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4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探讨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方法 :将 5 0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成两组 ,两组均采用综合治疗 ,观察组加用布地奈德 (普米克令舒 )雾化吸入 ,对治疗后症状、体征改善时间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缓解喘憋、缩短哮鸣音持续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有效、安全、方便 ,明显加快治愈过程。可以作为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与口服孟鲁司特治疗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CVA)的疗效。方法:118例CVA患儿分为:A组40例,使用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B组40例,口服孟鲁司特;C组38例,口服氯雷他定。每组患儿每日做观察日记,记录日间、夜间咳嗽情况、可能出现的气喘、药物使用情况。治疗4周内每周随访1次,症状控制后每月随访1~2次,其间电话随访,若出现气喘,嘱门诊随访。随访时分别观察记录3组治疗后1、2、3、4、8、12周日间、夜间咳嗽症状,并进行总评分;治疗6个月后,评估哮喘控制情况,继续随访18个月,观察3组患儿2年内的复发情况;观察3组2年内出现喘息发作、转变成典型哮喘(CA)人数,并记录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等。结果:三组有效控制率分别为97.5%、95%、18.4%,与C组比较,A、B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004,P<0.01)。A组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946,P>0.05)。三组治疗后1、2、3、4、8、12周,日间、夜间咳嗽症状总评分比较,A、B组在治疗的第1、2、3、4周,总评分较治疗前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在第2、3周,咳嗽评分A组较B组下降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儿经治疗后2年内CVA复发及出现喘息人数,A、B组少于C组,而A组复发比率为7.5%,出现喘息比率为10%,少于B组的25%、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467,P<0.05)。结论:压缩泵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和口服孟鲁司特比较,前者可更好、更快缓解临床症状,减少CVA复发,有效预防转变为典型哮喘,长远疗效优于口服孟鲁司特。  相似文献   
3.
现将我院 2 0 0 1年 1月~ 2 0 0 2年 3月住院的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 ( MP)伴喘息 32例进行分析。1 临床资料32例均符合支原体肺炎诊断标准[1] ,其中男 1 9例 ,女 1 3例 ;年龄 2 2个月~ 1 4岁 ,<3岁 1 5例 ,3~6岁 1 0例 ,6~ 1 4岁 7例。所有患儿均有咳嗽 ,其中痉挛性咳嗽 1 4例 ,一般干咳 1 8例。伴发热 1 7例 ,其中 37.5℃~ 38℃ 1例 ,~ 39℃ 3例 ,>39℃ 1 3例。所有患儿均有不同程度的喘息 ,其中轻度气喘 1 0例 ,明显呼吸困难 2 2例。肺部有少量哮鸣音 5例 ,较多哮鸣音 7例 ,哮鸣音伴湿罗音 2 0例。既往有哮喘史 1 2例 ,有湿疹、荨…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手足口病(HFMD)并发急性弛缓性瘫痪(AFP)患儿的临床特点。方法观察8例HFMD并发AFP患儿的临床特点,在起病1~3周内进行神经电生理、MRI检查,并进行早期药物治疗及康复锻炼,随访3~12个月。结果 8例手足口病并发AFP病例中,3例四肢瘫痪,2例单侧上肢瘫痪,2例双下肢瘫痪,1例单侧下肢瘫痪。7例神经电生理结果提示脊髓前角细胞病变,4例MRI显示颈2~7或胸12~腰1脊髓前角区长T1长T2信号。其中有1例四肢瘫痪MRI示延髓长T1长T2信号,胸3~7中央管扩张。单侧下肢瘫痪者功能恢复较快,上肢及四肢瘫痪患儿恢复相对缓慢。1例四肢瘫患儿随访至6个月时出现后遗症,随访至12个月时其患肢功能障碍仍存在。8例手足口病合并AFP中,EV71阳性5例。其中1例双下肢瘫痪患儿粪便EV71排毒时间长达70 d。结论手足口病并发AFP患儿其神经电生理、MRI显示病变越重,相应患肢功能障碍越明显,恢复时间亦相对漫长,预后较差。神经电生理、MRI检查对于早期诊断、评估病情及预后有重要的参考价值。EV71感染后粪便排毒周期长,需强化综合预防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探讨布拉氏酵母菌对婴幼儿期下呼吸道感染患儿抗生素应用中腹泻的预防作用。方法:216例应用抗生素治疗的下呼吸道感染患儿随机分成两组, 一组114例(预防组)同时服用布拉氏酵母菌, 另一组102例(对照组)开始不用任何微生态制剂, 出现腹泻后加服布拉氏酵母菌,比较两组腹泻的发生率,疗效,腹泻持续时间以及腹泻疗程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预防组继发腹泻22例, 发病率19.29%;对照组腹泻39例, 发病率为38.24%。预防组患儿腹泻持续时间(3.14±0.86) d,对照组患儿腹泻持续时间(4.58±0.91) d;预防组腹泻疗程(4.09±1.11) d,对照组腹泻疗程(6.47±1.10) d,两组腹泻持续时间、腹泻疗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06,8.16,P均<0.01)。结论:布拉氏酵母菌能降低婴幼儿期下呼吸道感染患儿抗生素应用中腹泻的发病率, 早期应用可缩短腹泻持续时间和疗程,利于患儿康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维生素D及甲泼尼龙琥珀酸钠联用对过敏性紫癜(henoch-schonlein purpura,HSP)患儿的预后效果及对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0年2月至2022年2月杭州市儿童医院收治的150例HSP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75例,对照组予静脉滴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维生素D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症状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细胞免疫功能、不良反应等。结果 观察组患儿治疗后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后的皮疹、腹痛、关节肿痛消失时间及住院天数分别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CD3+、CD4+及自然杀伤细胞水平分别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维生素D及甲泼尼龙琥珀酸钠联合应用治疗HSP患儿预后效果显著,有利于提高患儿的细胞免疫功能,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7.
匹多莫德口服液治疗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疗效观察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提高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免疫功能,促进呼吸道感染恢复,降低呼吸道感染复发率。方法:120例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分成治疗组60例,对照组60例,对照组单用抗生素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匹多莫德口服液,对两组进行疗效观察。结果:治疗组急性期发热、咳嗽、扁桃体肿大、肺部罗音持续时间较对照组缩短,呼吸道感染复发率显著降低,总有效率93%。结论:匹多莫德口服液可通过调节免疫反应治疗反复呼吸道感染.疗效良好.且安全性高.依从性好.是儿童反复呼吸道崴染有效的免疫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川崎病(KD)合并冠状动脉病变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6年12月本院169例KD住院患儿的临床资料;将169例KD分为A、B两组,其中A组为KD合并冠状动脉病变,B组为KD不伴冠状动脉病变;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两组年龄、发热天数、白细胞数、超敏C反应蛋白、血沉、血小板数、血清白蛋白、血钠、D二聚体与KD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同时采用ROC曲线分析血清白蛋白、血钠、D二聚体预测冠状动脉病变的效能。结果 KD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为36.69%。A、B组患儿血清白蛋白、血钠、D二聚体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白蛋白、血钠、D二聚体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383、0.353和0.715。血清白蛋白35 g/L、血钠135 mmol/L、D二聚体0.92 mg/L是KD合并冠状动脉病变的危险因素。结论 KD的主要危害是冠状动脉病变;血清白蛋白35 g/L、血钠135 mmol/L、D二聚体0.92 mg/L是KD合并冠状动脉病变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杭州市儿童呼吸道感染病原学的流行特征。方法:选取2016年杭州市儿童医院支气管肺炎住院患儿间接免疫荧光法测定的呼吸道病原体IgM抗体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最常见病原依次肺炎支原体MP(20.72%),流感病毒B型INFB(15.03%),流感病毒A型INFA(7.05%),副流感病毒PIV(5.47%),呼吸道合胞病毒RSV(3.99%)。病原检出率7y~14y最高(94.92%),1m~1y最低(21.28%),年龄段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m~1y最常见RSV、MP(?2=0.619,P=0.431)。1~3y、3~7y、7y~14y年龄段均最常见MP,其次INFB,但同年龄段MP和INFB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依次分别为?2=5.931,P=0.015;?2=6.176,P=0.013;?2=13.475,P=0.000),且各年龄段之间MP(?2=16.452,P=0.000)和INFB(?2=38.142,P=0.000)各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各月病原检出率依次10、11、9月最高(?2=1.974,P=0.370),5、8、7月最低(?2=0.955,P=0.624),各自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11月MP检出率最高,其次INFB,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27.450,P=0.000),且在各月之间MP(?2=30.849,P=0.000)和INFB(?2=62.776,P=0.000)各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P夏秋季节(6-11月)高,INFB秋冬季节(1-2、9-12月)高。此外,RSV、INFA、PIV均为秋冬季节高。结论:常见呼吸道病原依次MP、INFB、INFA、PIV,MP趋于小龄化,婴儿及低龄儿童是肺炎防治重点人群,建议适龄儿童每年接种相关疫苗,临床应结合年龄、季节等进行综合判断病原并及早检测。  相似文献   
10.
95例新生儿窒息临床分析310004杭州市红十字会医院儿科贾黎红我院1986年~1994年8年间收治95例新生儿窒息病例,现作临床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发生率:本组95例占同期住院新生儿889例的47.5%,其中男54例,女41例,诊断主要以Ap...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