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2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10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对影响血常规检查的因素进行探讨,以提高血液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方法选取80例身体健康的志愿者,同时在志愿者不同的部位进行静脉血和末梢血采集工作,血样采集完毕之后,血样加入EDTA-K2抗凝剂,在室温下分别于即刻、30min、2h、6h采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进行分析,比较以上时间各参数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总结血液常规检查的影响因素。结果静脉血与末梢血WBC、RBC、Hb、PLT的数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h内血样各指标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h血样指标与即刻测定的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血部位不同、静置时间不同会对血常规检查结果有一定影响,如条件允许应以静脉血检测血常规、2h以内检测为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液标本溶血现象对临床生化检测结果的影响和预防血液标本溶血的措施。方法选取50例健康体检者的血液样本5ml分别注入A、B两组试管里,A组为实验组,标本经人工溶血处理,B组为正常对照组,对A、B两组标本分别进行临床生化常规项目的检测。结果 A组(溶血组)中AST、ALT、ALP、LDH、K+、CHOL检测结果高于正常对照组(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TG、GLU、UA、Cr的检测结果影响较小,溶血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标本溶血对部分生化检测结果有明显的影响,在临床检验工作中应避免血液标本溶血现象的发生,如发生溶血现象,应该重新采血,否则应在报告单上注明,以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老年病房多药耐药菌感染的情况,探讨进行控制的有效措施。方法 2010年1至10月和2011年1至10月多药耐药菌感染情况进行调查统计分析。结果 2010年1月至10月多药耐药菌感染率33.1%,2011年1月至10月感染率是34.2%,其检出的株数有2010年的154株上升到2011年的306株。其中产ESBLs的大肠埃希菌20101月至10月年检出率是30.6%,2011年1至10月是34.6%,产ESBLs的奇异变形杆菌也有2010年的1.95%上升为2011年的6.21%,耐甲氧西林的凝固酶阴性的葡萄球菌从29.2%上升为30.1%,铜绿假单胞菌的感染也呈上升趋势。结论减少交叉感染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是控制多药耐药菌感染产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老年病房和普通内科病房的细菌耐药性差异原因,减缓耐药率的发生。方法采用琼脂稀释法对2009年1-12月老年病房和普通内科病房分离的肠杆菌科细菌做药敏试验,用美国临床标准化委员会2000年制定的方法测ESBLs。结果老年病房和普通内科病房肠杆菌科细菌对20中抗生素耐药性有明显的差别,产ESBLs。菌株的数量也高于普通内科病房。结论老年病房分离的细菌耐药性明显高于普通内科细菌耐药性,重视老年病房的用药及环境的交叉感染,将有助于延缓细菌的耐药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血液透析对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患者脂蛋白(a)及相关检验指标的影响,并对其进行分析.方法 对60例CRF患者进行血清检查,测定他们在透析前后,血清中脂蛋白(a)以及其他相关检验指标的浓度,包括三酰甘油、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等一系列指标,同时给60名健康体检者同样检测血清中这些指标的含量,作为对照.结果 在血液透析之后,CRF组的脂蛋白(a)、尿素和肌酐相对于透析之前明显降低,其他指标则与透析前的数字相比,没有明显差异,并且不存在统计学意义,同时,CRF组当中的脂蛋白(a)、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在透析之前明显比对照组高的多.结论 CRF患者通过血液透析可以把脂蛋白(a)的浓度降低并控制在合理水平,对心脑血管等疾病的发生有很好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脉僵硬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0月至2016年1月在郑州市第九人民医院门诊就诊和住院的1~2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40mg缬沙坦组71例(氨氯地平5mg/d联合缬沙坦40mg/d),80mg缬沙坦组70例(氨氯地平5mg/d联合缬沙坦80mg/d),160mg缬沙坦组72例(氨氯地平5mg/d联合缬沙坦160mg/d),统计分析3组患者治疗前后收缩压、舒张压、心踝血管指数(CAVI)、同型半胱氨酸(Hcy)、高敏C反应蛋白等的变化。结果入组患者年龄(60.1±5.3)岁。治疗24周后40、80mg缬沙坦组Hcy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60mg缬沙坦组治疗后Hcy下降[由(10.43±0.05)降至(5.62±0.04)μmol/L,P0.05]。治疗后3组血压都有所降低[40mg缬沙坦组:收缩压/舒张压下降(17±8)/(6±5)mm Hg;80mg缬沙坦组:下降(18±11)/(6±6)mm Hg;160mg缬沙坦组:下降(19±9)/(7±6)mm Hg],但3组组间收缩压、舒张压下降幅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患者CAVI与治疗前相比减小(P0.05),其中160 mg缬沙坦组经治疗后CAVI低于80和40 mg缬沙坦组(5.20±0.58比7.05±0.03、8.52±0.04,P0.01)。结论钙拮抗剂氨氯地平联合不同剂量的缬沙坦均可改善动脉僵硬度,且大剂量缬沙坦改善动脉僵硬度更明显。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抽取血液标本量的多少、标本的存放时间及标本发生溶血后对凝血四项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对随机抽的凝血四项检测结果正常且无出血性疾病的标本120例人为因素对血液标本的量、存放时间、溶血与否进行检测。结果当血液标本量过多或过少时,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检测结果明显延长或明显缩短,纤维蛋白原(Fib)含量则均明显缩短;当标本放置时间为2 h之内,凝血四项检测结果无明显影响;当标本放置大于4 h以上时,TT和APTT的指标水平以及6 h以后PT的指标水平均有明显差异;标本出现溶血时PT、Fib明显降低(P0.05),TT、APTT显著降低(P0.01)。结论凝血四项的检测结果易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加强相关人员的责任心,规范操作流程,可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泌尿系统病原菌变化,并探讨其耐药性。方法:取我院泌尿外科收治的115例泌尿系统感染病人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实施细菌培养并开展药敏试验。结果:本组115例样本中,革兰氏阴性杆菌为80株,占69.6%;革兰氏阳性菌为30株,占26.1%;真菌5株,占4.3%。革兰氏阴性杆菌对氨苄西林表现为高度耐药性,对复方新诺明、头孢唑啉、哌拉西林以及庆大霉素表现出中度耐药性,对环丙沙星以及头孢他啶表现为低度耐药性;革兰氏阳性菌则对庆大霉素、青霉素和红霉素表现出高度耐药性,对万古霉素表现相对敏感。结论:在泌尿外科感染患者中,主要病原菌仍然是革兰氏阴性杆菌,同时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所占比重也有一定升高,二者均具有一定程度的抗生素耐药性。  相似文献   
9.
随着检验医学的发展,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要求其具有高性能、多项目、大样本处理能力、高速度等主动能力,BS800越来越多的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应运而生。但当其对标本检测时,有时会遇到一些项目异常偏高偏低而重新复查后又恢复正常的现象。分析原因:一方面是由于检测时共用样本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 C)在糖尿病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颗粒增强散射免疫比浊法测定88例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胱抑素C和血清肌酐水平,计算内生肌酐清除率。以同期体检者50例为对照组,使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在糖尿病患者中所测的Cys C平均值高于对照组(P<0.05),且血清胱抑素C与BUN、内生肌酐清除率及血肌酐值有良好相关性(r值分别为0.772,-0.754,0.785,P<0.01)。结论血Cys C在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中较血清肌酐更敏感,有助于2型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