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12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5篇
药学   30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内通道术纠治左冠状动脉异位起源于肺动脉干后壁(摘要)福建省心血管病研究所心外科林乌拉,谢维泉,林承元,陈良生1病例介绍患者女,23岁。以活动性心悸气促逐渐加剧7年为主诉入院。BP16/10kPa(120/75mmHg),心前区无隆起,未触及震颤,胸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经导管动脉栓塞介入技术在骨盆骨折伴大出血急教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近6年,介入治疗骨盆骨折伴大出血9例,患者经大量输血,补液等保守治疗无效,在入院3~5 h内急诊行髂内动脉分支或主干栓塞术,术后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结果 术后24 h内患者血压逐步回升至正常水平,生命征平稳.结论 经导管动脉栓塞介入技术是治疗骨盆骨折引起盆腔大出血的一种安全、迅速、有效的急救方法.  相似文献   
3.
重症法洛四联症矫正术前应用体肺侧支血管栓塞术的价值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目的:评价体肺侧支血管栓塞术在重症法洛四联症矫正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经心血管造影证实诊断的5例成年重症法洛四联症病人,在施行外科心内畸形矫正术当天先送导管室,行体肺侧支血管栓塞术。结果:造影发现体肺侧支血管16支,对其中的12支(75%)侧支血管进行了成功栓塞,共用弹簧栓子18枚。外科术中术野显露较好,回血量不多,体外循环灌注压稳定。术后4例痊愈,1例因左心室重度发育不良而死于低心输出量综合征。结论:对伴有丰富侧支血管形成的复杂紫绀性先天性心脏畸形病人,在外科矫正术前通过造影指导下栓堵体肺侧支血管,可简化手术过程,减少因手术野限制结扎体肺侧支血管的困难,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经皮穿刺置双管治疗消化道术后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12月-2012年12月在本院行CT引导下经皮穿刺置双管治疗消化道术后瘘3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CT引导应用Seldinger技术经皮穿刺置双管,随访临床症状、引流效果和影像学的改变。结果共穿刺64例次,穿刺成功率100%,无严重并发症。穿刺引流后局部胀痛、发热等症状明显缓解,置双管治疗消化道术后瘘治愈时间明显缩短。结论CT引导下经皮穿刺置双管治疗消化道术后瘘是一种微创、安全、有效的措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本文收集我院1980~1985年经手术证实、有较完整的临床和X线资料的二孔型房间隔缺损(以下简称ASD)94例、部分型心内膜垫缺损(以下简称ECD)8例,兹报告及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6.
我院1972年12月至1992年1月进行1491例心导管检查和/或心血管造影,其中心血管造影901例。造影病例中649例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患者接受选择性心血管造影。本文对649例的资料进行分析。一、设备与造影方法已如作者在《心血管造影300例结果分析》一文所述。本组病例均采用常规心导管技术行选择性心血管造影。根据诊断需要选用其中一种或几种造影。造影剂每次量为0.8~  相似文献   
7.
8.
9.
1988年10月我们为两例先天性心脏病肺动脉瓣狭窄患儿先后施行了经皮双球囊、三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获得成功现报告如下。例1,女,12岁。出生后发现心脏杂音,近一年来活动后心悸、气促。体检:无紫绀。脑骨左缘第二肋间可触及收缩期震颤,闻及Ⅲ级粗糙收缩期杂音,P_2  相似文献   
10.
报道经皮双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8例,全部术前诊断均为单纯先天性肺动脉瓣狭窄,不伴有其他心内畸形。男5例,女3例,年龄以6~55岁。双球囊直径比肺动脉瓣环直径平均大50±35%,最大达89%,每次扩张充盈时间5~10s。术前右室—肺动脉收缩压差4.4~17.6kPa,平均9.7士4.2kPa,术后降至3.2±1.9kPa,有7例平均压差降至2.6±1.1kPa。本组无重要并发症,除1例外疗效均好。文中尚介绍了双球囊导管操作方法和疗效评判标准,并就适应证,狭窄口定位及球囊选择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