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综合类   7篇
药学   65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3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SARS冠状病毒是诱发SARS的主要病原体,文章综述了SARS冠状病毒基因组序列分析的最新进展,SARS冠状病毒编码的蛋白酶在病毒繁殖过程中具有重要功能,可以其作为靶点进行抗SARS冠状病毒药物的筛选。  相似文献   
2.
SARS(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是由一种新型的人类冠状病毒引起的。由于SARS冠状病毒3CL蛋白酶在病毒的复制翻译中起关键作用,所以成为抗SARS药物设计的关键靶标之一。该研究中,利用以pET28a为载体的高效原核表达系统,克隆表达出SARS冠状病毒3CL蛋白酶,然后由NTA-Ni^2+亲和层析柱对表达的蛋白进行分离纯化。3CL蛋白酶在大肠杆菌表达系统中的成功表达为今后进一步筛选抗SARS病毒药物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
类胡萝卜素等物质对灰葡萄孢霉菌产脱落酸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认为真菌中脱落酸生物合成是经甲羟戊酸、焦磷酸法尼酯的直接合成途径。高等植物中脱落酸的生物合成除可能存在直接途径外,更主要的是经类胡萝卜素等四十碳前体降解转化的间接合成途径,然而真菌中是否存在类胡萝卜素为前体的间接生物合成途径尚未见报道。该文报道了在脱落酸产生菌培养过程中添加类胡萝卜素及维生素A等物质,能够促进脱落酸的合成,表明在真菌中脱落酸的生物合成也可能存在经类胡萝卜素降解的间接途径,并可通过添加类胡萝卜素等前体的方法提高脱落酸发酵产量,降低生产成本。该实验还应用正交设计法考察了前体及营养物质的最适添加浓度,经优化脱落酸液体发酵产量可比对照提高122.3%。  相似文献   
4.
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广泛使用,使得越来越多的细菌产生由β-内酰胺酶介导的耐药性,针对丝氨酸β-内酰胺酶,目前已有克拉维酸、舒巴坦等抑制剂与临床常用抗生素配伍使用,但尚无金属β-内酰胺酶的有效抑制剂,因此,寻找金属β-内酰胺酶尤其是目前最受瞩目的新德里金属β-内酰胺酶-1[NDM-1(B1类)]的抑制剂是遏制"超级细菌"引起的感染最迫切的要求。虚拟筛选作为发现新的先导化合物、寻找新药物的有力手段,大大缩小了人工进行配体活性筛选研究范围。我们通过计算机虚拟筛选技术,利用Discovery Studio 2.5和GOLD 3.0平台,基于NDM-1晶体结构(PDB:3Q6X),从一个含有2059个天然产物分子的化合物库里筛选得到6个可能具有金属β-内酰胺酶NDM-1(B1类)抑制活性的化合物结构。  相似文献   
5.
郑珩  顾觉奋 《药学进展》2014,(11):824-828
利用具良好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可降解性的聚合物制得的微球作为一种新型药物载体,具有良好的缓控释作用,并具有一定的靶向性,可用于口服和注射,在药学领域和临床上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综述近年来各种抗生素缓控释微球制剂的研究与开发。  相似文献   
6.
蛋白质天然构象预测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继人类基因组计划完成后,如何弄清相应的基因序列的功能及其之间的关系,即比较彻底地解开生命的奥秘成为后基因组计划的主要任务.基因的功能最终主要通过蛋白质来完成,因此,如何根据已知的氨基酸序列来预测相应的蛋白质天然构象成为后基因组计划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这为比较彻底界定其功能奠定分子生物学基础.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详细地介绍:(1)组成蛋白质天然构象预测方法的基本元素即序列比对方法、构象空间搜索方法及有关的蛋白质数据库;(2)结构预测方法的评估与分类;(3)描述预测性能较好及有比较发展前景的预测方法;(4)天然构象预测的前景等.  相似文献   
7.
目的:将抗栓肽34位的丙氨酸突变为色氨酸,构建活性较高的突变体。方法:通过设计合成两对引物经PCR获得抗栓肽突变体基因,利用质粒pET32a( )作为载体,在大肠杆菌BL21(DE4)内表达。利用融合蛋白本身的组氨酸标签,以金属亲和色谱进行纯化,然后用肠激酶切除融合部分,所得蛋白用体外抗血小板凝集实验检测其活性。结果与结论:抗栓肽突变体以可溶形式高效表达,活性检测显示其抑制二磷酸腺苷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的IC50为150 nmol/L。与原型蛋白相比,突变体活性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8.
B型金属β-内酰胺酶(metallo-β-lactamases,MBLs)抑制剂是目前在研的所有β-内酰胺酶抑制剂中较为热门的一类。本文结合国内外文献以及课题组先前的工作,简述了MBLs抑制剂的分类及其对β-内酰胺酶(β-lactamase)的抑制机制,并列举了一些目前在研的化合物,强调了开发MBLs抑制剂的紧迫性和在临床应用中的现实意义。随着研究的深入,MBLs抑制剂有望开发成为高效、低毒的抑制剂,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临床上抗生素的细菌耐药问题,从而使临床上相关抗生素的使用发生革命性的变化。  相似文献   
9.
随着抗菌药物在临床和农、林、牧、副、鱼业上广泛应用,细菌的耐药性现象越来越严重,新出现的携带新德里金属β-内酰胺酶-1(new delhi metallo-β-lactamase-1,NDM-1)基因的超级细菌,几乎对临床上所有抗菌药物均具有耐药性,而且这一耐药基因位于质粒上,会在细菌中水平转移,对人类健康具有潜在的极大威胁。更严重的是,目前尚无法预知今后将出现何种新的耐药基因,但抗菌药物选择性压力的结果必然导致新的更为棘手的耐药性出现。国内外已有一些探索性工作试图揭示耐药基因的起源,并着力于预测这些基因今后可能的演变方向,以期在新的耐药性出现前作出应对。该文将以β-内酰胺耐药酶为主,概述国内外在耐药酶起源、自然进化、模拟进化等领域的研究进展,希望能为抗击超级细菌提供新的实验思路。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