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6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4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4 毫秒
1.
目的:观察波生坦和硝苯地平对脱氧皮质酮(DOCA)-盐敏感高血压鼠(DHR)血压、主动脉结构、血浆内皮素-1(ET-1)和主动脉组织ET-1 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40只SD大鼠, 等分为正常对照组、DHR对照组、波生坦组和硝苯地平组,波生坦组给予波生坦100 mg·kg-1·d-1灌胃,硝苯地平组给予35 mg·kg-1·d-1灌胃,每周测尾动脉血压1次,4周后处死,抽取动脉血放射免疫法测血浆ET-1 浓度,取主动脉分别作病理分析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ET-1 mRNA表达。结果:DHR对照组血压明显升高,血管平滑肌细胞肥大,弹力纤维层增厚,中层厚度及中层厚度/内径明显增大。波生坦组血压上升幅度降低, 上述血管组织变化明显改善。硝苯地平可抑制DHR血压上升,血管组织变化与模型对照组相似。血浆ET-1浓度在DHR对照组、波生坦组和硝苯地平组均有显著升高,但以波生坦组升高更为显著;DHR对照组、波生坦组和硝苯地平组主动脉组织ET-1 mRNA表达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增加,但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波生坦可降低DHR上升的血压,改善主动脉重塑可能系波生坦阻断了ET-1与其受体结合的结果。硝苯地平能抑制DHR的血压升高,但不能改善主动脉的重塑。  相似文献   
2.
王瑜  王杨  彭树秀  张桥  陈亮波 《中国康复》2023,38(11):683-686
目的:探讨坐式八段锦训练对截瘫患者坐位平衡的疗效及其临床应用。方法:将截瘫患者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分别采用常规坐位平衡训练、坐式八段锦训练4周,治疗前后采用功能性前伸及T恤测试观察2组坐位平衡疗效变化。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的功能性前伸得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T恤测试耗时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观察组功能性前伸测试提高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T恤测试耗时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坐式八段锦训练能明显提高截瘫患者的坐位平衡能力,其不受时间与场地的限制,具有社区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ACE I———依那普利对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肝细胞生长因子 (HGF)生成的恢复作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 30例。在依那普利治疗前测定使用肝素前、后HGF浓度 ,依那普利治疗 4周后再测定使用肝素前、后HGF浓度。同时设 2 2例健康人作对照 ,结果静注肝素 5 0 0 0u后 ,对照组血清HGF较注射前显著升高 ;但依那普利治疗前陈旧性心肌梗死组HGF上升明显减少 ,经过依那普利治疗 ,血管紧张素Ⅱ (AngⅡ )水平下降 ,静注肝素后的血清HGF水平恢复 ,较治疗前显著增高 ,达对照组水平。结论依那普利可恢复HGF的产生 ,可能是通过抑制AngⅡ生成来实现。这给依那普利在心肌梗死患者长期治疗和二级预防上又提供了一个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基于微信平台的急性心肌梗死院前溶栓。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及紧密型医疗联合体医院广西桂东人民医院2016年9月-2018年9月期间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共75例,其中收治的25例直接入院溶栓患者作为对照组,经微信平台院前溶栓病例组25例作为研究组A,25例转院PCI组作为研究组B,随机选用尿激酶或瑞替普酶溶栓治疗,观察三组患者心功能、救治时间。结果:治疗后研究组A均优于对照组、研究组B(P0.05)。研究组A极大减少了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延搁时间,从发病到再灌注时间显著缩短(P0.05)。结论:基于微信平台的急性心肌梗死院前溶栓治疗的时效性更强,患者心肌总缺血时间显著缩短,血管再通率较高,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经左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冠脉)介入治疗的临床可行性。方法2006年1月-2007年5月,临床诊断为冠心病,Allen试验阳性患者295例,随机分为左桡动脉组(148例)和右桡动脉组(147例)。冠脉造影选用5FTIG造影导管,支架植入选用6F Judkin、EBU或Amplatz。比较两种途径在穿刺成功率、X线曝光时间、造影成功率、介入治疗时间、介入治疗成功率、特殊指引导管使用率等方面的差别。结果①冠脉造影:经左桡动脉、右桡动脉行冠脉造影血管穿刺成功率分别为96.62%和96.59%(P>0.05);X线曝光时间分别为(3.10±1.50)min和(3.13±1.47)min(P>0.05);造影成功率分别为95.94%和95.23%(P>0.05)。②冠脉介入治疗:经左桡动脉、右桡动脉介入治疗时间分别(18.25±12.58)min和(17.59±11.62)min(P>0.05),成功率分别为98.85%和97.80%(P>0.05),特殊指引导管使用分别为43.67%和76.92%(P<0.01)。结论左桡动脉途径能很好地完成冠脉介入治疗,可以作为冠脉介入的选择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手术谈话后的心理变化及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将200例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手术谈话前两组常规治疗和护理相同,实验组在手术谈话后给予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和术前宣教及指导;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在手术谈话前及术前1小时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两组手术谈话前SAS和SDS得分均高于划界分(50分),但实验组病人护理干预后焦虑抑郁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手术谈话可加剧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焦虑、恐惧的心理,针对性地心理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桡动脉和股动脉途径在老年冠心病患者介入手术的优缺点。方法选取我院心内科介入治疗的70岁以上老年冠心病患者72例,其中经桡动脉途径(桡动脉组)40例;经股动脉途径(股动脉组)32例;观察2组患者经皮冠状动脉球囊扩张成形加支架置入术的手术成功率及不良反应。结果与股动脉组相比,桡动脉组的穿刺成功时间[(5.3±1.2)min与(2.1±0.8)min,P<0.01]及手术时间[(112.0±6.1)min与(87.2±3.0)min,P<0.01]均比股动脉组长,而在手术成功率方面,两者差异无显著性(92.5%与93.8%,P>0.05)。2组在动静脉瘘、血管夹层及迷走神经反射方面没有差异(P均>0.05),与股动脉组相比,桡动脉组具有血肿发生率低(1/40与20/32,P<0.01)、加压包扎时间短[(5.0±2.5)min与(35.1±10.6)min,P<0.01]、住院时间短[(3.1±1.5d)与(5.7±1.8)d,P<0.05]的优点。结论经桡动脉途径具有并发症少、止血方便,无需卧床休息等优点,可以成为老年冠心病患者介入手术的常规途径。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吞咽专项训练治疗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为临床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数字随机表法选择2013年10月-2015年10月我院收治的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上述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药物联合吞咽综合训练进行康复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再予以针刺联合吞咽功能专项训练辅助治疗患者,两组患者治疗2个月后,采用洼田饮水实验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吞咽干功能的变化情况,分析针刺联合吞咽专项训练在治疗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中的临床意义。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前洼田饮水实验的分级构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2个月后,两组组患者洼田饮水实验1、2级构成比明显升高,4、5级构成比明显下降,较治疗前比较两组洼田饮水实验分级构成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洼田饮水实验1、2级构成比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辅助吞咽专项训练治疗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可显著提高患者吞咽能力,对卒中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氯吡格雷对冠心病患者阿司匹林抵抗的影响。方法筛选出冠心病患者中发生阿司匹林抵抗的患者58例入选本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氯吡格雷组,分别给予阿司匹林100mg+安慰剂每天和阿司匹林100mg+氯吡格雷75mg每天,14天后采用全血电阻法检测血小板聚集功能。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氯吡格雷组使ADP(二磷酸腺苷)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功能显著抑制[(1.3±0.48)Ω比(12.8±2.5)Ω],P〈0.01,但对从(花生四烯酸)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没有影响[(12.3±4.3)Ω比(11.9±4.9)Ω],P〉0.05。结论合用氯吡格雷不能完全改善冠心病患者的阿斯匹林抵抗,对这部分患者应加强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生脉注射液对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TNF-α和IL-6水平的影响,探讨生脉注射液治疗高血压病的机制。方法将64例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随机均分为2组,治疗组采用生脉注射液+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对照组用单纯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于治疗前后检测患者血液中细胞因子TNF-α和IL-6水平。结果治疗后2组收缩压均降到140mmHg以下,治疗组下降更为明显;治疗后2组脉压均下降,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治疗前治疗组TNF-α和IL-6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治疗后2组TNF-α和IL-6均显著降低,但治疗组下降更为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生脉注射液结合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能降低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同时生脉注射液能通过调节炎性细胞因子的产生、抑制炎症反应,达到保护和修复血管内皮细胞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