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10篇
药学   13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2.
目的观察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45例患者给予基础治疗的同时,加用拉米夫定100mg和阿德福韦酯10mg口服治疗,连续观察48周,比较患者治疗前后临床表现、生化指标、肝纤维化指标、病毒学改变情况。结果40例(88.8%)患者治疗后病情缓解稳定,肝功能指标和Child—Pugh计分均改善明显,所有患者HBV—DNA水平明显下降,所有患者对拉米夫定及阿德福韦酯耐受性良好,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可有效抑制乙肝病毒、改善肝功能并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 寻找反映慢性肝病肝纤维化进展程度敏感可靠的血清学诊断指标。方法 对184例住院肝病患联合检测血清Ⅲ型前胶原(PCⅢ)、透明质酸(HA)、层粘蛋白(LN)、甲胎蛋白(AFP)、铁蛋白(SF)、胚抗原(CEA)。并与8例肝组织学检查及30例无肝病史及肝功能异常的常规体格检查进行对照研究。结果 六项指标阳性率在慢性肝炎轻度(CHI)、急性肝炎(AVH)、慢性肝炎中度(CHⅡ)、慢性肝炎重度(CHⅢ)、肝硬变(LC)、肝细胞癌(HCC)及慢性重型肝炎(CHG)各组间,依次递增,与各级肝病中纤维化程度及临床病情的轻重有良好的相关性。结论 联合检测血清PCⅢ、HA、LN、AFP、SF、CEA可明显提高慢性肝病诊断的准确性与可靠性,作为判断肝纤维化、肝硬化程度及有无伴发肝癌的良好指标,重复性好,无创伤,便于掌握病变进展情况。  相似文献   
4.
拉米夫定联合胸腺肽α1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拉米夫定(3TC)为一口服核甘类药物,是抗乙型肝炎病毒活性最强的抗病毒药之一[1],但临床实践证明,数周或数月的3TC治疗只能缓解病情,大多数患者停药后肝炎复发[2].为提高拉米夫定的疗效,我们对比观察了拉米夫定联合胸腺肽α1与单用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肝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我们应用善得定、垂体后叶素治疗食管曲张静脉破裂出血病人42例,对其疗效进行对比观察,现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病例选择 1996年1月至1997年12月住院患者42例,年龄25~55岁,平均40.3岁。肝炎病史10~20年,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持续阳性。出血前食管钡餐或胃镜检查示不同程度的食管静脉曲张。根据1995年5月北京第五次全国传染病和寄生虫病学术会议修订的标准,确认为肝炎肝硬变,其中1例合并肝  相似文献   
6.
影响慢性乙型肝炎预后的一个重要问题是肝组织进展为肝纤维化乃至肝硬变。本研究旨在探讨拉米夫定联合胸腺肽α1与单用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肝对肝纤维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陆春芬  宋鸿范 《临床荟萃》1997,12(4):168-169
对象和方法1.1 病例选择及分组 乙肝病毒血清学复制指标(HBeAg或HBV-DNA)阳性持续半年以上,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高于正常1倍以上,符合1990年上海病毒性肝炎会议制订的慢迁肝(CPH)和慢活肝(CAH)诊断标准,患者年龄>14岁.单纯的乙肝病毒携带者,半年内应用过皮质激素或免疫增强剂者不纳入本观察组.全部病例按性别、年龄、肝炎临床类型及肝功能损害程度进行配伍,分为干扰素组(Ⅰ组)及聚肌胞组(Ⅱ组)进行对比观察.两组治疗前的一般情况见表1.  相似文献   
8.
HBIG联合乙肝疫苗阻断母婴垂直传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采用 HBIG(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 )联合乙肝疫苗与单用乙肝疫苗阻断母婴垂直传播的疗效作观察比较 ,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1 .1 对象 所有观察对象均为 HBe Ag( + )、HBV-DNA( + )的妊娠妇女及其所生的婴儿 ,孕妇年龄 2 2~ 38岁 ,其中肝功能正常者 2 0 4例 ,轻度异常者 40例 ,将其分为三组 :第 1组 (乙肝疫苗组 ) 82例 ,第 2组 (联合组 a) 80例 ,第 3组 (联合组 b) 82例 ,各组在年龄、病程、血清谷丙转氨酶 ( ALT)均值上经统计学比较有可比性 ,所有观察对象检查心电图、肾功能、白细胞和血小板均正常。1 .2 方法 第 1组 (乙肝…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恩替卡韦联合大黄蟅虫胶囊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将50例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恩替卡韦联合大黄蟅虫胶囊治疗(治疗组)及恩替卡韦治疗(对照组),定期检测其肝功能及肝纤维化指标,观察其临床表现变化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在临床表现及肝功能改善、肝纤维化改善等方面,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恩替卡韦联合大黄蟅虫胶囊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疗效较理想。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