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内科学   3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8篇
药学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4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改良原有的免疫印迹检测尿蛋白组分方法。分析原发性慢性肾小球疾病患者尿白蛋白聚合现象,探讨其可能的病理生理和临床意义。方法:改良原有的尿蛋白免疫印迹检测方法,利用改良法鉴定57例同步行肾活检诊断明确的原发性慢性肾小球疾病患者尿白蛋白多聚体(PAs)阳性率。结果:改良法不需要精确调整尿蛋白浓度及使用梯度凝胶电泳仪,可清晰显示PAs条带。具有肾病综合征(NS)的患者中尿PAs阳性率87.5%;无NS患者为56.1%,尿PAs阳性率与NS密切相关(P<0.05)。PAs阳性率以微小病变型肾小球肾炎(MCD)最高(91.7%),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MsPGN)次之(76.9%),IgA肾病(IgAN)最低(5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成功改良了原有的免疫印迹检测尿蛋白组分方法。改良法较原有方法更加简便、易普及,适合国内学者研究及临床检测应用。尿PAs可能与原发性慢性肾小球疾病的某些病理生理过程有关,其作为一种无创性检测,有助于评估原发性慢性肾小球疾病的病理类型及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盐酸曲美他嗪( TMZ)预处理对大鼠肾组织急性缺血再灌注损伤( IRI)的影响。方法选择SD大鼠90只,随机均分为A、B两组:A组给予TMZ 10 mg/kg灌胃5 d后,建立缺血再灌注(IR1)、缺血再灌注后处理(IPO1)、假手术(S1)模型;B组生理盐水灌胃5 d后,建立缺血再灌注(IR2)、缺血再灌注后处理(IPO2)、假手术(S2)模型。检测各组末次恢复肾脏血供0、6、12、24、48 h后血清SCr、BUN、NGAL、IL-18水平;HE染色光镜下观察缺血-再灌注石蜡包埋切片肾组织损伤形态学改变。结果 IR1组与IPO1组相比,在各时间点各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 IR1组与IR2组相比,在6 h时IR2组的NGAL、IL-18、肾小管损伤程度评分上升,12 h时BUN亦上升,24 h时IR2组的各项指标均高于IR1组,48 h时BUN、SCr高于IR1组(P均<0.05)。 IPO1组与IPO2组相比,在6 h时IPO两组的NGAL明显上升,12 h时除SCr外均上升,24 h时除NGAL外其他指标均高于IPO1组,48 h时BUN、SCr、肾小管损伤评分程度高于IPO1组( P均>0.05)。 IR1组与IPO2组相比,在6 h时IPO2组NGAL上升,12 h时除SCr外其他指标均高于IR1组,48 h时SCr仍显著高于IR1组(P均>0.05)。结论在大鼠肾脏IRI发生之前即预防性使用TMZ可减轻其肾功能损伤。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N14是否有致胃肠溃崭作用。方法 对正常大鼠进行连续ig给药7 d.1次·d^-t并与阿斯匹林、吲哚美辛进行对照.剂量分别为N14,25,50,100mg·kg^-1,阿斯匹林25,50.100mg·kg^-1,吲哚美辛1.25,2.5,5mg·kg^-1.结果 N14组与溶媒对照组的结果相近.各大鼠均无明显胃肠溃疡发生,阿斯匹林有明显致胃溃痔作用(P<0.05),吲哚美辛有非常明显的致胃溃汤作用(P<0.01).结论N14对胃肠遭无致溃汤作用,为进一步研究该药提供实验数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左心房大小对冠心病(CHD)患者合并缺血性脑卒中(IS)的影响。方法 选取2009年1月-2015年1月到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就诊的CHD患者387例。根据是否合并IS,将患者分为CHD+IS组(n=201)和CHD组(n=186)。收集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并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CHD患者合并IS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探讨各影响因素的预测价值。结果 两组患者性别、吸烟史比例、平均体表面积、合并糖尿病和高脂血症比例、用药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HD+IS组患者的平均年龄、合并高血压比例及颈动脉斑块比例高于CH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左心室内径(LV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HD+IS组患者的左心房内径(LAD)、左心室质量(LVW)、左心房内径指数(LADi)高于CHD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低于CH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血压、颈动脉斑块、LAD及LADi对CHD患者合并IS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522、0.592、0.859、0.864(P<0.05)。结论 高血压、颈动脉斑块、LAD及LADi是CHD患者合并IS的影响因素,其中LADi的预测价值较大,建议临床上将左心房大小作为CHD患者合并IS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非甾体类抗炎新药-NJ967的抗炎作用,方法 采用角叉菜胶诱导的大鼠急性足爪肿胀模型和福氏完全佐剂诱导的大鼠佐剂性关节炎模型。结论 NJ967具有较强的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6.
崔彤霞  钱白音  朱伟平  张桦 《医学争鸣》2008,29(24):F0003-F0003
1 临床资料 腹膜透析(CAPD)患者36(男22,女14)例,年龄20-60岁,均使用百特公司生产的腹膜透析液,每日6-8L.入选标准:①透析6 mo以上;②近3 mo内无心力衰竭等不能进行健走运动的疾病.随机分为观察组(健走运动+低盐饮食)18例,对照组(对运动和饮食不作特殊要求)18例,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原发性慢性肾小球疾病患者尿蛋白分子量与肾小管间质损害及临床指标之间的关系,探讨不同尿蛋白组份在原发性慢性肾小球疾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用聚丙烯酰凝胶电泳( SDS-PAGE)银染法检测50例同步行肾活检诊断明确的原发性慢性肾小球疾病患者尿蛋白分子量。结果:据SDS-PAGE银染法,尿蛋白可分为四组类型:小球性蛋白尿组,生理性蛋白尿组,混合性蛋白尿23 kd组,混合性蛋白尿10 kd组。混合性蛋白尿10 kd组较23 kd组肾小管间质损害严重,肾小管间质损害评分、24 h尿蛋白定量、血清肌酐(Scr)水平均升高(P〈0.05)。结论:SDS-PAGE分型10 kd组尿蛋白对判断原发性慢性肾小球疾病肾小管间质损害程度有临床意义,其作为无创性检测手段,可以作为判断肾功能恶化速度及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 IgA 肾病肾功能正常患者血浆褪黑素水平与氧化应激的关系,为褪黑素用于治疗 IgA 肾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分为健康对照组(n =22)及 IgA 肾病肾功能正常组(n =48)。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各组血浆褪黑素水平及分光光度法测定各组血浆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IgA 肾病肾功能正常组患者血浆褪黑素降低[(64.05±29.23)ng/ L vs.(80.54±35.12)ng/ L,P 〈0.05],而血浆 MDA 水平升高[(45.17±26.47)U/ ml vs.(31.14±26.00)U/ ml,P 〈0.05],血浆 SOD 水平下降[(76.25±19.34)U/ ml vs.(86.71±18.55)U/ ml,P 〈0.05)。进一步分析结果显示,IgA 肾病患者血浆褪黑素水平与 MDA 水平呈负相关(r =-0.308,P 〈0.05),与 SOD 水平呈正相关(r =0.321,P 〈0.05)。结论:IgA 肾病肾功能正常患者血浆褪黑素水平较健康人降低,血浆 MDA 水平随血浆褪黑素水平降低而升高,血浆 SOD 水平随血浆褪黑素水平降低而降低。提示血浆褪黑素水平的降低引起机体抗氧化能力的下降,进而参与了 IgA 肾病的进展。补充外源性褪黑素可能为治疗 IgA 肾病具有潜力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早期IgA肾病患者血浆超氧化物岐化酶( SOD)水平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48例IgA肾病肾功能正常者( A组)及22例体检健康者( B组),A组中肾小管间质基本正常27例( A1组)、小管间质明显病变21例( A2组)。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血浆SOD,冰点渗透压计测定尿渗透压,邻苯三酚红法测定24 h尿蛋白定量,溴甲酚绿法测定血浆白蛋白。结果与B组相比,A组血浆SOD、白蛋白及尿渗透压水平下降( P均<0.05),24 h尿蛋白定量升高(P<0.01);与A1组相比,A2组上述指标变化更明显(P均<0.05)。 Pearson相关分析统计显示,血浆SOD与白蛋白、尿渗透压呈正相关(r=0.287、0.330,P均<0.05),与24 h尿蛋白定量呈负相关(r=-0.315,P<0.05)。结论早期IgA肾病患者血浆SOD水平降低,肾小管间质损害与氧化应激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来氟米特联合激素治疗常复发性肾病综合征是否能减少复发并延长缓解时间.方法 对42例激素治疗敏感但反复复发的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使用来氟米特联合激素治疗,观察完全缓解后的持续缓解时间.结果 治疗3个月后42例患者均完全缓解,随访过程中,21例(50.0%)4年未复发,15例(35.7%)3年未复发,其余6例(14.3%)2年未复发.采用激素+来氟米特治疗的患者平均持续缓解时间明显长于单用激素治疗者及激素+其他药物治疗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来氟米特联合激素治疗能延长常复发性肾病综合征的持续缓解时间,减少复发次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