脉弓切面探查到主动脉缩窄高速血流,诊断为主动脉缩窄;2例未探及高速血流,建议计算机断层血管造影检查CTA诊断为主动脉缩窄,后经手术证实。结论超声双肾动脉血流频谱形态异常而主肾动脉流速正常,可为诊断主动脉缩窄提供新的线索和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多发性大动脉炎(Takayasu arteritis,TA)患者外周血管及心脏病变的超声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3例TA患者的临床、实验室检查资料及病变动脉和心脏的二维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结果①所有患者血管病变均至少累及两支以上动脉,最多见于颈动脉受累,占66.7%(22/33);其次为锁骨下动脉,占45.5%(15/33;)肾动脉占36.4%(12/33);腹主动脉占18.2%(6/33);股动脉占6.1%(2/33);②检出心脏病变患者占72.7%(24/33),其中左房、左室扩大伴心脏收缩、舒张功能减低者24.2%(8/33);左房扩大、左心室肥厚者21.2%(7/33);右房、右室扩大合并肺动脉高压者39.4%(13/33);3例患者左室附壁血栓形成;部分患者伴少量心包积液。结论超声可客观显示TA患者病变动脉及心脏和血管的形态及其血流动力学改变,是临床诊断多发性大动脉炎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