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5篇
外科学   13篇
综合类   20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6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早期内固定术 ,可以减少长期卧床引起的并发症 ,降低死亡率 ,被广大学者公认。我院从 2 0 0 0年 1 0月至 2 0 0 2年 1 1月Gamma钉 (江苏武进三厂生产 )治疗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 35例 ,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35例年龄在 6 1岁以上 ,为闭合性骨折 ,男性 1 2例 ,女性 2 3例 ,年龄在 6 1~ 92岁 ,平均年龄 71 .5岁 ;左侧 1 8例 ,右侧 1 7例。骨折按Evans分型 :ⅢA1 1例 ,ⅢB1 5例 ,Ⅳ 9例 ;骨折原因 :跌伤 2 7例 ,车祸伤 8例。合并症 :心脑血管疾病 8例 ,糖尿病 6例 ,腰椎骨折 2例…  相似文献   
2.
陈焕诗  杨小龙 《中国骨伤》2015,28(6):524-526
目的:探讨臀肌挛缩筋膜松解联合臀大肌止点肌腱Z字延长术治疗重度臀肌挛缩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6年5月至2011年5月20例35侧重度臀肌挛缩症患者, 其中男12例, 女8例;年龄8~34岁, 平均13岁;病程3~21年。患者均表现有不同程度的步态异常, 双膝并拢不能下蹲, Ober征阳性, 翘腿试验阳性, 术中进行臀肌挛缩筋膜松解后, 再将臀大肌止点肌腱作Z字延长治疗。随访对比观察治疗前后步态、并膝屈髋下蹲试验、交腿试验、髋关节内收及内旋活动度、髋关节外展后伸肌力(臀大肌力量)及运动能力等。结果:20例均获随访, 时间1~5年。臀大肌松解均彻底, 弹响均完全消失, Ober征均阴性, 髋关节并膝屈髋、髋内收、髋内旋角度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臀肌肌力得到保护, 髋关节活动度及运动能力等恢复良好, 其中优31侧, 良4侧。结论:对于重度的臀肌挛缩患者, 在进行传统的臀肌挛缩筋膜松解后再将臀大肌止点肌腱作Z字延长, 无须过多切除正常的臀肌纤维及破坏关节囊, 即可使臀肌挛缩得到最大程度的松解, 术后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在传统臀肌挛缩筋膜松解术后进行臀大肌止点肌腱“Z”字延长治疗重度臀肌挛缩症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6年5月至2011年5月,在臀肌挛缩筋膜松解术后再行臀大肌止点肌腱“z”字延长治疗重度臀肌挛缩症20例共35侧臀(治疗组),另外单纯进行臀肌筋膜挛缩松解术治疗重度臀肌挛缩症20例共33侧臀(对照组)。术后对两组患者并膝屈髋、髋关节内收(屈髋10°)、髋关节内旋、髋关节外展后伸肌力及运动能力等进行比较探讨。结果随访时间0.7~5年,治疗组臀大肌松解最彻底,弹响完全消失,术后髋关节活动度及运动能力等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臀肌挛缩症主要因臀大肌变性纤维化引起,在进行臀肌筋膜松解后再行臀大肌止点肌腱“Z”字延长,可使臀大肌得到最大限度的松解,同时重建臀部肌力,术后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中股骨距重建的方法及效果。方法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30例,均为股骨距缺损的不稳定骨折。采用骨折块重建股骨距25例。骨水泥填充塑形重建股骨距5例。保留髋动力,插入骨水泥柄固定。结果本组手术时间平均(75±10)min,术中出血量平均(400±100)ml。1例92岁患者术后5h死于心功能衰竭。29例获得随访10—30个月,平均18个月。末次随访时按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标准评定疗效:优23例,良4例,可2例,优良率93.1%。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一种有效术式,术中应重建股骨距,恢复主要承重结构。  相似文献   
5.
经皮椎体成形术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有效方法,但近年来椎体成形术后相邻椎体骨折的发生已引起临床医生的广泛关注。引起椎体成形术后相邻椎体骨折的可能原因有生物力学改变、椎体填充剂及临床等因素,椎体填充剂因素主要是指骨水泥使用剂量、分布及渗漏等,而临床因素包括初始骨折椎体的数目、部位及椎体高度丢失等。本文针对上诉观点,从发生因素到预防策略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设计棘突椎板翻转90°回植的部位和固定方式,观察临床效果。方法60例严重腰椎狭窄患者,均整块切除棘突椎板,在完成椎管扩大减压后把棘突椎板翻转90°回植于椎板狭部。随机采用同种异体骨钉或丝线缝合进行固定,进行临床观察和CT测量。结果随访6~60个月,无滑椎等腰椎不稳,CT观察椎管直径扩大50%,骨块骨性愈合骨钉固定优于丝线缝合固定。结论棘突椎板回植是重建腰椎部结构的有效方法,可避免腰椎不稳或医源性椎管狭窄等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同种异体骨钉在腰椎管扩大术中的应用,探讨棘突椎板复合体回植的方式部位。方法严重腰椎管狭窄症患者20例,行全椎板切除椎管减压术后,把棘突椎板复合体翻转90°横架于椎板峡部,上缘与上关节突及上位椎体下关节突下缘(腰椎小关节下缘处)紧密接触,用1根或2根同种异体骨钉固定,进行临床观察和CT测量。结果20例均获得随访1~5年,11例术后12~24个月做CT复查,有10例达到良好的骨性愈合,1例纤维连接,全部椎管直径较术前扩大50%以上,未见骨块移位及硬膜出现新的压迫,无腰椎不稳,临床效果满意。结论把棘突椎板复合体回植于椎板峡部,用同种异体骨钉固定的椎管扩大成形术,椎管接近术前解剖结构很好地重建脊柱稳定性,减少了硬脊膜黏连,避免了腰椎不稳,使骨块提早愈合。  相似文献   
8.
随着人工关节材料的不断改进和骨科医师关节置换技术的不断提高,髋关节置换术近年来日益增多,双髋关节分期或同期置换术在国内亦有不少报道。我院自1998年6月至2003年8月共行双髋关节置换术16例,其中分期置换11例,一期置换5例,均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韦军  陈焕诗  许峰 《华夏医学》2013,(6):1138-1139
臀肌挛缩症(glutealmusclescontracture,GMC)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臀肌及其筋膜纤维化而导致髋关节外展外旋挛缩畸形和屈曲障碍,表现以蹲坐姿势异常及特有步态为特征、好发于儿童的一种疾病。我院2008年5月至2013年5月采用臀肌筋膜松解联合止点肌腱“Z”字延长治疗臀肌挛缩症23例,临床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经后外单侧入路椎体次全切、植骨融合、钉棒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自2014年1月至2016年3月收治41例Denis B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按照采取的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后外单侧入路组(23例)和侧前方入路组(18例),后外单侧入路组采用经后外单侧入路椎体次全切植骨融合钉棒固定术,侧前方入路组采用侧前方入路椎体次全切植骨融合钉板固定。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指标、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胸腰椎后凸角(Cobb角)恢复情况、植骨融合情况,采用日本矫形外科协会(JOA)制定的下腰痛疾患评分法进行临床疗效评价。结果(1)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2)Cobb角恢复情况:两组患者术后1周Cobb角与术前比较改善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后外单侧入路组Cobb角改善情况明显优于侧前方入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术后1年两组患者ASIA分级明显优于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疗效评价:后外单侧入路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5.65%,侧前方入路组临床总有效率为72.2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中,经后外单侧入路椎体次全切植骨融合钉棒固定与侧前方入路椎体次全切植骨融合钉板固定相比疗效显著,术后胸腰椎后凸角改善良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