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4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篇
  2023年   5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1.
医学软件测试是评估医学软件功能及性能的主要技术手段。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广泛应用,医学AI软件不断更新,其覆盖高算力、数据量大、模型复杂,而传统医学软件测试技术已不能满足相关需求,从而导致医学AI软件测试存在效果不佳、审评审批进展缓慢等问题,严重制约产业及其行业的发展。与传统医学软件测试技术相比,医学AI软件测试技术能够针对医学AI软件关键检测内容及性能指标,有效提高医学AI软件的检测效率。本文概述医学AI软件的发展现状,并与传统医学软件进行对比,总结现有医学软件测试技术,对医学AI软件测试技术的研究进展和不足之处进行综合分析,同时对医学AI软件发展面临的挑战及问题进行展望,旨在为医学AI软件测试技术的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2013~2014年本院年常住患者的乙肝五项检查结果。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的245例年常住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在2013年1月和2014年12月采用酶联吸附免疫(ELISA)法检测所有患者的乙肝五项,并将前者作为观察组,后者作为对照组,分析本院年常住患者的乙型肝炎感染率及感染模式。结果观察组中,HBsAg阳性者19例(7.8%),对照组仍为19例,无新增病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跃0.05)。两组的乙型肝炎感染模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跃0.05)。结论2013~2014年本院年常住患者乙型肝炎患病率为7.8%,应加强病房管理,接种疫苗,做好乙型肝炎防护工作。  相似文献   
3.
大脑是人体神经中枢和高级神经活动的结构基础。回归算法可预测连续变量,有利于揭示神经精神疾病的神经病理机制,能够更精准地实现神经精神疾病的辅助诊断和预后预测。随着神经影像技术的发展,将回归算法应用于神经精神疾病临床评分及脑龄预测的研究日益增加。本文综述了回归算法在神经精神疾病辅助诊断中的研究进展,总结和分析了阿尔兹海默病、精神分裂症、帕金森病和脑龄等领域的最新研究结果,并指出当前研究存在样本量较少和重复性较差的不足,最后对多站点协同分析方案的可行性和深度学习方法的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牙周治疗对冠心病伴牙周炎患者血清HsCRP、TNF-α、IL-1β、IL-6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3年6月期间本院收治的95例冠心病伴牙周炎患者,均进行牙周综合干预,比较干预前与干预6个月后血清TNF-α,HsCRP、IL-6、IL-1β水平的变化及(牙周炎)附着水平改善的相关性。结果:治疗后患者血清TNF-α,HsCRP、IL-6、IL-1β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患者血清TNF-α,HsCRP、IL-6、IL-1β水平与(牙周炎)附着水平呈负相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牙周治疗可有效降低冠心病伴牙周炎患者血清HsCRP、TNF-α、IL-1β、IL-6水平,且患者血清TNF-α、HsCRP、IL-6、IL-1β水平与(牙周炎)附着水平呈负相关,可在一定程度上预测患者牙周炎改善程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牙周干预对冠心病伴牙周炎患者血脂的影响。方法予51例冠心病伴牙周炎患者牙周干预3个月,观察干预后血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的水平变化。结果干预后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分别较干预前降低0.3 mmol/L、0.2 mmol/L,高密度脂蛋白较干预前升高0.2 mmol/L,低密度脂蛋白干预前(3.4±0.8)mmol/L,干预后(3.3±0.7)mmol/L,变化无统计学差异。结论牙周干预可降低伴牙周炎的冠心病患者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升高高密度脂蛋白水平,牙周干预有可能减缓伴牙周炎的冠心病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6.
临床上精神疾病的诊断大多依赖于精神科医生的主观评价,缺少客观有效的生物学指标。脑电信号分析与机器学习方法相结合,在精神疾病辅助诊断领域的应用发展迅速,采用传统机器学习算法和深度学习算法,对脑电信号特征进行学习,从而实现精神疾病的分类研究。文章介绍了脑电信号的基本概念、处理流程及其常用特征,笔者总结了脑电信号在抑郁症、双相情感障碍、精神分裂症等精神疾病自动分类的研究进展,最后展望了机器学习方法在该领域的发展趋势。采用传统的机器学习方法仍然是用于自动分类主流的工具。但深度学习内部复杂的体系结构及训练过程阻碍了对其内部的理解,难以解释其在医学领域的作用,因此深度学习也是脑电研究发展方向之一。此外,单独对脑电图进行分析难以囊括患者所有的特征,需与其他模态的生理参数结合进行多生理参数融合分析,使得疾病诊断更加智能化。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牙周干预对冠心病伴牙周炎患者血清cRP及TNF-α、IL-β、IL-6水平的改变,探讨牙周干预对冠心病发生、发展的影响。方法予55例冠心病伴牙周炎患者牙周综合干预6个月,分析干预前后血清CRP、TNF-α、IL-β、IL-6、IL-1β水平的变化及与牙周改善的相关性。结果血清CRP、IL-6、IL-1β干预前分别为(3.35±2.24)mg/ml、(15.57±7.26)pg/ml、(18.63±7.52)pg/ml,干预后分别为(1.16±1.13)mg/ml、(13.58±5.65)pg/ml、(14.58±6.65)pg/ml,干预后较干预前低(P〈0.01),TNF-α干预前(16.84±7.03)pg/ml,干预后(15.70±5.31)pg/ml,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牙周干预能降低冠心病伴牙周炎患者血清CRP、IL-6、IL—1β水平,且下降水平与牙周炎修复程度相关,牙周干预有可能减缓伴牙周炎的冠心痛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8.
自动康复评定方法依靠各种传感器对脑卒中患者的运动功能进行自动评分或分级,在评定过程中尽量减少甚至无需医师参与,具有评定流程少、评定时间短、评定效率高的优点。本研究概述了自动康复评定的基本原理和一般流程,根据评定的不同角度将自动康复评定方法分为基于运动捕捉技术、神经生理信号和多信息融合3类,从评定原理、传感器、评价指标等多方面总结近年来的研究进展,并分析了自动康复评定方法目前存在的一些难点。  相似文献   
9.
脑电(EEG)作为一种非侵入式、低成本检测大脑皮层神经电位手段,能够反映大脑的神经功能活动,目前被广泛应用于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评估的研究中。通过EEG研究脑卒中患者的运动功能状态及其神经机制,有助于理解脑卒中的神经及康复机制,实现患者损伤严重程度和康复效果的个体化预测。本文首先概述了EEG的分析流程及方法,从皮质振荡活动、定量化EEG、脑功能连接等3个方面,总结EEG在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评估中的应用研究进展,并从EEG技术优势、康复效果评价、临床辅助决策等3个方面进行讨论,最后对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