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3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14篇
预防医学   2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8篇
  2024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卡托普利对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的干预作用。方法SD雄性大鼠60只,分单损组、干预组和对照组。单损组采用改良导丝法制作大鼠颈动脉再狭窄模型。干预组将卡托普利研磨成粉状,生理盐水稀释配制成5mg/ml溶液,分别于制模前6 d开始按10 mg/(kg.d)剂量经灌胃针给予大鼠至术后各时间点。对侧颈总动脉作为假手术对照组。每组各时间点6只大鼠,于制模后1天、4天、7天、14天及28天原位灌注固定取材。根据HE染色标本情况,选血管形态结构完整的50个标本,进行HE染色,采用病理图像分析系统染色片进行形态计量分析。结果损伤后从第7天起新生内膜厚度和面积逐渐增加,到28天达峰值;与单损组比较,干预组血管壁三层厚度无显著差别,干预组第14、28天新生内膜面积显著减低。狭窄率于血管损伤后逐渐增加,到28天达峰值,与单损组比较,干预组在14天和28天狭窄率明显变小,各时间点内弹力板面积、外弹力板面积及重塑指数两组之间无显著差别。结论卡托普利减小大鼠颈动脉损伤后新生内膜面积及狭窄率,抑制新生内膜形成,但不改变内、外弹力板面积及重塑指数,不影响血管收缩性重塑。  相似文献   
2.
支气管扩张症中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及肥大细胞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支气管扩张症中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的异常和肥大细胞(MC)在该病发病中的作用及关系。方法:应用组织化学、免疫组化、组织化学与免疫组化结合的方法和形态计量学方法进行观测。结果:支气管扩张症中,支气管上皮蛙皮素(Bombesin)阳性细胞、固有膜S-100蛋白和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NSE)阳性神经纤维、IgE阳性细胞、MC和IgE阳性MC均显著增多,且在支气管相关淋巴组织(BALT)增生的区域上述肺内分泌细胞、神经纤维和IgE阳性细胞增多尤为显著,S-100蛋白和NSE阳性神经纤维分布于弥散淋巴组织和BALT中,MC与S-100蛋白阳性神经纤维紧密接触.MC表面有IgE阳性环状带,MC和IgE阳性细胞出现在支气管上皮间和肺泡壁。结论:支气管扩张症的发病与局部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异常有关;MC可能作为感受器、分泌细胞或靶细胞参与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在支气管扩张症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全程心理干预对高血压脑出血病人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对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病人实施了全程心理干预,并设对照组进行了比较研究,取得满意效果,报告如下。1对象与方法以2004年10月~2005年8月我院收治的200例高血压脑出血病人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100例,男72例,女28例;年龄20~72岁,平均57.2岁;文化程度初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临床队列研究的方式探究大环内酯耐药肺炎支原体( MP)感染患儿的特征和临床结局。方法选取2008年6月至2013年6月期间该院收治的200例支原体肺炎患者。首先对患者行咽分泌物核酸检测,检测是否存在肺炎支原体核酸,之后进行肺炎支原体体外培养,培养阳性者再加以体外药物敏感度测定。同时根据胸片结果将患者分为肺实变组和非实变组,最后观察、比较并记录患者临床结局。结果200例患者确诊MP感染的有96例(48%),MP培养阳性者50例,48株体外药敏试验显示大环内脂耐药,2例大环内酯类体外敏感。所有MR感染患儿有持续性发热、干咳、高热,其中有10例患者有X线胸片肺实变阳性结果,两组患者最终均痊愈,但肺实变组有更长的发热时间,二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MP对大环内酯类药物的耐药率可达96%,MP感染合并肺实变会导致患儿发热时间延长。  相似文献   
5.
宫颈不典型微腺性增生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鉴别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宫颈不典型微腺性增生(MGH)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其鉴别诊断。方法:观察3例宫颈不典型MGH的临床病理特点,并进行组化和免疫组化染色分析。结果:病 年龄22-35岁,3例中1例为足月孕,1例已婚孕并有口服避孕药史。病人无明显症状而于查体时发现宫颈息肉样物,最大径不超过2cm,组织学特点为上皮细胞增生呈7实性片状和网状结构,细胞胞质嗜酸性,透明状或粘液样,少数呈印戒样,中度核异型,核分裂象0-1个/10HPF,可找到灶性典型的MGH。免疫组化染色CEA阴性,2例分别于1年和2年后情况良好。结论:宫颈不典型MGH是储备细胞增生向腺体分化不充分的形态表现,有必要熟悉此特殊类型及其相关病变,避免误诊和漏诊。  相似文献   
6.
PTEN在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检测第10染色体同源丢失性磷酸酶张力蛋白基因(phosphatase and tension homology deletechromosometen,PTEN)在不同类型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中的表达。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检测不同类型子宫内膜组织中PTEN的表达。结果:(1)PTEN的表达在增生期和分泌期子宫内膜无差异(P〉0.05)。(2)不典型增生与单纯性增生、不典型增生与复杂性增生相比,FFEN表达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单纯性增生与复杂性增生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3)子宫内膜样腺癌中:尽管IWEN表达在〈50岁年龄组大于≥50岁组,≤1/2肌层浸润深度组大于〉1/2组,但其问均无显著性差异(皆P〉0.05)。随着癌细胞分化程度的降低和分期的升高,FFEN表达有逐渐降低的趋势,但不同分化程度的癌组织之间和I期、Ⅱ期与Ⅲ,Ⅳ期之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FFEN表达降低促使了癌前病变的发生.可能是引起内膜细胞癌变的机制之一,FFEN表达与临床病理学特征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7.
阴道滴虫病是由阴道滴虫引起的导致以阴道炎为主要表现的感染性疾病,本病属中医“带下”、“阴痒”范畴,亦称阴门瘙痒。自1993~1998年我们根据现代药理研究结果选择对阴道滴虫高度敏感的中药内服及外用薰洗,诊治50例,收到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病例均为1993~1998年住院病人,年龄在20~35岁之间,以白带增多为其主要症状者26例,白带通常为黄绿色、带泡沫、稀薄并有腥臭味,以外阴瘙痒、甚至剧烈难忍,月经后加重24例,全部病例根据患者的病史和体征中有泡沫状分泌物,以及在阴道、尿道分必物中找到滴虫即可确诊。  相似文献   
8.
我院于1990—06~1991—05共收治60岁以上巨大卵巢肿瘤患者共5例,其中年龄最大者84岁,最小者60岁,平均69岁。肿瘤最大近妊娠足月大小,最小如孕6个月大小。病人均有多次孕产史,现已闭经多年。共同特点为早期无任何自觉症状,均系在肿瘤占据盆腹腔,于腹部可触及包块时发现,并伴有胀满不适,呼吸困难,活动受限,尿频等。检查所见:腹部明显隆起,腹壁张力高,叩诊呈实音。术前均经B超证实为盆腔肿  相似文献   
9.
总结1例重症大疱性表皮松解坏死型药疹患者的观察和护理。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重视了患者的心理护理,注意全身用药的观察,加强皮肤、口腔的护理,给予合理的支持疗法。患者经过25天的治疗和护理,痊愈出院。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对腋窝淋巴结阴性乳腺癌患者的淋巴结进一步分析,研究淋巴结微小转移灶及肿瘤微血管计数(MVD)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1993年564例乳腺癌中腋窝淋巴结阴性患者48例(24例死亡,24例生存),分别用HE、EMA和CK19对原淋巴结病理切片进行复染,确定微小转移灶.将肿瘤病理切片用FVIII因子染色,确定微血管数目.结果:48例共882枚淋巴结中发现微小转移灶为9.0%(79/882),死亡组与对照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微血管计数两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1),经统计学分析微血管计数对患者预后的判别能力大于淋巴结微小转移灶.结论:本研究中淋巴结微小转移灶未显示出对生存的明显影响,而肿瘤的微血管计数与腋窝淋巴结阴性乳腺癌患者的生存时间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