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8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2篇
  2012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肛直肠抑制反射时门静脉血中P物质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肛直肠抑制反射(RAIR)时门静脉血中P物质(SP)的变化规律及外源性内脏神经对其变化的影响。方法将实验大白鼠分为7组,其中6组先按去与不去直肠肛管外源性内脏神经支配而分为不去神经和去神经两大组,每组中又按Foley导管上气囊置入直肠腔中的位置分为2、4、6cm组;同时再设1个对照组,将Foley导管置入直肠腔中,但不注水扩张球囊。检测并比较在直肠腔内刺激后,各组门静脉血中的SP值及变化情况。结果去神经组中2、4cm组与不去神经组之间及对照组之间,门静脉血中SP值变化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去神经组中的6cm组与对照组及去神经组中2cm和4cm组之间SP值比较,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去神经组和不去神经组中的6cm组之间SP值比较,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直肠腔内上部的刺激不引出RAIR可能与该部位的刺激使内括约肌兴奋性递质(SP)的释放有关;外源性内脏神经对RAIR中门静脉血的SP变化有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2.
藤黄针剂的一些毒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告小白鼠腹腔注射藤黄针剂的急性毒性试验:LD_(50)为33mg/Kg(可信限26~40)。亚急性毒性试验:大白鼠每日一次腹腔或皮下注射藤黄针剂2.5、5、10、15mg/Kg,持续一个月,呈现心肌浊肿、肾浊肿、肝细胞变性、腹膜炎或皮下硬结以及肝点状坏死等毒性病变。并对毒性病变的性质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功能性便秘患者的肛肠压力测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许多人被便秘所困扰 ,而目前对便秘的病因、病理生理尚不完全清楚 ,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 ,因此探索便秘的可能病因、病理生理变化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作为检查肛肠功能状态的肛肠压力检测方法在判断某些便秘病人的肛肠病理生理的变化、指导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法等都具有一定的价值 ,并有一些研究报告 ,但结论尚不完全统一。本人亦在此方面作了一些探索 ,现报告如下 :1 实验设备、对象及方法1.1 实验对象儿童及成年功能性便秘患者共 14名 ,功能性便秘诊断标准按《现代胃肠病学》所定标准。年龄最小11岁 ,最大 63岁 ,平均 4 8.5岁 ,女 6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散发性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与微卫星不稳定性(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MSI)表达之间的关系。方法检测75例散发性直肠癌手术标本DNA中5个位点的MSI表达,分析其表达与不同临床和病理特症之间的关系。结果正常结/直肠组织中无MSI阳性位点的表达。直肠癌组织中MSI-H(≥2个位点出现阳性)表达略为20.O%;MSI表达与性别、发现的淋巴结个数及阳性淋巴结个数、远处转移无明显关系;位于直肠上部的癌肿MSI高于位于下部者(P〈O.05);位于直肠后半部的癌肿MSI高于位于直肠前半部者,但两者之间没有统计学差异;癌肿的左右、上下径,浸润深度与MSFH表达成反向关系;虽然有MSFH表达在患者年龄、癌肿在直肠的不同象限、非连续性扩散方面有增加,但无统计学差异。结论MSI表达对直肠癌预后的判定有一定的辅助价值,可作为TNM分期的一个补充,亦可作为判定高危直肠癌的参考指标之一,但与常规病理指标相比还有一些无法解释的矛盾现象,还需行前瞻性、随机性、大样本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5.
6.
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是育龄期女性的常见病。PCOS的特征有:高雄激素血症、高胰岛素血症及胰岛素抵抗、无排卵性不孕。其临床表现有多毛、肥胖、卵巢多囊性改变、无排卵性月经不调甚至不孕不育等。目前与PCOS发病有关的遗传因素包括:常染色体显性遗传、X染色体显性遗传、雄激素相关基因、高胰岛素血症相关基因、骨形态发生蛋白15(BMP15)基因、瘦素及其受体基因和脂联素基因、钙激活酶10基因、性激素结合球蛋白基因、核苷酸内焦磷酸酶/磷酸二酯酶基因1(ENPP1)等。目前还未发现PCOS特定的遗传致病基因,故很可能是以上多基因作用而导致PCOS。因此,通过以上因素为PCOS动物模型的建立、深入了解P-COS的发病机制以及临床治疗PCOS的关键靶点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去甲肾上腺素(NE)5mg·kg ̄(-1)ip和赛拉嗪1-2mg·kg ̄(-1)sc可抑制小鼠排便,而甲氧明(Met)15mg·kg ̄(-1)sc,异丙肾上腺素10mg·kg ̄(-1)sc多巴酚丁胺20mg·kg ̄(-1)sc和沙丁胺醇5mg·kg ̄(-1)sc无效、Met150μgicv也抑制排便。咪唑克生1mg·kg ̄(-1)sc可拮抗NE,赛拉嗪和icvMet引起的排便抑制,哌唑嗪1mg·kg ̄(-1)sc和普萘洛尔10mg·kg ̄(-1)sc则无效。这提示NE和icvMet抑制小鼠排便是作用于肠α_2肾上腺素受体所致。  相似文献   
8.
阿托品、东莨菪碱、山莨菪碱、东_(13)和东_(14)等五种M-胆碱受体拮抗剂都能抑制经毛果芸香碱予处理小鼠的泪液和唾液分泌、并有扩瞳作用。它们对三种效应器的作用强度次序基本相同,说明这些效应器中的M受体属于同一亚型。新合成的东_(13)和东_(14)的作用相当于东莨菪碱,可考虑做进一步临床前试验。  相似文献   
9.
乌索酸对动物实验性肝损伤及胆汁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研究乌索酸保肝利胆作用。方法:分别以CCl4、APIT制作动物急性肝损伤模型,测定血清ALT、AST、SB含量,作肝组织病检,观察乌索酸对动物急性肝损伤的影响;采用麻醉大鼠行胆汁引流术,测定正常大鼠及APIT肝损伤大鼠的胆汁分泌量及胆汁成分。结果:乌索酸能明显降低CCl4、APIT急性肝损伤动物血清ALT、AST水平及SB含量,减轻肝组织病理损伤;使正常大鼠、APIT肝损伤大鼠的胆汁流量明显增加,胆汁中胆红素浓度提高。结论:乌索酸有明显保肝、利胆作用。  相似文献   
10.
本文报告小白鼠腹腔注射藤黄针剂的急性毒性试验:LD50为33mg/Kg(可信限26~40)。亚急性毒性试验:大白鼠每日一次腹腔或皮下注射藤黄针剂2.5、5、10、15mg/Kg,持续一个月,呈现心肌浊肿、肾浊肿、肝细胞变性、腹膜炎或皮下硬结以及肝点状坏死等毒性病变。并对毒性病变的性质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