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05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 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联合尿激酶静脉溶栓(即优化介入治疗)与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2型糖尿病(DM)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78例发病时间≤12h的首次AMI患者随机分为溶栓治疗+PCI组(45例)和直接PCI组(33例),对2组患者介入治疗前梗死相关血管(IRA)通畅率、介入治疗成功率、出血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期间急性心脏缺血事件发生率及出院前左心室功能(LVEF)进行比较。结果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前溶栓治疗+PCI组IRA通畅率(53.3%)显著高于直接PCI组(24.3%)(P〈0.05),前者介入治疗成功率98.0%;2组开通率分别为91.1%和87.9%;住院期间2组均无严重出血及急性心脏缺血事件发生;出院前经超声心动图测得LVEF在溶栓治疗+PCI组为64.8%,明显高于直接PCI组57.5%(P〈0.05)。结论 静脉溶栓治疗联合PCI治疗AMI合并2型DM早期再通率高。更有利于保护左室功能,不增加出血并发症。  相似文献   
2.
严重缓慢型心律失常因可诱发严重的血流动力学障碍或因室颤、心室停搏而危及生命。床边临时心脏起搏治疗各种原因致严重缓慢型心律失常临床疗效明确。本文旨在观察床边临时心脏起搏治疗急性心肌炎并严重缓慢型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现将41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利用呼吸状态视频辅助教学,探究提高东莞院前社区志愿者队心脏骤停患者呼吸状态的判断效率。方法:在传统教学方法的基础上将532名志愿者随机分为两组。视频组(n=265人)采用呼吸状态视频辅助教学进行培训;传统组(n=267人)用口头讲授传统教学法进行培训。培训完毕后对志愿者对不同呼吸模式的判断耗时、准确性、自信度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视频组的判断耗时明显低于传统组(P0.05),而准确性和自信度则明显高于传统组(P0.05)。结论:呼吸状态视频辅助教学培训改善东莞院前志愿者对呼吸状态的判断效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采用呼吸视频辅助教学能否提高女性受试者心跳骤停的识别效率。方法:6名医护分别模拟不同呼吸状态且分别制作成10 s视频,招募31名非医学专业女性受试者,通过视频辅导前及辅导后分别测试受试者对不同呼吸状态的判断准确性及处理办法,同时记录耗时及自信度。结果:受试者在辅以视频教学后,对叹气样呼吸的判断准确性明显提高(P0.05),同时耗时缩短(9.58±5.92 s vs.5.97±3.70 s,P=0.001],自信度增强(7.03±1.73 vs.7.91±1.69,P=0.03)。结论:对非医学专业女性受试者,通过呼吸状态视频辅导,可提高对叹气样呼吸的识别效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急性苯丙胺类兴奋剂中毒患者机体儿茶酚胺等血清学指标的变化,比较上述指标与急诊定量分级策略在对ATS中毒患者临床病情判断上的价值。方法收集我院急诊就诊88例患者,根据传统分级方法将其分为轻度、中度、重度3类,分别于就诊时采集患者外周静脉血,采用胶体金法检测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β-内啡肽浓度。根据我们之前制定的定量分级标准对此88例患者病情重新分级,观察患者治疗转归与血清学检测、定量分级标准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传统分级方法的3组患者好转率均低于定量分级方法,且血清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β-内啡肽的浓度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急诊定量分级诊断指导急性ATS中毒患者的病情评估和治疗意义优于血清学指标判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在常规疗法基础上联合使用曲美他嗪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疗效。方法:将52例不稳定性心绞痛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常规治疗组26例,予β受体阻滞剂、硝酸酯类、钙离子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抗血小板药物和调脂治疗;联合治疗组26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2组治疗时间4周,观察2组症状、动态心电图变化。结果:与常规组比较,在缺血发作次数、S-T段最大下降幅度、总缺血时间减少指标上联合治疗组比常规治疗组显效率更高、疗效更好,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曲美他嗪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是更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使用曲美他嗪和美托洛尔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疗效。方法:将52例不稳定性心绞痛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常规治疗组26例,予硝酸酯类、钙离子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荆、抗血小板药物和调脂治疗;联合治疗组26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和美托洛尔治疗,两组治疗时间4周,观察两组症状、动态心电图变化。结果:与常规组比较,在缺血发作次数、S—T段最大下降幅度、总缺血时问减少指标上联合治疗组比常规组显效率更高、疗效更好,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曲美他嗪和美托洛尔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是更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缺血性心脏病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动过速是心血管内科的常见急症之一,常因心律失常未能有效控制而使心力衰竭难以纠正,许多抗心律失常药物因有不同程度的负性肌力作用,使用不当会加重心力衰竭,所以在治疗心力衰竭并心律失常的抗心律失常药物选择上应慎重。本文旨在观察静脉注射胺碘酮治疗缺血性心脏病心力衰竭并室性心动过速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9.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神经内科常见病,多发病,是急性脑血管病的主要病种之一。约占急性脑血管病的7%-15%。该病往往在活动中起病,以剧烈头痛、恶心、呕吐、颈项强直为主要表现,严重者可昏迷、抽搐,甚至迅速死亡。首次出血内科保守治疗病死率约30%,复发率高达1/3,二次出血病死率30%-60%,第三次出血病死率几近100%。近年来报道用脑脊液置换术治疗该病,取得良好的效果。本科自2000年4月至2002年4月,采用脑脊液置换加鞘内注射地塞米松、654-2治疗SAH 23例,疗效显著。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急性苯丙胺类药物过量的标准,以快速判断患者病情、预后和指导治疗。方法:将我科2009年6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急性苯丙胺类药物过量的患者分别以传统病情评价和定量分级评分评估病情,比较两种不同评估病情后的疗效。结果:对急性苯丙胺类药物过量采用定量分级评分的疗效明显优于传统病情评价,P〈0.05。结论:应用急性苯丙胺类药物过量的定量分级标准有利于快速判断病情、指导治疗和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