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阐释含藏药材榜嘎方剂的组方和用药规律,为临床用药和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数据挖掘方法,从《藏药方剂大全》和《四部医典方剂大全》中搜集所有含藏药材榜嘎方剂,利用Spss Modeler 18.0应用软件分析各藏药之间的关联性,用Gephi制作各药物之间的可视化关联图。结果:共收集到331首含藏药材榜嘎方剂,涉及285味药材。通过统计分析发现,榜嘎多与治疗藏医“赤巴”病、中毒症和疫热病的药物联合使用,频次、置信度和支持度均最高的药物组合分别为榜嘎-诃子、榜嘎-牛黄、榜嘎-藏红花。含藏药材榜嘎方剂的主治疾病依次是藏医“赤巴”病、中毒症和疫热病。结论:含藏药材榜嘎方剂的组方特点与主治疾病性质息息相关,充分彰显藏药药性和方剂配伍理论特点。这一规律在含榜嘎藏药方剂的临床用药和新药创制方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助产士是一个高风险、高强度的职业,要求其具备高度的责任心与熟练的业务水平,同时还要求具有较强的心理素质。由于助产工作环境及性质的特殊性,助产士经常暴露于各种职业危害中,本文分析了助产士职业危害的因素,并提出针对性预防措施,以尽量降低对助产士身心健康的危害。  相似文献   
3.
目的 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研究"一物多药"藏药材"巴鲁"和"达里"的用药规律.方法 应用"藏医药产业技术创新服务平台"数据库搜集含"巴鲁"和"达里"的经典方剂,并运用Ge-phi软件和SPSS Modeler 18.0软件,就"巴鲁"和"达里"方剂的配方组成、主治疾病频数、核心药物组合、方剂中各味药材的组合规律及高频主治疾...  相似文献   
4.
目的 阐明常用藏药材巴夏嘎的来源植物,为藏药规范用药和资源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历代藏医药文献考证,对当前作为巴夏嘎使用藏药材的传统药性药效、主要物质基础及活性作用等比较研究,分析藏药巴夏嘎同名异物形成的原因、社会背景及应对措施。结果 经历代藏医药文献、植物学形态特征和传统药性等考证,确定其原植物为鸭嘴花(Adhatoda vasica Nees)。巴夏嘎同名异物现象形成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我国藏区缺乏鸭嘴花资源,各地方根据藏药性理论指导和藏药文献记载,就地取材使用下品巴夏嘎“冬那端赤”和巴夏嘎代用品“玉冬赛果”所致。当前作为正品巴夏嘎使用的植物有:下品巴夏嘎来源植物长果婆婆纳(Veronica ciliata)、毛果婆婆纳(V. eriogyne)、巴夏嘎代用品“玉冬赛果”来源植物塞北紫堇(Corydalis impatiens)和皱波黄堇(C. crispa Prain)。下品巴夏嘎和巴夏嘎代用品不但在味、性、效等藏药传统药性方面与正品巴夏嘎具有一致性,而且在现代药效学方面也具有高度相似性。结论 鸭嘴花是藏药巴夏嘎正品,将藏药“冬那端赤”和“玉冬赛果”作为巴夏嘎使用是权衡资源生态和藏医药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属历史必然性和现实必要性。由于藏药特色资源日益匮乏,今后此类现象会更加明显,应加强开展藏药传统药性、现代化学及药理药效研究,确定最佳用药植物。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藏药材日官孜玛的用药规律及含该药材方剂的配伍规律,为临床用药及潜在新处方的发现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Apriori算法和社区模块化等数据挖掘方法,分析含日官孜玛方剂中各味药材的配伍规律和高频主治疾病用药规律。结果 共收集含日官孜玛方剂109首,涉及364味藏药材,通过频次统计分析发现日官孜玛多与清热止痛、活血行"隆"类药物联合使用,主治疾病为"培根木布"病、热泻病和瘟疫等藏医病种。关联规则分析得出频数、支持度、置信度均最高的药物组合日官孜玛-兔耳草、日官孜玛-诃子和日官孜玛-渣驯,体现了藏药方剂的"主辅配伍"规律。含日官孜玛方剂治疗"培根木布"病、热泻病和瘟疫等疾病时多与清热行"隆"、止泻止血、除瘟解毒等药物配伍使用,且各方剂的配伍具有明显差异性,符合藏药方剂学"君臣将士"配伍用药规律。结论 含藏药材日官孜玛方剂组方规律明确,主治疾病与核心药物组合相互对应,符合藏药方剂学的"君臣将士"配伍规律,表明该规律为代表的藏医方剂理论在藏药复方新药开发和临床个性化用药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研究结果为临床合理使用日官孜玛及含日官孜玛方剂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