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2篇
皮肤病学   1篇
外科学   21篇
综合类   7篇
药学   11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腺性膀胱炎的临床特征,提高腺性膀胱炎的诊治水平。方法对30例腺性膀胱炎患者行抗感染、经尿道电切(TUR)、膀胱内药物灌注等治疗。结果30例均获得6~72个月的随访,其中治愈24例,3例病情无变化。2例好转者于8~14个月内复发,1例在保守治疗2年后恶变为膀胱腺癌。结论膀胱镜检查结合组织活检对腺性膀胱炎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TUR加膀胱药物灌注是腺性膀胱炎的有效治疗方法;注意腺性膀胱炎有恶变倾向,应密切随访。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微粒体环氧化物水解酶(mEH)基因型与膀胱移行细胞癌(BTCC)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方法检测BTCC患者(BTCC组,216例)和健康人群(对照组,300例)mEH基因型频率的分布.设计流行病学调查问卷进行面访调查.结果 BTCC组野生型、杂合型和变异型mEH第3外显子(mEH-exon3)分别占60.6%、27.3%和12.0%,对照组分别占46.3%、39.0%和14.7% (P<0.05);杂合型mEH-exon3为BTCC发生的保护性因素(OR=0.56,95% CI=0.41-0.82).BTCC组野生型、杂合型和变异型mEH第4外显子(mEH-exon4)分别占85.6%、13.4%和0.9%,对照组分别占82.3%、15.0%和2.7%(P>0.05).吸烟的mEH-exon3野生型人群的BTCC风险高于不吸烟者(P<0.05).结论 mEH-exon3非野生型可能是BTCC发生、发展中的保护性因素之一;吸烟为BTCC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而mEH-exon4基因多态性和BTCC的发生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 提高成人肾母细胞瘤的诊治水平。方法 结合文献回顾性分析4例成人肾母细胞瘤的诊治情况。结果 3例行根治性切除,其中2例死于术后转移;1例行肾部分切除术,至今一年半无瘤生存。结论成人肾母细胞瘤是一种罕见的恶性肿瘤,术前诊断较困难。早期发现及诊断、手术治疗并辅以放疗、化疗等可明显提高治愈率及改善其预后。  相似文献   
4.
金柯  徐卓群  王强  阮钧  诸明 《江苏医药》2012,38(23):2869-2870
目的 探讨女性膀胱过度活动症(OAB)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 选择诊断为OAB且口服托特罗定后无效的20例女性患者,给予口服托特罗定2mg,每日2次;坦索罗辛0.2mg,每晚1次;肛塞双氯芬酸钠25 mg,每日2次.用药时间为4周,观察用药前后日平均排尿次数、日平均单次尿量、日单次最大尿量各指标变化.结果 联合治疗前患者日平均排尿次数(18±4)次,日平均单次尿量(105±32) ml,日平均单次最大尿量(154±31)ml;联合治疗后日平均排尿次数(10±3)次,日平均单次尿量(283±73) ml,日平均单次最大尿量(356±80) 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托特罗定联合坦索罗辛及双氯芬酸钠能够有效改善口服托特罗定无效的女性OAB患者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肾移植术后并发肺炎,是肾移植术后常见死亡原因之一,我院近期收治6例肾移植后肺炎患者,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肾移植术后稳定患者口服微乳化环孢素A(CsA-ME)的剂量与其血药浓度谷值(C0)和给药后2 h的血药浓度(C2)的关系及其随时间的变化趋势,从而评价CsA-ME的体内吸收过程。方法 采用荧光免疫偏振法(FPIA)对92例肾移植患者术后不同时间内测定全血中环孢素A的C0C2浓度,并分别与每位患者每日每千克体重的用药剂量(ND)相比,得出其相应的浓度(即C0/ND,C2/ND)。计算C2/C0比值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肾移植患者术后1~3个月内,C0/ND和C2/ND均增加。C0/ND从(43±15)增加到(56±20) (ng·mL-1)/(mg·kg-1),C2/ND从(129±62)增加到(212±80) (ng·mL-1)/(mg·kg-1),表明药物的吸收逐渐增加。但术后3~12个月内,C2/ND维持原有水平,C0/ND则逐渐降低为48±15 (ng·mL-1)/(mg·kg-1),C2/C0比值则从4.5±1.9逐渐增加至5.2±2.3,表明药物在体内的消除代谢逐渐增加。术后3~12个月内,C2/ND的个体间变异系数明显小于C0/ND的个体间变异系数。结论 肾移植患者服用CsA-ME在术后3~12月内,其环孢素A在体内的累积清除率逐渐增加,表明术后一年内单纯用C0作为监测指标已不能准确预测CsA-ME在体内的药物暴露总量,应结合C2监测对于提高个体化的治疗将更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随着血液透析技术广泛开展,国内外学者对动静脉内瘘的手术方法及部位进行了很多研究。我院自1986年开展血液透析后,绝大部分采用前臂动静脉内瘘术,小部分采用鼻烟窝动静脉内瘘术。自2008年4月至2009年6月,对60例尿毒症患者分别进行了鼻烟窝及前臂动静脉内瘘术,总结并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成人胰岛细胞的分离纯化及初步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离及纯化成人胰岛,以用于同种胰岛细胞移植。方法利用胶原酶灌注消化以及Ficoll分离液分层纯化的方法获得成人胰岛细胞,并应用于2例临床糖尿病患者。结果经双硫腙染色鉴定,分离纯化后的胰岛细胞活性达到80%~90%;且经胰岛素释放试验表明,实验中收获的胰岛具有良好的胰岛素分泌功能。经临床试验,1例糖尿病患者在输入此胰岛后,已脱离胰岛素治疗;另1例患者已停止服用降糖药。结论用胶原酶灌注消化及Ficoll分离液分层纯化的方法获得成人胰岛细胞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 (TURBt )和膀胱部分切除术治疗浅表性膀胱移行细胞癌的疗效。方法 :对 1989年 1月~ 1995年 7月间的 82例初发浅表性膀胱移行细胞癌手术病例进行长期随访 ,TURBt组 (T组 ) 5 4例 ,膀胱部分切除术组 (P组 ) 2 8例。结果 :T组和P组至第一次复发间隔时间分别为 17.3 8± 7 3 5月和 2 7 5 6± 2 2 2 1月 ,术后1、 2、 3、 5年复发率 ,二组分别为 10 3 %、 2 4 1%、 3 5 2 %、 3 6 4%和 10 7%、 10 7%、 2 8 6%、 3 0 4% ,两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异 (P >0 10 )。结论 :TURBt和膀胱部分切除术治疗浅表性膀胱移行细胞癌的疗效相似 ,TURBt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少 ,且可反复进行 ,在治疗浅表性膀胱移行细胞癌时 ,应首选TURBt  相似文献   
10.
保留膀胱髂内动脉化疗治疗膀胱癌(附38例报告)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提高膀胱癌的治疗效果,尽可能保留有功能的膀胱。方法总结38例不同分期、分级膀胱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3组,T1 12例为第1组,行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TURBt)和髂内动脉化疗及膀胱灌注化疗;T2 14例为第2组,行膀胱部分切除,髂内动脉化疗及膀胱灌注化疗;T312例为第3组,行姑息性TURBt和髂内动脉化疗,化疗后行内动脉栓塞。结果38例中33例保留了膀胱。38例术后随访2-15。第1组中10例保留膀胱且存活至;4例多次复发者反复行TURBt,其中2例最终行全膀胱切除加淋巴清扫未发现浸润加深和转移。第2组中1例2年后死于淋巴转移,1例疗后出现肾衰行血透治疗,共13例保留膀胱,均存活至今。第3组中8例为高危病淋巴转移,1例化疗后出现肾衰行血,人13例保留膀胱,均存活至今。第3组中8组为危危病淋巴转移。1例化疗后出现肾衰行血透治疗;共13例保留膀胱,均存活至今。第3组中8例为高危病人,其中2例末坚持治疗者于2-3年内死亡;3例肿瘤消失。多次随机活检均未找到肿瘤细胞;7例肿缩小,其中3例行膀胱部分切除术,病理分期有所好转,余4例血尿控制,膀胱容量增加,一般情况改善;共10例保留膀胱,平均存活58个月,结论:保留有功能性的膀胱手术加髂内动脉藻注化疗为治疗膀胱癌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