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4篇
临床医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1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脑胶质母细胞瘤与单发性脑转移瘤在MR增强前后的不同影像表现,以提高对胶质母细胞瘤与单发性脑转移瘤的鉴别诊断水平。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脑胶质母细胞瘤26例与单发性脑转移瘤35例在T2WI/FLAIR常规MRI增强即T1WI增强的不同MR表现。结果我们发现两个较为重要征象:①假缩小征,脑胶质母细胞瘤在T1WI增强后强化的边界比在液体衰减反转恢复(FLAIR)序列T2WI上显示的边界小时我们称之为假缩小征,而单发性脑转移瘤则无此MR表现。②瘤外浸润征,脑胶质母细胞瘤呈环形强化时,环外常可见到斑片状异常强化信号,而单发性脑转移瘤强化环外则无异常强化信号。这种强化环外尚有斑片状异常强化信号,我们称之为瘤外浸润征。结论T2WI/FLAIR与T1WI增强前后对照假缩小征及瘤外浸润征可作为脑胶质母细胞瘤与单发脑转移瘤鉴别诊断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近年来,脾破裂患者生存率有所提高,延迟性脾破裂,脾内血肿、脾挫伤,由于发病初无明显症状、体征,极为忽略,而导致生命危险。近年来,我们诊断、治疗了一批临床脾损伤患者,并取得一定经验。  相似文献   
3.
MRI对软组织蔓状血管瘤的诊断及治疗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软组织蔓状血管瘤的MRI表现及对临床治疗的帮助,以提高对该肿瘤的诊断水平,了解MRI对软组织蔓状血管瘤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分析13例经手术病理或DSA证实的发生于软组织的蔓状血管瘤的资料。结果:软组织的蔓状血管瘤MRI平扫病变边界欠清,T1WI多呈等信号、低信号或略高信号;T2WI信号呈以高信号为主的混杂信号,部分信号高于脂肪信号,增强扫描病变明显不均匀强化。肿瘤表现为局限性肿块时周围可见迂曲粗大的血管影或网格状血管影,表现为弥漫性病变时则侵及周围肌肉,骨骼或其他器官,附近皮下软组织呈不同程度增厚。结论:软组织蔓状血管瘤在MRI上有一定特征性,MRI能对大多数软组织蔓状血管瘤做出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4.
陈贵明 《贵州医药》2007,31(12):1081-1081
肿瘤科属于综合性科室,肿瘤科的治疗根据不同的病种在治疗上也有所不同.患者通过治疗后抵抗力低下容易产生感染:如呼吸系统、泌尿系统、血管侵入性操作等,医院感染直接影响医疗质量.  相似文献   
5.
肝脏外伤是死亡率很高的外科疾病之一,虽然近年来死亡率下降。但,严重的闭合性肝外伤(SLT)的死亡率仍很高。本人近年来治疗8例严重肝外伤,死亡1例,成活7例,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检测冠心病患者血清中Ⅰ型胶原羧基末端肽(ICTP)的水平变化,探讨其与MMP-2、MMP-9相关性,及在冠心病中
的临床意义。方法纳入2013年10月~2014年03月在我院门诊和住院的冠心病患者103例,其中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39
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39例,急性心梗(AMI)患者25例,选取38名非冠心病患者为对照组(Control, C)。留取研究对象
5 ml静脉血,用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静脉血清(基质金属蛋白-2)、MMP-9、ICTP水平,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
析。结果SAP 与C 组比较,血清MMP-2,MMP-9,ICTP 水平稍增高,P>0.05。UA 组与SAP 组、C 组比较血清MMP-2、
MMP-9、ICTP水平升高,P<0.05。AMI组与SAP组及C组比较,血清MMP-2、MMP-9、ICTP升高,P<0.05。AMI组与UA组比
较,血清MMP-2、MMP-9、ICTP均无显著差异,P>0.05。ICTP与MMP-2、MMP-9都具有正相关性(P<0.05);与斑块纤维组成比
例呈负相关,与脂质比例呈正相关(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血清ICTP水平升高可提示粥样斑块的不稳定性,与MMP-2水平
相关,可作为无创性的ACS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7.
茯苓是我国大宗中药原料,也是卫生部批准的药食两用中药资源。趁鲜蒸制加工已基本取代"发汗"工艺,成为茯苓主流的初加工技术。茯苓经不同方法炮制得到有白茯苓、赤茯苓、茯苓皮、炒茯苓和朱茯苓,其功效各有侧重。茯苓在古代经典名方中应用广泛,现代已形成桂枝茯苓丸等主打中成药产品。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公布的《古代经典名方目录(第一批)》100首方剂中,以茯苓为主要原料的经典名方占到了24%。以茯苓为原料的保健食品多达776个,主要保健功能为免疫调节、缓解体力疲劳和改善睡眠。茯苓的应用已经形成了涉及普通食品、化妆品、中兽药和饲料添加剂的综合开发体系。加强质量控制、规范化炮制生产和功效突出的产品研发将是茯苓产业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综合医院法定上报传染病疫情动态,分析流行病学特点。方法:对贵州省人民医院2005年1月~2009年12月接诊的12 203例传染病病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2 203例传染病中血源及性传播疾病3 735例,占30.61%;呼吸道传染病3 294例,占26.99%;肠道传染病2 551例,占22.38%;虫媒及自然病源性传染病73例,占0.6%,其他传染病2 550例,占20.9%。结论:应对多发传染病提高警惕,避免医院感染的发生及传染病漏报,乙肝、肺结核、肠道传染病是防治工作中的重点。  相似文献   
9.
巨大膀胱憩室的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提高对巨大膀胱憩室的认识和CT扫描技术与诊断水平。方法:总结本院1例及国内文献报道10例(共11例)巨大膀胱憩室的CT诊断资料并进行分析。结果:本组11例。CT扫描11例,均诊断为巨大膀胱憩室;B超检查7例,1例误诊为膀胱畸形;静脉肾盂造影(IVP)5例,2例因膀胱显影不良无法判断;膀胱X线造影2例,1例误诊为膀胱畸形;膀胱镜检查6例;手术及病理9例。11例CT检查病例中,合并前列腺增生9例,合并结石4例。结论:CT能较好地显示膀胱憩室的大小、部位、形态、开口及合并症,能为临床提供较准确详细的资料,是诊断膀胱憩室简便有效的办法。  相似文献   
10.
十二指肠损伤的术式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十二指肠损伤临床少见,约占腹部脏器损伤的3%~5%常合并毗邻脏器损伤,早期诊断困难,合理的术式选择,对治疗效果有较大影响。我院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共收治28例十二指肠损伤,现就其手术术式与术后效果进行比较分析报道如下:1资料和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28例中,男16例,女12例,年龄7~68岁,平均48.2岁。十二指肠损伤均经手术证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