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眼科学   13篇
药学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3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3 毫秒
1.
原发性视网膜脱离手术失败45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2.
巨大裂孔的视网膜脱离(简称巨孔网脱),临床并不少见,我院网脱科从1985年1月~1988年12月,共收治区孔网脱15例(15眼),为同期网脱总数的1.8%。其中手术治疗13例,成功10例(76.2%),失败3例(23.8%)。现将情况分析如下。临床资料1.性别与年龄:男性13例,女性2例;年龄最小6岁,最大57岁,平均29岁。2.眼别及外伤史。右眼8例,左眼7例,其中双眼网脱5例;10例有明显外伤史。3.屈光状态:高度近视(-6.00D以  相似文献   
3.
玻璃体脱出是白内障手术中较常见和严重的并发症。我院十几年来老年性白内障囊内摘除术中发生玻璃体脱出的病例获随访者共51只跟。另外还随访了同时期老年性白内障囊内手术无玻璃体脱出者68只眼。详细检查、总结分析,对照观察其远期疗效。一、一般资料本文玻璃体脱出51只眼中年龄最大81岁,最小43岁,平均66岁。右眼26例,右眼25例。成形玻璃体46只眼,完全液化玻璃体5只眼。平均观察时间  相似文献   
4.
玻璃体、房水和晶体都含有大量维生素C(抗坏血酸),远高于血液。玻璃体内的维生素C能使透明质酸的结合链受到破坏,使之降解,所以,维生素C可能是与视网膜发生脱离有关的因素之一。另外,视网膜脱离时视网  相似文献   
5.
伴有脉络膜脱离的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手术远期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伴有脉络膜脱离的裂孔性视网膜脱离在临床上手术成功率较低,Gottliebn 报道34例手术22例失败占64.6%,Seelenfreund等随访3个月以上的42只眼中失败占47.6%。本文介绍我院28倒28只眼的远期观察结果。临床资料28例中男18例,女10例。年龄26~61岁,≤30岁2例,31~40岁11例,41~50岁9例,51~60岁5例,61岁1例。屈光状态,高度近视20例,中度近视5例,正视眼3例。7例有外伤史。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国内外使用玻璃体注吸切割器(VISC)开展玻璃体手术后,经睫状体平部(睫平部)的眼内手术逐渐被广泛应用。我院自1963年常规通过睫平部切口用电磁石吸出玻璃体内磁性金属异物;1973年开始经此切口作白内障针拨和针拨套出术。近年来我们经此途径摘除外伤性及下术后膜性白内障40例,报导如下:  相似文献   
7.
8.
随着坡璃体和眼内检查手段不断改进和应用巩膜扣带联合环扎术、玻璃内注入气体、气—液置换以及玻璃体切割术等手术手段,过去认为予后不好或无法治疗的复杂性视网膜脱离病例,目前成功率在不断增加。近年来,我院采用玻璃内注入气体合并巩膜层间垫压联合环扎术治疗复杂难治的视网膜脱离28例,取得良好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自双目间接检眼镜问世以来,由于它所具有的优点而弥补了直接检眼镜之不足。我院1982年即开始使用双目间接检眼镜直视下进行视网膜脱离手术,准确地封闭裂孔,手术成功率大大提高。本文仅总结我科1985.(?)~1987.12收治视网膜脱离的549例中失败的45例(占8%),为进一步提高手术疗效,现将45例失败原因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0.
针拨套出术是在针拨白内障的基础上加以改进的手术方法,为北京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所首创,1969年开始向全国推广。我院自1973年1月至11月共用本法治疗38例41只眼。兹将术中及术后遇到的一些问题和体会报告如下。本组男20例,女18例;右眼22只,左眼19只。除1例绕核性白内障和1例外伤性白内障外,均为47-74岁老年性成熟期或近成熟期白内障。一、手术中遇到的问题1.玻璃状体脱出:由于切口部位的特点,基本上都有玻璃状体脱出,脱出量不等,一般很少。本组脱出量稍多(约0.2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