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2篇
皮肤病学   5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3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尖锐湿疣的局部细胞免疫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尖锐湿疣(CA)是人乳头瘤病毒(HPV)引起的一种上皮乳头瘤样增生,其中HPV的6、11、16、18型较常见。近年来CA在我国的患病率有逐渐增加的趋势,加之HPV与子宫颈癌的发生有密切的关系,故对HPV的研究日益引起重视。由于HPV自身的结构及代谢特点,HPV基本上只局限于感染局部皮肤,极少或不进入血液循环,无系统感染相,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系统使用糖皮质激素后出现的马拉色菌毛囊炎的临床特点、治疗效果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收集本院皮肤科门诊和病房2008年4月~2009年10月系统使用GC后诊断为马拉色菌毛囊炎的病例,记录有关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34例患者分别因系统性红斑狼疮、天疱疮、皮肌炎、肾病综合征等使用泼尼松、甲泼尼龙、地塞米松、甲基强的松龙琥珀酸钠治疗;使用GC后平均2.8月后发病,中度到重度病例占总病例人数70.6%。外用抗真菌药物治疗有效。结论:系统使用GC可导致马拉色菌毛囊炎,各种类型GC均可导致此病。GC导致的马拉色菌毛囊炎多为中重度,治疗GC导致的马拉色菌毛囊炎费时平均7.8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荨麻疹患者血清趋化因子CCL11、血浆D-二聚体水平变化及其与疾病发生发展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51例急性荨麻疹(Acute Urticaria,AU)、慢性荨麻疹(Chronic Urticaria,CU)患者,根据病情分为轻、中、重度组,并挑选健康成人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3组荨麻疹患者以及正常对照组血清CCL11及血浆D-二聚体水平,并分析其与荨麻疹症状评分(Urticaria Activity Score,UAS)的相关性。结果 CCL11在轻度、中度和重度荨麻疹中的水平分别是20.12(15.40~23.76)、23.85(11.70~28.25)、18.84(13.10~39.31),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5)。D-二聚体在轻度、中度和重度荨麻疹中的水平分别为935.00(580.00~3 360.00)、2 225.00(850.00~65510.00)、3 865.00(1 235.00~7 820.00),重度和轻度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血清CCL11水平与D-二聚体未见显著相关(r=-0.078,P=0.594)。结论趋化因子CCL11、D-二聚体水平在急、慢性荨麻疹均升高,提示两者可能参与疾病发生,且D-二聚体升高提示疾病活动,可作为病情的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4.
患者女,28岁,因全身红色斑块、鳞屑10年就诊。10年前无明显诱因头皮、躯干、四肢出现红色斑块,表面覆着银白色鳞屑,伴瘙痒,冬重夏轻,无关节疼痛、脓疱,于外院诊断为寻常性银屑病。10年来先后口服过阿维A胶囊、雷公藤多苷、甲氨蝶呤及中成药等治疗,好转后逐渐停药,皮疹反复复发。半年前口服环孢素联合雷公藤多苷治疗,部分皮疹有所消退,但仍有新发皮疹。3个月前停药,皮疹渐泛发全身,1周前至外院住院治疗,行复方甘草酸苷80 mg/d、丹参40 ml/d静脉滴注,口服维A酸10 mg每日3次,皮疹无明显好转,为进一步诊治转入我科就诊……  相似文献   
5.
<正>急性泛发性发疹性脓疱病(AGEP)近年来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为加深对本病的认识,了解该病的发生发展规律,提高诊断、治疗水平,现对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皮肤  相似文献   
6.
王俐  邹金波  骆建民 《华西医学》2006,21(3):451-452
目的:研究CD105和Flk1(fetal liver kinase-1)在尖锐湿疣(condyloma acuminatum,CA)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可能作用。方法:采用鼠抗人CD105单克隆抗体和兔抗人Flk1多克隆抗体,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CD105和Flk1在27例CA组织和17例正常包皮组织中的表达。结果:CD105在血管内皮细胞膜上表达,CA组织中CD105标记的血管数比正常包皮组织明显增多,有显著差异(t=10.601,P<0.001);Flk1在CA组织的角质细胞胞浆和血管内皮细胞膜上均有表达,而正常包皮组织中仅在角质细胞胞浆呈弱表达,差别也有显著意义。结论:CD105和Flk1在CA组织中有过度的表达,可能与血管生成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growthfactorbeta1,TGFβ1)在尖锐湿疣(condylomaacuminatum,CA)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可能作用。方法:观察并定量计数27例CA病变组织的血管数,应用逆转录(RT)-PCR和免疫组化方法检测VEGF和TGFβ1的表达情况,同时以17例正常包皮组织作为对照。结果:CA组织的血管数比正常包皮组织明显增多(t=5.059,P<0.01);VEGF和TGFβ1的mRNA在CA的表达水平分别为0.880±0.054、1.136±0.145;而二者在正常包皮组织内表达水平分别为0.448±0.095、0.784±0.085(P<0.05);VEGF和TGFβ1在CA组织除角质层外的表皮全层细胞均有强表达,正常包皮组织中为弱表达,且主要位于基底层细胞;VEGF和TGFβ1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0.792,P<0.001)。结论:CA组织细胞可产生并分泌较多的TGFβ1和VEGF,两者可能与CA组织中的血管生成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管瘤患者尿液中血管内皮细胞生因子水平变化和临床意义。方法用免疫酶标技术分别检21例增生期血管瘤,12例消退期血管瘤及8例对照组婴儿尿液中血管内皮细胞生因子(VEGF)的浓度。结果 21例增生期血管瘤患儿尿液中VEGF平均含量(553.17±79.80)ng/mL,12例消退期血管瘤为(294.00±65.70)ng/mL,两者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8例对照组为(229.90±55.72)ng/mL,与实验组有显著性差异;消退期血管瘤与对照组尿液中VEGF浓度,无显著性差异。结论酶联免疫吸附技术可以简便、无创的检测不同时期血管瘤患儿尿液中的VEGF浓度;VEGF浓度的测定可以为血管瘤的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咪喹莫特乳膏联合鸡眼膏治疗多发性跖疣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咪喹莫特乳膏联合鸡眼膏治疗多发性跖疣的临床疗效.方法:78例多发性跖疣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8例给予咪喹莫特乳膏联合鸡眼膏治疗,对照组40例进行冷冻治疗,分别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率77 1%,对照组治愈率51 4%,两组治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治疗组复发率5 7%,对照组复发率18 9%,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咪喹莫特乳膏联合鸡眼膏治疗多发性跖疣,患者痛苦小,易接受,复发率低,是治疗跖疣较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咪喹莫特乳膏联合鸡眼膏治疗多发性跖疣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咪喹莫特乳膏联合鸡眼膏治疗多发性跖疣的临床疗效。方法:78例多发性跖疣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8例给予咪喹莫特乳膏联合鸡眼膏治疗,对照组40例进行冷冻治疗,分别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率77.1%,对照组治愈率51.4%,两组治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复发率5.7%,对照组复发率18.9%,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咪喹莫特乳膏联合鸡眼膏治疗多发性跖疣,患者痛苦小,易接受,复发率低,是治疗跖疣较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