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8篇
基础医学   4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3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27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14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免疫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彦平  陈向伟 《医学综述》2001,7(6):340-343
子宫内膜异位症 (endometriosis,EM)是生育年龄妇女的常见病 ,在临床中发病率呈升高趋势 ,发病率高达 4 %~ 17% ,常可导致不育 ,不孕率高达 30 %~ 4 0 % [1 ] 。由于患者年龄较轻 ,容易复发 ,严重影响着妇女的身心健康和生育机能。但目前关于EM的病因及其发病机制尚无确切的结论。在对EM的研究中 ,过去认为EM的发病是由于经血倒流而导致的。但围月经期输卵管通畅的妇女 90 %有经血倒流[2 ] 。近年来 ,大量研究表明 ,内膜异位的发生与机体免疫反应异常有着密切的关系。EM患者常伴有局部及全身细胞和体液免疫功能异…  相似文献   
2.
通过放射免疫法及双抗体心ELISA法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CA125和抗子宫内膜抗体(EMAb)的水平,了解EM不孕的免疫机制中细胞因子及相关膜抗原抗体的变化。提示IL-6、CA125和EMAb是致不孕的得要免疫学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前关于子宫内膜异位症 ( EM)的发病机制虽有众多学说 ,如 :子宫内膜种植学说、体腔上皮化生学说及化学物质刺激局部细胞化生学说。但无论哪一种学说都无法满意地解释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机制。现在随着分子生物学及免疫学技术的发展 ,对 EM免疫机制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CA1 2 5以及抗子宫内膜抗体 ( EMAb,EM特异性抗体 )作为 EM不孕患者血清、腹腔液的检测指标 ,以进一步阐明EM及其不孕的发病机制。1 材料与方法1.1 研究对象选择性进行诊断腹腔镜检查的不孕患者 ,平均不孕时间 ( 5± 3 ) a,年龄在 2 3~ 3 4岁 ( 1999年 3月至 9…  相似文献   
4.
沙眼衣原体与不孕症关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检测不孕症患者腹腔液中沙眼衣原体(CT)的感染情况,探讨其与不孕症的关系,为临床诊断和治疗不孕症提供新依据.方法采用PCR法测定不孕患者腹腔液中CT.结果不孕组CT感染率达到37,5 0%,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CT感染已成为不孕患者重要致病因素,应加强不孕患者的相关监测.  相似文献   
5.
VEGF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表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通过检测子宫内膜异位症(EM)患者体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探讨它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ELISA测定血清和腹腔液中VEGF的含量;免疫组织化学测定正常子宫内膜与患者在位、异位子宫内膜组织中VEGF的表达。结果 ①血清、腹腔液VEGF的水平,EM各组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EM早期组高于晚期组(P〈0.05);各组腹腔液VEGF水平均高于血清水平(P〈0.05)。异位内膜组、在位内膜组VEGF的表达分别与对照组比较显著增高(P〈0.05),在异位内膜组中Ⅲ、Ⅳ期组与Ⅰ、Ⅱ期组相比明显降低(P〈0.01)。②患者的异位内膜组VEGF的表达和腹腔液组VEGF的含量呈正相关(P〈0.05;rs=0.404)。结论 患者体内VEGF的异常表达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不同剂量谷氨酸脱羧酶(GAD)对非肥胖型糖尿病小鼠(NOD)糖尿病免疫干预效果的影响。方法将3周龄40只体重(10.0±0.9)g雌性NOD小鼠分为4组分别腹腔注射GAD0.3mU和不完全弗氏佐剂(IFA)50μL、GAD3mU+IFA50μL、GAD0.03mU+IFA50μL、IFA50μL。8周龄时注射环磷酰胺200mg/kg加速糖尿病,定期检测血糖,眼内眦取血分离血清检测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L)4和干扰素(IFNγ)的变化,动态观察各组糖尿病发生发展的过程。28周时,全部处死,取脾、胸腺作淋巴细胞亚群测定,胰腺作病理组织学观察。结果GAD3mU+IFA50μL组小鼠无一只发生糖尿病,28周时血糖为(5.0+1.1)mmol/L;胰岛个数最多(8.2+2.3)个/张(P<0.01),胰岛炎评分最低(0.33+0.12)(P<0.01);血清中IL4的水平最高为(80+6)ng/L(P<0.01),IFNγ水平最低为(327±48)ng/L;CD8+/CD4+比值最大(P<0.01),在脾脏中为0.524±0.133,胸腺中为0.428±0.021。结论NOD小鼠在3周龄时腹腔注射CAD3mU+IFA50μL混合物比其他剂量组免疫调节效果好,较好地通过调节胸腺,脾淋巴细胞亚群分类,并通过淋巴细胞分泌Th1类因子和Th2类因子来调节Th0细胞的转化,从而抑制NOD小鼠胰岛炎,胰岛β细胞破坏减少,GAD3mU剂量组免疫干预NOD小鼠糖尿病的发生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7.
整合素是一类细胞黏附分子,它们是异二聚体糖蛋白,由非共价联系的α和β亚单位组成[1],在正常月经周期中,整合素在子宫内膜上皮细胞表面呈现时间及空间上的特异性表达.据报道α1,α4,β3整合素亚单位在腺上皮和腔上皮表达呈周期性,这三种整合素亚单位作为子宫内膜容受性的标志.β3亚单位出现在黄体中期以后子宫内膜腺上皮,直至分泌期末,近几年研究表明β3亚单位的变化,在内异症的发生发展和不孕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图像分析仪研究腺病毒介导荧光素酶基因转导至大白鼠颌下腺后腺体组织结构变化。方法将4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5组,经颌下腺导管转导腺病毒荧光素酶基因重组体即AdCMVLuc,3d,1、2、4、8周后观察其基因表达及病理变化。结果颌下腺转基因表达3d最高,以后逐渐下降,至4、8周时仍可测到表达。组织结构:3d~1周可见腺细胞核面积和周长增大,2周腺细胞核面积和周长开始减小,8周腺细胞核面积和周长基本恢复正常。结论腺病毒介导的大鼠颌下腺基因转导后腺体有明显炎症反应,腺细胞核面积和周长有明显的变化,提示腺体蛋白合成体系功能活跃。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加味逍遥散对慢性束缚应激BALB/C小鼠行为学变化的影响。方法:将50只8w~10w龄的BALB/C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逍遥散组、加味逍遥散低剂量组、加味逍遥散高剂量组5组,每组10只。用特制束缚筒束缚14d,每天6h的方法制备小鼠慢性束缚模型。应激期外小鼠自由饮水和摄食,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1mL/100g,2次/d;逍遥散组、加味逍遥散低剂量组、加味逍遥散高剂量组按1mL/100g体重分别给予0.3g/mL、0.38g/mL、0.76g/mL的中药水煎液,2次/d。给药结束后,采用旷场实验和鼠尾悬挂实验观察小鼠行为学变化。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正中央格停留时间延长(P<0.05),6min内不动时间延长(P<0.01),穿格次数减少(P<0.01),修饰次数有所减少,但无显著性差异;与模型组比较,逍遥散组及加味逍遥散低、高剂量组正中央格停留时间缩短(P<0.01),穿格次数增加(P<0.01),6min内不动时间缩短(P<0.01),修饰次数增加,但无显著性差异;加味逍遥散高剂量组与逍遥散组比较,穿格次数增加(P<0.05)。结论:加味逍遥散与逍遥散对慢性束缚应激小鼠行为学均有所改善,但加味逍遥散的调节作用更佳。  相似文献   
10.
438名本校86级学生血清肥达氏反应抗体滴度几何值的95%单侧上界值为:TO129.33,TH117.03,PA27.96,PB176.44;按二倍稀释法计算滴度区段则为;TO_1:160,TH_1:160,PA_1:40,PB_1:320。入学前长期居留于晋南的学生,PB平均滴度显著高于来自晋中与晋北者。4种抗体中有3种女性水平高于男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