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4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1.
魏尉  钟黄  黄忠 《中国医药》2014,(5):674-676
目的 探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血清脂联素与胰岛素表达水平及其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自贡市仁济医学中心收治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50例为观察组,同时收集健康志愿者40例为对照组.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2组空腹及餐后2h血清脂联素水平,用化学发光法检测空腹及餐后2h胰岛素表达水平,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观察组和正常对照组空腹脂联素水平分别为(912 ±29)、(1 033±53)μg/L,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空腹胰岛素水平分别为(13.8±1.0)、(7.3±1.0)mU/L,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和正常对照组餐后2h脂联素水平分别为(854 ±38)、(1 010±48)μg/L,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餐后2h胰岛素水平分别为(112 ±23)、(28 ±3) μg/L,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相关性分析显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空腹及餐后2h脂联素与胰岛素水平均呈负相关(空腹:r=-0.328,P=0.020;餐后2 h:r=-0.391,P =0.005).结论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进展的同时伴随着胰岛素及脂联素水平的变化,二者呈负相关,这种负相关可能以餐后2h更明显.  相似文献   
2.
此文主要介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在临床、实验室研究中的非侵入性诊断方法,详细介绍细胞角蛋白18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与单纯性非酒精性脂肪肝鉴别诊断中的研究,以及运用细胞角蛋白18作为生物标志物在对NAFLD非侵入性诊断研究中所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3.
非酒精性脂肪肝、隐源性肝硬化与原发性肝癌发生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临床研究发现,大部分原因不明的隐源性肝硬化由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发展而来,甚至有些最后发展成原发性肝癌,此文主要综述原发性肝癌伴隐源性肝硬化的发生率、隐源性肝硬化的病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发展至原发性肝癌的发病机制、危险因素、临床特点及诊断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伴代谢综合征(MS)的患者细胞角蛋白18片段、炎症相关因子的表达水平,为临床早期预防NAFLD伴有MS的患者向严重肝病进展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研究,成组设计.入组85例脂肪肝患者及20例正常对照者.根据是否伴MS分为三组:NAFLD +MS组、NAFLD组、NC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各组血清中细胞角蛋白18片段、炎症相关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6(IL-6)表达水平.通过速率散射比浊法检测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 -CRP)表达水平.结果 (1)血清细胞角蛋白18片段(M30)在NAFLD+MS组中高表达[(143±38.7)ng/L],与NAFLD组[(125±36.05)ng/L]、NC组[(118±30.40) ng/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炎症相关因子TNF α在NAFLD+ MS组[(316±74.5)ng/L]和NAFLD组[(308.6±87.5) ng/L]升高、与NC组[(241.7±75.8)ng/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NAFLD组与NAFLD+ MS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 =0.677).(3)hs-CRP和IL -6表达水平在MS+ NAFLD组高表达,分别为1.63(1.01,2.42 ) mg/L和(2.18 +0.87)pg/L,与NAFLD、NC组间均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细胞角蛋白18片段和炎症相关因子在NAFLD伴MS患者中明显增高,提示可能向严重肝病发展,临床工作中应注意对该类患者严密监测.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胃镜下注射肾上腺素联合生物胶喷洒治疗消化性溃疡活动性出血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2月-2020年1月自贡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43例消化性溃疡活动性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按不同治疗方法分为3组.其中,A组(n=44)采用胃镜下注射肾上腺素+静脉注射奥美拉唑治疗,B组(n=48)采用胃镜下生物胶喷洒+静...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细胞角蛋白18片段、炎症相关因子与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组分多少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表达水平的差异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纳入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85例。根据含代谢危险因素1个、2个及3个或以上分为MS1、MS2和MS3 3组。记录入选患者病史和人体学资料,检测生化常规、空腹和餐后2 h血糖和胰岛素、血脂、超敏C反应蛋白、糖化血红蛋白;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中细胞角蛋白18片段、炎症相关因子TNF-α、IL-6表达水平。速率散射比浊法检测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表达水平。结果血清细胞角蛋白18(M30)在MS3组表达与MS1、MS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77,P〈0.05)。IL-6在MS3组中表达水平与MS1、MS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39,P〈0.05)。且ALT、GGT在MS3组中表达水平与MS1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4.02,P〈0.05;F=6.18,P〈0.05)。结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中当代谢危险因素数量达到3个或以上时,反映肝脏凋亡及炎症的细胞角蛋白18片段和炎症相关因子的表达水平较3个以下代谢危险因素者增高,提示代谢危险因素的增多可能是NAFLD病人肝脏凋亡和炎症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刘菲  钟黄  魏尉  黄忠 《重庆医学》2024,(7):1045-1049
目的 分析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AFLD)相关肝硬化门静脉血栓(PVT)形成的临床特征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收治的120例MAFLD相关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发生PVT患者33例为PVT组,未发生PVT患者87例为非PVT组。收集患者人口学资料、既往史、并发症、实验室指标、影像学指标等,计算Child-Pugh评分,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MAFLD相关肝硬化PVT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两组年龄,性别、吸烟史、饮酒史,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并发腹水、肝性脑病、自发性腹膜炎,内镜下治疗史、Child-Pugh分级比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合并冠心病、有脾切除史,并发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消化道出血及脾功能亢进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ALT、AST、碱性磷酸酶(ALP)、γ-谷氨酰胺转肽酶(GGT)、总胆红素(TBil)、胆汁酸(TBA)、白蛋白(ALB)、尿酸(UA)、甘油三酯(TG)、WBC、PL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门静脉宽度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