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6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5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了解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的基本趋势及其所需要的医疗资源情况.方法 3449例患者的基本情况来源于医院病案信息管理系统.统计分析年龄50岁以上因髋部骨折住院患者的一般情况、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其结构等.结果 髋部骨折的住院人数逐年呈曲线增长,女性患者人数显著多于男性,男女总人数比为1:1.95(男性33.86%,女性66.14%).患者平均年龄(76.32±9.52)岁,最大年龄116岁.平均住院时间(23.59±13.48)d,各年龄组住院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0~79岁与80~89岁年龄组人数最多,分别占总人数的38.45%和33.08%.股骨颈骨折与粗隆问骨折的比例为1.33:1.患者住院总费用平均(2.35±1.70)万元(RMB),其中粗隆问骨折(2.14± 1.59)万元,股骨颈骨折(2.51±1.76)万元.住院总费用中包括治疗费(含内置物费用,52%)、药费(25%)、手术费(6%)、床位费(5%)、放射及其他检查费(5%)、化验费(4%).近10年米总住院费用逐年递增,平均年增加6.18%,总费用与住院时间密切相关.结论 随着社会老龄化,骨质疏松髋部骨折逐年增多,医疗费用逐年递增;有效控制治疗费及药费是减少髋部骨折占用医疗资源,减轻患者与社会经济负担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3.
目的 通过分析过去5年广州市骨质疏松髋部骨折多中心住院患者的基本情况与住院费用结构,了解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住院患者的基本情况及其所需要的医疗资源.方法 2003年1月至2007年12月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第二附属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与广州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共收治2888例年龄≥50岁的髋部骨折住院患者.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等方法,回顾分析患者的年龄结构、性别构成、住院时间与住院费用等.结果 过去5年髋部骨折患者住院人数基本维持稳定.每年女性患者人数均显著高于男性患者,男女患者总人数比为1:2.患者最大年龄为111岁,平均年龄为(76.83±9.53)岁.各个年龄段中,以70~79岁与80~89岁年龄段的患者人数最多,分别占总人数的38.09%和34.63%.平均住院时间为(24.23±14.30)d,各个年龄段患者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年龄段(50~79岁)股骨颈骨折显著多于转子问骨折(P<0.01),90岁以上股骨颈骨折少于转子问骨折(P<0.05).住院总费用平均为(2.65±1.53)万元,其中治疗费用(含内置物)占55.79%,药费占23.69%,手术费用占6.02%,床位费用占4.83%,化验费用占4.07%,检查费用占2.48%,输血输氧及其他占1.79%,放射费用占0.91%,护理费用占0.43%.近5年来,总住院费用平均每年递增1.22%.结论 过去5年骨质疏松髋部骨折住院患者人数基本保持在同一水平,所需医疗费用增幅较小.女性占全部患者的2/3,是今后防治骨质疏松工作的重点.有效控制内置物费用及药费是减少髋部骨折医疗资源、减轻患者与社会经济负担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目的:收集,统计我院2003-2007年间结直肠癌病例,探讨其发病人群及其发展与变化趋势。方法:收集2003-2007年5年间的结直肠癌住院病案1 219例,根据年龄、性别、发病部位,5年存活率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结直肠癌的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高,年龄>60岁的男性患者的发病率为最高,好发部位的前两位为直肠和乙状结肠。结论:定期的肠道体检可以预防疾病和早期发现疾病,从而大大提高患者的存活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规范化护理干预对肝癌患者术后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 通过回顾分析该院在2009年6月至2011年5月收治的150例行肝癌切除术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分为护理干预组和对照组进行睡眠指数量表( PSQI)评分比较.结果 术前两组患者的睡眠质量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护理干预组患者的睡眠质量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肝癌切除术后实施规范化护理干预能减轻患者疼痛,舒缓患者心理压力,改善患者睡眠质量,利于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6.
氯胺酮麻醉是小儿外科手术的首选麻醉方法,麻醉恢复期有专人护理和观察,严密监测生命体征,保持呼吸道通畅,维持循环系统稳定,及时发现和处理并发症及药物的不良反应,可提高手术麻醉的安全性、预防并发症,促进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回顾分析2003~2008全髋关节置换(THA)患者围手术期抗生素的使用情况,为防治THA术后感染以及预防性抗生素的临床应用提供借鉴。方法全部病例来源于广州市三间三等甲级医院。调查资料包括患者的基本情况、住院时间、疾病诊断、合并疾病、院内感染、转科情况、围手术期抗生素使用情况。对抗生素的种类、使用时间、是否联合用药等进行一般统计学描述。结果患者住院天数为(22.42±7.98)d,总费用为(43127.87±15178.59)元。全部病例中,关节置换术后近期低毒性感染2例,3例为迟发性深部感染,2例为浅部感染,2例为晚期深部感染,感染率为0.8%。2.7%的患者术前3天开始使用抗生素,6.97%术前1天开始静脉使用抗生素,98.65%患者手术前1小时内使用抗生素。术后全部患者静脉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17.64%患者采用静脉联合用药,1.12%的患者使用了两种以上的抗生素联合用药。25.84%患者第一种抗生素停用后静脉使用了第二种抗生素,还有5.28%患者静脉使用了三种抗生素,22.81%静脉后改口服,20.45%患者出院继续口服抗生素。患者静脉抗生素使用时间为(8.91±4.42)d,抗生素使用总时间为(12.65±9.83)d。结论根据患者的具体身体状况以及手术创伤情况,使用抗生素预防THA是一种得到骨科医师认可的有效方法。由于比较严重的抗生素滥用,建议完善THA围手术期抗生素应用指南,明确抗生素的选择指征及使用方法,而临床医师则应该严格遵守指南选择应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8.
程志安  何伟  杨波  刘冬斌  沈慧勇  李健  陈倩  邱琦文 《广东医学》2012,33(12):1807-1811
目的回顾分析2003年1月至2007年12月5年广州地区老年脊柱骨折住院患者的基本情况与住院费用结构,了解老年骨折住院患者基本趋势及其所需要的医疗资源。方法 5年间,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二附属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与广州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骨科共收治1 808例年龄≥50岁的脊柱骨折患者,其基本情况来源于医院病案信息管理系统。回顾分析患者的年龄结构、性别构成、住院时间与住院费用等。结果过去5年脊柱骨折的患者住院人数相对稳定,每年的女性患者人数均显著高于男性患者。男女患者总人数比为1∶2.35,男性占29.87%,女性占70.13%。患者最大年龄为105岁,平均(72.08±9.92)岁。平均住院时间(20.12±13.92)d,各个年龄段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个年龄段中,70~79岁年龄段的患者数最多(41.87%)。胸椎与腰椎骨折老年患者50~79岁年龄段随着年龄的增加患者而增加,80~岁以上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减少,胸腰椎骨折的比例为1∶1.38。患者的住院总费用平均为6 532.14(443.02,10 637.60)万元,胸腰椎骨折的住院费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患者住院总费用为(3.30±2.83)万元,非手术患者(0.82±0.60)万元。住院总费用中,治疗费(含内置物等费用)占43.24%,药费占31.33%,其次为床位费8.16%,检查费5.5%,化验费4.75%,手术费2.89%。以50~59岁年龄段患者住院费用最高,并与年龄段的趋势相反。近5年来总住院费用逐年递增,平均每年增加23.97%,手术患者年增长率为18.93%,非手术患者年增长率为9.51%。结论脊柱骨折所需医疗费用逐年递增。女性患者占全部患者的2/3以上,而且60~69岁女性患者比例最高,绝经后骨质疏松及其骨折是防治工作的重点。有效控制内置物以及药费是减少脊柱骨折占用医疗资源,减轻患者与社会经济负担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由于腰椎间盘变性,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刺激或压迫神经根、马尾神经所表现的一种综合征。主要临床表现为腰痛,或者疼痛感放射至下肢引起的腰腿疼痛,为中老年人的多发病,常见病。笔者采取电针、走罐相结合的方法治疗,取得明显疗效,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中西医结合改善急性脑卒中患者预后:92例随机对照观察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目的:探讨中药针刺结合对脑卒中患者的预后影响。方法:将急性脑卒中患者9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6例,治疗组在内科常规治疗上加用中药针刺治疗,对照组只用内科常规治疗,两组进行对照研究,疗程3个月。结果:①治疗后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分别减少,其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分别为5.01,4.95,P均<0.01)。②治疗组总有效率91%,对照组总有效率74%,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χ2=5.46,P<0.05)。③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Barthel指数评定比较,治疗组治疗前后有明显改善(46.5±7.5比68.8±6.9)(t=3.2,P<0.05),对照组无明显改善(46.1±7.2比50.7±7.3)(t=2.9,P>0.05)。结论:中药针刺结合治疗急性脑卒中疗效优于内科常规治疗,能减轻患者病残程度,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