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6篇
综合类   14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5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临床资料患者男,75岁,因反复发作性咳嗽,咯痰,喘息20余年加重伴双下肢浮肿2周,于2000年3月13日入院。患者2年前因肺部感染住院治疗时,曾出现不明原因的高度浮肿,予大量人体白蛋白,强心、利尿等对症治疗无效,并出现血糖明显升高,需口服降糖药控制血糖。入院查体:面颊、口唇和甲床呈紫绀,颈静脉怒张。两肺呼吸音低,可闻及湿性啰音以右下肺为甚。心率80次/min,律齐,心尖部闻及Ⅲ级收缩期杂音,心浊音界向左扩大。腹软无压痛,肝脾肋缘下未及,肝颈返流征(±),腹部移动性浊音(+)。双下肢从胫骨1/2处向远端呈中度凹陷性水肿。外…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中草药抗糖尿病发病和降血糖的机制.方法将大白鼠分成5组,芪苓汤组、八味地黄丸组、柴苓汤组,分别接受相应药物治疗;模型组接受自来水治疗.各组从实验的 d 8 起腹腔内注射链脲霉素 30 mg*kg-1,每天1次,连续 5 d.另设正常对照组,不作任何处理.检测大白鼠的体重、血糖、果糖胺、胰岛素及T淋巴细胞(W3/25和OX8)的百分率,取胰腺组织作组织学检查.结果用药各组的糖尿病发病率比模型组低(P<0.05).d 26 八味地黄丸组和柴苓汤组的血糖分别比 d 15 下降25%和18%(P<0.05).芪苓汤组和八味地黄丸组的W3/25细胞比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用药各组的平均胰岛面积和平均β细胞面积较模型组大.结论八味地黄丸、柴苓汤方剂具有降血糖作用;3方剂不同程度降低糖尿病发病率可能与提高细胞免疫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3.
糖尿病中医辨证和实验数据相关性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借助现代医学检查手段,结合中医辨证分型,探讨二者的相关性.方法:对312例糖尿病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并测定血糖、胰岛素、C肽、血脂和肾功能,分析上述指标与中医辨证分型间的相关性.结果:从阴虚燥热,经气阴两虚型,至阴阳两虚型,血糖的升高和胰岛β细胞功能衰退呈增恶的倾向性,并见脂代谢紊乱和肾功能损害加重;同一型的血瘀组较无血瘀组病情明显加重,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中医辨证分型与病情程度有相关性,但尚不能用具体数据范围替代中医辨证分型;血瘀加重病情,活血化瘀疗法可减轻糖代谢、脂代谢紊乱,改善肾功能.  相似文献   
4.
川芎嗪、丹参、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糖尿病肾病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闻智鸣 《中成药》2005,27(12):1421-1423
目的:探讨川芎嗪、丹参、银杏达莫注射液组合治疗糖尿病性微量白蛋白尿的疗效.方法:75例住院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成丹参组(n=35)和银杏组(n=45),分别接受川芎嗪注射液160 mg 丹参注射液20 mL和川芎嗪注射液160mg 银杏达莫注射液20 mL,每日静滴1次,连续14日的治疗.在治疗前、后采集血、尿标本,测定血糖各项、血脂各项、肾功能和尿微量白蛋白等,并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结果:治疗前,丹参组的甘油三脂和胆固醇脂较银杏组显著地升高(均P<0.05),年龄、病程、血压、BMI、血糖各项、肾功能和尿微量白蛋白排泄量等指标,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治疗后,丹参组与银杏组的血糖均显著下降(均P<0.01),丹参组的尿微量白蛋白排泄量未减少,银杏组的则显著的减少(P<0.01),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川芎嗪与丹参注射液可能组合不当,不能减少尿微量白蛋白排泄量,川芎嗪与银杏达莫注射液组合能显著地减少尿微量白蛋白排泄量.  相似文献   
5.
多囊卵巢综合症的诊断难度大,青春期本病的诊断更加困难。现通过2篇病例报道,提出当青春期女性糖尿病患者合并月经异常和多囊卵巢(调整句子结构),同时又有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异常等其他内分泌性疾病(除外肾上腺激素异常),需要适当扩大检查范围,综合分析临床资料,及早发现多囊卵巢综合症,进行综合性治疗,使患者得以康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糖尿病合并的高血压病程不同,对血糖,血脂代谢和微血管病变的影响。方法将住院糖尿病患者150例分为血压正常组(A组,n=60),高血压病早于糖尿病组(B组,n=54),糖尿病早于高血压病组(C组,n=36)。对各组采血标本测血糖,胰岛素,C肽,血脂各项.血肌酐.血尿酸和集尿测微量白蛋白排泄量,及观察眼底视网膜等,进行统计分析处理。结果A组的胰岛素抵抗指数低于其他各组(P<0.05);A组的血胆同醇浓度低于B和C组(P<0.05,P<0.01);B、C组的尿微量白蛋白排泄量均超过正常范围,B组较C组增多.有显著性差异;B、C组的视网膜病变发病率高于A组,也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糖尿病和高血压病均导致血糖、血脂代谢异常和微血管损害;高血压病程越长,前述异常和损害越重。  相似文献   
7.
目的 用红外热像仪对糖尿病性微、小血管、神经末梢合并症进行临床早期诊断的探索。方法 糖尿病患者5 3名和正常对照者 38名在室温 2 5 .0℃± 0 .5℃ ,湿度 6 0 %± 5 %条件下 ,分别进行双手冷负荷前和后 5、10和 2 0min时的手背皮肤温度测定 ,并计算皮肤温度恢复率与病程 ,正中神经传导速度 ,心电图上R -R间期变动系数、振动觉、视网膜症、蛋白尿和HbA1c等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糖尿病病程和HbA1c与恢复率呈负相关 ;视网膜症、蛋白尿与恢复率有一定相关性。结论 红外热像仪在检测糖尿病性微、小血管、神经末梢合并症方面具有临床早期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对临床病例分析探讨提高低血糖反应的诊断,减少临床误诊率。方法对2例低血糖反应患者进行OGTT、胰岛素、C肽释放试验和影像学等检查。结果2例患者空腹和餐后血糖均正常,胰岛素和C肽升高明显,低血糖水平时未见高胰岛素血症,影像学检查未发现肿瘤,可排除胰岛素瘤。结论临床上低血糖反应很常见,临床医生应详细询问病史及查体,认真实施OGTT、胰岛素、C肽释放试验,减少低血糖反应误诊率。  相似文献   
9.
2型糖尿病(T2DM)是由基因和环境相互作用引起的代谢紊乱,其特点是胰岛素抵抗和胰岛β细胞功能障碍,截至目前T2DM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尽管通过遗传学手段已经证实机体细胞内确有能导致个体间T2DM易感性不同的基因,但由于基因组结构的稳定性,大多数环境因素并不能引起基因突变或DNA序列改变,单纯从基因角度无法解释不断迅速增长的T2DM发生率.环境与生活方式作为T2DM发病的重要因素,可通过表观遗传学的各种机制调节基因的表达,最终传达到表型性状,因此表观遗传学在2型糖尿病的发病过程中的作用逐渐得到重视.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研究急性中毒患者通过血液净化治疗的方法以及治疗效果,为临床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3年10月到2015年10月急性中毒患者资料30例实施回顾性分析,依照患者的实际病情以及中毒特征,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之上采取血液净化方式,记录30例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30例患者通过血液净化治疗,20例患者痊愈或是好转出院,没有发生血液净化引起的严重并发症.结论 针对急性中毒患者通过血液净化治疗安全有效,应该在临床中大力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