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2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4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1.
高丛  窦明金  隋继英 《药学研究》2022,41(8):501-506,520
目的 探讨参麦注射液缓解化疗所致周围神经毒性(CIPN)的作用机制。方法 借助ETCM及TCMSP检索红参及麦冬的化学成分和作用靶点,通过OMIM、Disgenet、GeneCards等多个数据库查询与CIPN相关的基因。运用Cytoscape软件构建化合物-靶点网络,并利用String工具获得PPI网络筛选出核心靶点,最后通过Metascape对PPICN的靶蛋白进行基因富集分析。结果 参麦-靶点网络包含38个化合物和相应靶点105个;PPI核心网络包含23个蛋白;GO分析得到条目34个,KEGG通路富集筛选得到9条信号通路(P<0.01)。结论 参麦注射液中对CIPN关键活性成分源自麦冬的组分占比60%;GO富集分析与KEGG通路分析结果显示参麦注射液通过多靶点与多通路的协同作用缓解CIPN。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半枝莲多糖对U14宫颈癌自发转移小鼠的作用,分析其抗肿瘤作用可能机制。方法:将60只昆明种小鼠随机均分为5组:空白组、半枝莲多糖小剂量组、半枝莲多糖中剂量组、半枝莲多糖大剂量组、西药组,每组分别于右腋皮下接种U14宫颈癌细胞悬液以建立肿瘤自发转移模型,免疫组化法观察各组小鼠肿瘤组织中AMFR表达情况。结果:半枝莲多糖可明显抑制宫颈癌自发转移小鼠实体瘤的生长,降低肿瘤组织中AMFR的表达。结论:半枝莲多糖可抑制宫颈癌小鼠肿瘤的生长,机制可能是通过减少肿瘤组织中AMFR的表达实现的。  相似文献   
3.
隋继英  高丛  窦明金 《药学研究》2019,38(8):490-493
伊立替康是喜树碱衍生物,属于拓扑异构酶I抑制剂,具有广谱的抗肿瘤作用。在临床应用中,无论单药使用还是联合其它药物治疗癌症,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由于药物的半衰期短以及严重的毒副作用,限制了伊立替康在临床上的应用。伊立替康新型载药系统具有缓释作用,可进一步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同时降低毒副作用,因此成为近年来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热点。本文主要介绍伊立替康在纳米粒、脂质体和微球等新型载药系统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我国不同类型乡镇卫生院的静脉药物配置现状并提出对策。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和专题访谈的方式对不同类型乡镇卫生院的一般现状、静脉配药的硬件配置、人力资源状况、关键指标控制、规章制度以及标准操作规程建设进行基线调查。通过分析调查结果和文献资料,提出针对不同类型乡镇卫生院现状的静脉药物配置对策。结果与结论:我国不同类型乡镇卫生院的静脉药物配置硬件施设均十分薄弱,此外人力资源建设、关键指标控制、规章制度以及标准操作规程等措施均不能满足静脉药物配置质量安全需要。为了保证乡镇卫生院静脉药物配置质量,除了加强上述各项措施之外,建立静脉药物配置中心或小型集中配药室,单独配备小型净化设备以及广泛应用预混静脉药物都能满足乡镇卫生院静脉药物配置质量安全需要。无论是何种类型还是何种水平的乡镇卫生院都迫切需要采取多种措施以提高静脉药物配置服务水平,从而根本解决乡镇卫生院静脉药物配置的质量安全问题。  相似文献   
5.
在前期分别制备阿司匹林和埃索美拉唑镁肠溶微丸的基础上,本试验设计了共载阿司匹林-埃索美拉唑镁肠溶微丸。首先采用挤出-滚圆法制备含阿司匹林的丸芯,然后用流化床底喷包衣法,依次包隔离层Ⅰ、埃索美拉唑镁、隔离层Ⅱ和肠溶衣层,最终制得共载阿司匹林-埃索美拉唑镁的肠溶微丸。体外释放结果表明,该微丸中2种药物在0.1 mol/L盐酸中2 h内的累积释放率小于5%;随后在pH 6.8磷酸盐缓冲液中,15 min内阿司匹林和埃索美拉唑镁的累积释放率为(5.9±1.1)%和(78.5±1.4)%,60 min时为(77.4±3.3)%和(83.5±1.9)%。大鼠体内药动学结果表明,埃索美拉唑镁和阿司匹林的代谢产物水杨酸的tmax、AUC0→∞、cmax、MRT0→∞分别为(1.50±0.00)和(3.50±0.50)h、(15.73±2.50)和(1158.39±73.73)mg·L^-1·h、(2.89±0.09)和(75.13±2.14)mg/L、(8.30±1.30)和(11.68±0.60)h。本试验所得共载药微丸中埃索美拉唑镁在pH 6.8介质中能快速释药,阿司匹林则经一定时滞后再释放,有利于发挥两药协同作用,减轻阿司匹林长期应用对胃肠道的刺激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