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1篇
药学   6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
刘翠霞  吴基良  江南  贾贝  毛洪涛  江涛  董伟杰 《医药导报》2004,23(10):0715-0717
目的:研究甘露醇对小鼠和家兔外周血清胆碱酯酶的影响。方法:取小鼠36只、家兔32只均随机平分为4组。A组给予2.5%敌百虫500 mg·kg 1,小鼠用腹腔注射,家兔用耳缘静脉注射;B组给予20%甘露醇200 mg·kg 1,iv,C组给予10%甘露醇100 mg·kg 1;D组给予等容量0.9%氯化钠注射液,iv。A组于给药10 min,其他组静脉注射30 min后,采血测定血清胆碱酯酶活性。结果:B、C组的小鼠、家兔胆碱酯酶活性明显低于D组,但高于A组。结论:甘露醇可抑制血清胆碱酯酶活性,抑制作用具有剂量依赖性,但抑制作用低于敌百虫。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结直肠癌患者化疗后肝功能异常的特点和易感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2014年5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内科住院治疗的结直肠癌患者化疗后肝功能异常的特点,对化疗后肝功能异常与临床参数进行相关因素分析。结果:580例患者共接受了3 033周期的化疗,平均5.23周期/例,有170例在化疗过程中出现不同程度的肝功能异常,占29.3%。有140例为1度肝损伤,23例为2度损伤,6例为3度损伤,1例为4度损伤。相关因素分析显示肝功能异常与化疗总周期数、治疗类型及化疗药物相关(P<0.05)。结论:化疗所致肝功能异常的易感因素为化疗总周期数、治疗类型及化疗药物。化疗后肝功能异常的程度多为1度,化疗所致的肝损伤以肝细胞型为主。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具体案例解析,探讨肿瘤药学科普作品创作,提高肿瘤药学科普创作能力。方法:以文章类、表演类、视频类科普作品为例,从作品设计宗旨出发对肿瘤药学科普作品的创意、内容选择、设计、制作过程及注意事项等进行深入剖析,总结肿瘤药学科普创作的特点和难点、作品内容选择的注意事项及创作常用工具和手段。结果:肿瘤药学科普创作中应注意的五大要素是:科学性、思想性、通俗性、艺术性和技巧性。由于肿瘤患者对疾病认识和感受的特殊性,肿瘤药学科普创作最大的难点是在整体氛围上既不能显得沉重,也不能过于轻松。克服该难点可以通过文章总结的"四个避免"和"四个多用"来实现。结论:在肿瘤药学科普创作中充分考虑"五大要素",注意"四个避免"和"四个多用",充分利用现代化工具和手段,有助于创作出内容充实、形式生动、人文色彩浓厚的肿瘤药学科普作品,体现肿瘤专科药师的服务价值和温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1例药品不良反应探讨肿瘤临床药师在保障患者服用口服靶向抗肿瘤药物安全性中的作用。方法针对1例服用阿帕替尼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贲门癌患者,对其进行药学问诊,并进行文献检索,分析药物治疗及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探究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原因以及防范方法。结果患者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原因与服用阿帕替尼所导致的不良反应相关。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以及对严重不良反应的识别可能有助于更好地控制和处理阿帕替尼的不良反应。结论阿帕替尼导致的缺血性脑卒中可对患者造成严重的不良结局。肿瘤临床药师应加强对口服靶向抗肿瘤药物患者的教育,尤其是长期院外用药的患者,正确应对和处理不良反应,识别严重不良反应的可能性,防范用药风险。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国产和进口中长链脂肪乳/氨基酸(16)/葡萄糖(16%)注射液的质量.方法 参照国内外同类产品的质量检测标准,测定两厂家生产药品的关键质量指标以及混合后的营养液关键质量指标.用SPSS24统计软件分析检测结果.结果 两厂家产品的各检测指标均符合国家标准规定,其中,国产厂家的过氧化值、甲氧基苯胺值、溶血磷脂酰胆...  相似文献   
6.
目的从链霉菌I06A-00625(cpcc201504)的代谢产物中分离得到具有抑菌活性的抗生素,并进行结构鉴定。方法通过大孔吸附树脂X-5、葡聚糖凝胶LH-20和HPLC色谱对发酵液中活性成分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紫外、高分辨质谱并结合1H-NMR和13C-NMR数据确定化合物结构,并进行抗菌活性研究。结果分离纯化得到6个单一组分,分别为化合物I06A625A、206A和206B及3个四烯大环内酯类抗生素Tetramycin A、Tetramycin B和Tetrin A。其中206A为首次从天然产物中分离得到。I06A625A具有抗铜绿色假单胞菌活性;Tetramycin A、Tetramycin B和Tetrin A具有抗真菌活性。结论链霉菌I06A-00625可产生抗铜绿色假单胞菌的核苷类化合物及抗真菌的四烯类化合物等多种活性成分。  相似文献   
7.
摘 要本文分析了寨卡病毒的结构特征、生物学特点、感染症状、检测方法和相应的防护措施,剖析高危人群(妊娠期妇女和婴儿)的应对策略。寨卡病毒属非节段单链正链RNA病毒,传播快,常见症状为发热、关节痛。目前可采用血液、尿液和唾液进行检测。病毒防护可分为政府总体调控、社会整体杜绝和个人按规程防护。寨卡病毒疫情防治形势严峻,需提高国家整体综合防治能力,同时可以通过寨卡病毒防治改善一些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