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3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
目的了解念珠菌血症患者的菌种分布、临床特征,分析其与(1,3)-β-D-葡聚糖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暨南大学附属五邑中医院2015年9月-2018年3月31例念珠菌血症患者、39例念珠菌深部定植患者、50名健康人,结合患者真菌培养情况、临床资料、各组血浆(1,3)-β-D-葡聚糖水平进行分析。结果 31例念珠菌血症患者血培养分离出13株白念珠菌和18株非白念珠菌。念珠菌血症与患者年龄(65岁)、7 d内有手术史、体内留置导管情况(≥2根,≥5d)、机械通气持续时间(≥5d)有关(P0.05),与性别、基础疾病、抗生素和抗真菌药物使用情况、免疫抑制剂或糖皮质激素使用情况、低蛋白血症无关(P0.05)。念珠菌血症患者的血浆(1,3)-β-D-葡聚糖水平显著高于念珠菌深部定植组和健康对照组(P0.05),其诊断念珠菌血症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7.1%和96.0%。合并细菌感染念珠菌血症组(1,3)-β-D-葡聚糖水平显著高于单一念珠菌血症感染组(P0.05),单一白念珠菌血症组的(1,3)-β-D-葡聚糖水平也显著高于单一非白念珠菌血症组(P0.05)。结论念珠菌血症病原菌中虽然非白念珠菌感染多于白念珠菌,但白念珠菌仍是最常见的单一念珠菌菌种。念珠菌血症易发生在高龄(65岁)、7d内有手术史、体内留置导管(≥2根,≥5d)、机械通气(≥5d)的患者中。(1,3)-β-D-葡聚糖在念珠菌血症中有早期辅助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
摘 要目的:对重症监护室(ICU)患者的多重耐药菌实施主动筛查,分析其定植与感染状况。 方法:选取 2018 年 1 月至 2019 年 12 月五邑中医院 100 例在 ICU 进行诊治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实施多重耐药菌主动筛查,分析不同 种类多重耐药菌的分布情况及入住 ICU 不同时间点的定植、感染状况。 结果:患者入住 ICU 48 h 内、48 h 后均有多重耐药 菌的感染与定植状况出现,菌株定植、感染情况集中出现在入 ICU 48 h 内,且多数为产超广谱 β– 内酰胺酶(ESBLs)大肠 埃希菌。ESBLs 大肠埃希菌的定植率、感染率均高于其他菌株,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ESBLs 大肠 埃希菌是本院 ICU 患者主要的定植多重耐药菌,对 ICU 患者的多重耐药菌及时进行主动筛查,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有效的 消毒隔离处理,有助于避免病菌大规模传播和感染。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Y染色体AZFc区gr/gr缺失及DAZ基因拷贝缺失与男性生精障碍的相关性。方法运用PCR与PCR-RFLP检测技术,对252例正常生精男性,430例原发性生精障碍男性患者进行Y染色体AZFc区gr/gr缺失及DAZ基因拷贝缺失分析。结果正常生精男性组gr/gr缺失率为5.2%,原发性生精障碍组gr/gr缺失率为10.2%,P=0.0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正常生精男性组DAZ1/DAZ2基因拷贝共缺失率为2.0%,原发性生精障碍组中DAZ1/DAZ2基因拷贝共缺失率为7.0%,P=0.004,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正常生精男性组DAZ3/DAZ4基因拷贝共缺失率为3.2%,在生精障碍组中DAZ3/DAZ4基因拷贝的共缺失率为3.3%,P=0.95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原发性男性生精障碍患者中存在较高频率的gr/gr缺失及DAZ1/DAZ2基因共缺失,提示gr/gr缺失及DAZ1/DAZ2基因拷贝的共缺失是男性不育的高风险因子。  相似文献   
4.
<正>卫生部最新颁布的《血站质量管理规范》中第13.5条指出:建立和实施对有易感染经血液传播疾病危险行为的献血者的献血屏蔽和淘汰制度。这就要求需对初次献血HB-  相似文献   
5.
血液保存液对梅毒螺旋体抗体ELISA检测结果的稀释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梅毒(syphilis)是由梅毒螺旋体(Treponema pallidum,TP)引起的一种危害性较大的性传播疾病。近年来在我国,梅毒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对采供血工作造成极大的影响,血液安全面临严峻的挑战。目前无偿献血者梅毒抗体筛查的方法有: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和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采供血机构对梅毒抗体的检测大多采用一遍ELISA方法和一遍TRUST方法,初次检测阳性的结果必须经双孔复查后确定最终结果;复查大多采用原抗凝管标本与血袋辫血同时检测的模式,而辫血里的血液保存液对TP—ELISA的血液检测结果是否存在稀释干扰,以及干扰的程度如何,值得深入研究。笔者选用血液保存液和小牛血清对高浓度梅毒阳性样本和2NCU/ml梅毒质控血清进行稀释,分析混入不同的稀释液与梅毒抗体检测结果之间的变化规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Y染色体AZFc区部分缺失多态性与原发性男性生精障碍的相关性。方法运用单重及多重PCR技术,对252例正常生精男性、430例原发性生精障碍患者(170例原发性少精和260例原发性无精)进行Y染色体AZFc区及其附近的11个序列标签位点(Sequence tagged sites,STS)进行缺失筛查,对发生gr/gr缺失的个体运用SFVs(sequence family variants)法检测DAZ基因拷贝缺失的位置。结果SY1291-gr/gr-DAZ1/DAZ2缺失在正常生精组、原发性少精症组和原发性无精症组中的缺失率分别为2.0%、8.8%和7.7%。SY1291-gr/gr-DAZ3/DAZ4缺失在正常生精组、原发性少精症组和原发性无精症组中的缺失率分别为3.2%、2.9%和1.5%;SY1191-b2/b3-DAZ3/DAZ4在正常生精组、原发性少精症组和原发性无精症组中的缺失率分别为6.3%、2.4%和1.9%。b2/b4重组缺失的个体都为原发性无精症患者,缺失率为4.2%。SY1291-gr/gr-DAZ1/DAZ2、SY1191-b2/b3-DAZ3/DAZ4和b2/b4重组缺失在正常生精组与生精障碍组间缺失率差异的P值分别为0.001、0.004和0.009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SY1291-gr/gr-DAZ3/DAZ4缺失在正常生精组与生精障碍组间缺失率差异的P值为0.38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男性Y染色体AZFc区存在多种部分缺失多态性。SY1291-gr/gr-DAZ3/DAZ4缺失可能对生精功能的影响较小,仅是一种基因组多态,SY1291-gr/gr-DAZ1/DAZ2和SY1191-b2/b3-DAZ3/DAZ4缺失是男性生精障碍的高风险因子,b2/b4重组缺失是男性生精障碍的病因。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小儿细菌感染性疾病C-反应蛋白与白细胞计数的关系。方法选择于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到我院进行住院治疗的1204例感染性疾病患儿进行研究,将其分为3组,对其C-反应蛋白与白细胞计数进行检测,后比较分析。结果 3个组CRP及WBC的测定结果显示,细菌感染组患儿的CRP及WBC测定值均明显的高于其他两组。细菌感染组与对照组相比较,WBC及CR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病毒感染组与对照组相比较,CRP及WBC差异没有显著性意义(P>0.05);细菌感染组与病毒感染组相比较,CRP及WBC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对CRP及WBC进行联合测定能够有效提高小儿细菌感染性疾病的确诊率,但是对于病毒性感染的诊断并没有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