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1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0篇
中国医学   7篇
肿瘤学   2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0 毫秒
1.
目的:评价人文关怀护理在MRI增强扫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GE HDX 1.5 T超导核磁共振扫描仪对200例患者行常规扫描和MRI增强扫描,随机分为对照组100例、观察组100例,调查每组患者对MRI增强检查的反应,将患者的反应分为四等级:无不适感、轻度不适、明显不适和不良反应,同时调查患者对扫描服务的满意度,分别对各组参数进行x2检验统计学处理。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均未见明显不适感。对照组轻度不适感17例,不良反应6例,满意度评分为75。观察组轻度不适感5例,不良反应1例,满意度评分为90。对两组不适感进行x2检验,得到两组不适感反应x2值及P值,分别为x2=8.4795, P=0.004。对两组不适感加不良反应、满意度分别进行x2检验,得到两组不适感加不良反应x2值及P值,分别为x2=11.6506,P=0.001,两组间满意度x2=7.792,P=0.005。对照组、观察组的满意度、不良反应和不适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文关怀护理能够减少高场核磁共振成像增强检查中患者的不适感和不良反应,提高满意度,在MRI增强检查中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氟喹诺酮类药物临床应用中不良反应发生的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信息。方法:对102例氟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ADR)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02例不良反应涉及6种氟喹诺酮类药物,加替沙星和左氧氟沙星分别占其中的36例和30例;不良反应累及人体11个系统,主要表现为皮疹、瘙痒、静脉炎、恶心、呕吐、头晕、头痛等。结论:氟喹诺酮类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症状多,临床应用时要注意不良反应的监测,合理用药,提高用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分析某大型综合性医院2009年3种清洁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应用情况,以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随机抽取2009年全年清洁手术乳腺手术、疝气修补术、甲状腺手术各100份病历,调查抗菌药物预防应用情况。结果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涉及11类,使用频次列前3位的分别为头孢呋辛、美洛西林、哌拉西林舒巴坦,300例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为92.33%,无指征用药率为68.33%,术前0.5~2h给药仅占5.67%,平均用药时间为5.72d。结论该院此3种清洁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应用不合理情况非常普遍,应给予重视。  相似文献   
4.
开展用药咨询工作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临床药物使用咨询是临床药学的内容之一。是密切沟通医和药的桥梁。开展药物咨询的重要性在于 :①新药层出不穷 ,不断更新 ;②处方合并用药多 ;③门诊处方调配量大 ,发药时可能对病人指导用药解释不够清楚 ;④随着人们医药卫生知识的提高 ,对安全用药意识不断增强。因此 ,极需我们做好药物使用咨询工作。下面谈谈我们的做法和体会。1 做法健全临床药学组药物咨询工作制度 ,从三个方面开展药物咨询工作。①每月定期对住院和门诊药房处方进行分析检查 ,主要分析用药是否合理 ,有无不良反应 ,发现问题 ,及时沟通。②设立药物咨询电话 ,及时回…  相似文献   
5.
临床药物使用咨询是临床药学的内容之一。是密切沟通医和药的桥梁。开展药物咨询的重要性在于:①新药层出不穷,不断更新;②处方合并用药多;③门诊处方调配量大,发药时可能对病人指导用药解释不够清楚;④随着人们医药卫生知识的提高,对安全用药意识不断增强。因此,极需我们做好药物使用咨询工作。下面谈谈我们的做法和体会。 1 做法   健全临床药学组药物咨询工作制度,从三个方面开展药物咨询工作。①每月定期对住院和门诊药房处方进行分析检查,主要分析用药是否合理,有无不良反应,发现问题,及时沟通。②设立药物咨询电话,及时回答医生、护士提出有关药物(特别是新药)使用的各种问题。对于共性的问题,将在《药讯》(季刊)中详细阐述。③在门诊药房设立药物咨询窗口,由主管药师负责,专门接受医护人员和病人的药物咨询。 2 体会   对参与药物咨询窗口的药学人员要求有较丰富的药学知识和较好的语言表达能力,要求做好咨询服务工作。 2.1 熟悉复方制剂的组成成分,才能正确分析、甄别处方是否合理用药。例如阿斯美,其组成中有盐酸甲氧苯丙胺、那可丁、氨茶碱、马来酸氯苯那敏(扑尔敏),既可减轻咽喉及支气管等炎症引起的咳嗽,又可减轻哮喘发作时的咳嗽。一般来说,该制剂可不再与其它镇咳平喘药、抗感冒药或抗组胺药同服,否则易致蓄积中毒。若与速效伤风胶囊同服,每日3次,每次各2粒。由于阿斯美每粒含扑尔敏2mg,速效伤风胶囊每粒含扑尔敏3mg,因此病人每次剂量中扑尔敏的总量为10mg,已超出了常用剂量(4mg)范围,应避免两药同服。 2.2 要掌握各类药物的药理作用、用途、用法用量、体内相互作用等药理学知识,为临床和患者用药作适当的监督和指导。例如情绪稳定剂黛力新,由于其具有兴奋特性,患者使用时应避免在晚上服用,以免引起失眠。   又如服药时间和次数,目前大多数药物为1日3次的给药方式,但其缓释和控释制剂为1日2次或1日1次给药。再如病人咨询最多的服药时间问题,一般来说,多数药物都适宜在饭后服用,特别是对胃刺激大的如解热镇痛抗炎药宜饭后服;而食物影响其生物利用度的(如头孢克洛)或食物影响其作用(如吗叮啉)的则须在饭前服。这要取决于各种药物的作用特点和不良反应来衡量,指导合理用药。 2.3 要熟悉药物的不良反应、注意事项、禁忌症,指导病人在服药前了解可能产生的不良反应,作好心理准备,并采取有效的措施避免和减轻。如甲硝唑的胃肠道反应较严重,应告诉病人与食物同时服用,若不能耐受时,则需停药。  相似文献   
6.
在临床治疗中 ,特别是应用大量及多种静脉药物的重症监护领域 ,医疗质量的控制和病人的安全性极其重要。随着药品的生产及应用不断扩大 ,临床药物配伍的增多 ,静脉用药中的微粒污染问题应引起医药界的足够重视。1 微粒污染产生的有关因素关于输液中不溶性微粒的来源问题 ,以往文献中已有较多的报道。随着GMP的实施 ,输液质量已大幅度提高 ,静脉用药中的微粒主要来源于加入的针剂。由于质量控制标准和生产工艺的不同 ,可造成制剂中微粒数量的巨大差异。最近一项研究比较了凯福隆与 12个国家生产的 2 7种头孢氨噻肟仿制品 ,证实仿制品中含…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盐酸小檗碱脂质体对糖耐量低减(IGT)伴高脂血症的干预作用。方法:90例新诊断的IGT伴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进行同样的健康教育和每3个月1次的饮食指导,治疗组另给予自制的盐酸小檗碱脂质体冻干粉胶囊0.6g/d,分3次餐时口服。两组患者每3个月进行1次糖耐量试验(OGTT),治疗前后测定体质指数(BMI)、空腹血脂、空腹胰岛素、糖化血红蛋白等,观察期为1年。结果:对照组有4例转变为糖尿病(9.5%),而治疗组仅1例(2.2%),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经干预治疗后血糖、血脂、BMI等各项指标均明显改善(P<0.05或P<0.01),而对照组对应指标无明显变化或变差,两组比较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结论:盐酸小檗碱脂质体能明显改善IGT伴高脂血症患者的糖脂代谢异常,延缓IGT向2型糖尿病进展。  相似文献   
8.
409例次丙戊酸血药浓度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癫痫患者丙戊酸血药浓度监测结果,为丙戊酸的合理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荧光偏振免疫法测定丙戊酸血药浓度,对409例次血药浓度监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并观察其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409例次中,丙戊酸血药浓度〈50μg·mL-1的占39.85%,50~100μg·mL-1的占52.32%,〉100μg·mL-1的占7.82%。血药浓度〈50μg·mL-1的患者,控制癫痫发作的有效率为44.78%;血药浓度≥50μg·mL-1的患者,控制癫痫发作的有效率为86.99%。结论:丙戊酸血药浓度个体差异大,血药浓度监测对合理用药有重要指导作用,应根据血药浓度个体化用药。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比观察小儿手术选用连续硬膜外麻醉时,静脉辅助麻醉用药的效果。方法选择5~10岁可配合麻醉操作的患儿,行下腹部位以下部位择期手术60例,在硬膜外麻醉效果满意后,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Ⅰ组:选氯胺酮100mg和地西泮10mg混合,按氯胺酮2.5mg/kg单次静脉注射。Ⅱ组:选氯胺酮100mg和咪达唑仑5mg混合,按氯胺酮1mg/kg单次静脉注射。分组记录用药前、用药后1min、5min、15min及术毕5min小儿HR、BP、SpO2、RR值;记录手术时间、面罩给氧例数、追加用药例数、术毕5min苏醒例数和术毕5min小儿OAA/S评分。结果两组术中镇静、抑制牵拉反应效果均满意。两组BP、HR、SpO2、RR均平稳;术毕5min两组OAA/S评分均为4~5分。结论小剂量氯胺酮咪达唑仑同样对小儿循环系统和呼吸系统干扰轻,且用药量少,安全实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解决静脉输液配制中一些需要注意的问题。方法:收集静脉输液配制中出现的情况,必要时查阅资料,审查医生处方的合理性。结果:发现有的医护人员未能充分了解和考虑某些药物的理化性质和制剂特点,配制的处方不合理或操作不当。结论:要根据pH值选择合适的输液载体,根据药物的稳定性采取一些特殊保护措施并注意不同厂家对药物配制的不同要求,中药注射液则要关注其微粒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