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综合类   3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1.
目的:研究电针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滑膜蛋白质组的影响,分析电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作用机制。方法:在大鼠右后足掌面由掌腱膜向踝关节处皮下注入0.1 m L弗氏完全佐剂,诱发佐剂性关节炎大鼠模型。并用0.25 mm×40 mm针灸针刺入大鼠一侧"足三里"和"昆仑"穴,深度为5 mm,并连接HANS电针仪进行电针治疗,调节电针仪频率2 Hz,强度2 m A,每天1次,每次30 min,连续针灸28日后,检测各组大鼠足跖肿胀度和痛阈的变化,并分离大鼠滑膜总蛋白质,用双向电泳法建立蛋白质组图谱,经Image Master 2D 6.0软件进行分析后,筛选差异表达的蛋白质进行质谱鉴定。结果:佐剂性关节炎大鼠经电针"足三里"、"昆仑"穴治疗28日后,大鼠足跖肿胀度明显下降,痛阈值增加。蛋白质组学方法分析了电针治疗前后关节炎大鼠滑膜蛋白质组的变化,共筛选并鉴定了20个差异蛋白质,其中表皮生长因子、F-box蛋白、WDR74蛋白、内质网蛋白29、磷酸丙糖异构酶、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1型受体、醛脱氢酶、酪氨酸激酶、GTP酶、GTP酶、肌球蛋白轻链、尿嘧啶核苷合成酶、ATP合成酶、细胞色素P450、谷胱甘肽巯基转移酶、核苷二磷酸激酶B、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B、乙醛脱氢酶表达量降低,而二甲基腺苷转移酶和葡萄糖转运体4表达量增加。结论:电针刺激"足三里"和"昆仑"穴对佐剂性关节炎具有较好的疗效,其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滑膜细胞信号传导、下调细胞内能量代谢和核苷酸生物合成,从而抑制滑膜增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阐明复方丹参片对颈动脉粥样硬化兔PPAR-γ/LXR-α/ABCA1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高脂饲料加空气干燥法建立兔颈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并用100mg/kg和100mg/kg剂量的复方丹参片进行治疗后,经耳缘静脉抽血后空气栓塞处死兔,迅速剥离颈动脉,并检测各组动物血脂含量、颈动脉病理学变化及兔颈动脉中PPAR-γ、LXR-α及ABCA1的表达。结果:复方丹参片能显著降低兔血清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P<0.01);并能抑制内膜增生,减少脂质沉积,增加PPAR-γ、LXR-α及ABCA1 mRNA及蛋白质的表达(P<0.01)。结论:复方丹参片可能通过激活PPAR-γ/LXR-α/ABCA1信号通路而发挥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丹参酮ⅡA对TGF-β1诱导大鼠肺成纤维细胞TGF-β1/Smads信号通路的影响,探讨丹参酮ⅡA干预肺纤维化的机制。方法体外培养大鼠肺成纤维细胞(HFL-1),选取生长状态良好的对数期细胞分为正常组、TGF-β1组及丹参酮ⅡA低(L)、中(M)、高(H)剂量组。除正常组外,余四组予以10ng/m L TGF-β1诱导HFL-1纤维化24h,同时丹参酮ⅡA低、中、高剂量组分别予2μmol/L、5μmol/L和10μmol/L丹参酮ⅡA处理24h,ELISA法测定各组细胞中TGF-β1受体表达,荧光定量PCR法及免疫印迹法检测Smad2、Smad7表达情况。结果与正常组比较,HLF-1细胞经10ng/m L TGF-β1诱导后细胞TGF-β1受体和Smad2表达量增加[(0.19±0.23)比(1.41±0.12)、(1.00±0.12)比(1.90±0.12),P<0.01],Smad7表达量降低[(1.00±0.15)比(0.57±0.09),P<0.01];与TGF-β1组比较,10μmol/L丹参酮ⅡA处理后TGF-β1受体和Smad2的表达量均有下降趋势[(1.90±0.23)比(1.53±0.12),(1.90±0.12)比(1.38±0.06),P<0.01],Smad7表达量升高[(0.57±0.08)比(0.74±0.11),P<0.01]。结论丹参酮ⅡA可以抑制TGF-β1诱导的大鼠肺成纤维细胞增殖和Smad2及TGF-β1受体表达,增强抑制性信号蛋白Smad7的表达,从而发挥抑制肺纤维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丹参酮ⅡA对TGF-β1诱导大鼠肺成纤维细胞TGF-β1/Smads信号通路的影响,阐明丹参酮ⅡA干预肺纤维化的机制。方法:体外培养大鼠肺成纤维细胞,经TGF-β1、TGF-β1/丹参酮ⅡA处理24h,用ELISA法测定细胞中TGF-β1受体表达情况,荧光定量PCR法及免疫印迹法检测Smad2、Smad7表达情况。 结果:TGF-β1处理后TGF-β1受体和Smad2表达量增加,Smad7表达量降低,丹参酮ⅡA处理后TGF-β1受体和Smad2的表达量均有下降趋势,Smad7表达量升高。结论:丹参酮ⅡA可以抑制TGF-β1诱导的大鼠肺成纤维细胞增殖和Smad2及TGF-β1受体表达,增强抑制性信号蛋白Smad7的表达,从而发挥抑制肺纤维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中枢不同脑区γ-氨基丁酸A型(GABA_A)受体mRNA在慢性炎性痛大鼠的脑内表达及电针的干预作用。方法:48只SPF级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电针组和假电针组,每组12只。采用足底注射弗氏完全佐剂建立慢性炎性痛模型,电针组于造模后28 d介入电针治疗,取"后三里"和"昆仑"穴,予疏密波、频率2 Hz/100 Hz、强度0.5~1.5 mA,治疗30 min,仅干预1次。假电针组与电针组取穴相同,仅刺入皮下,连接电针,不通电,固定30 min。观察各组大鼠造模前,造模后1、3、7、14、21、28 d机械痛阈、热痛阈变化及造模后29 d情绪行为变化,前扣带皮层、杏仁核、下丘脑GABA_A受体mRNA相对表达量。结果:造模后1、3、7、14、21、28 d各个时间点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大鼠机械痛阈变化率和热痛阈变化率显著降低(均P<0.01);造模后29 d,模型对照组大鼠旷场实验中央区域运动距离和中央区域停留时间较空白对照组明显减少(均P<0.05)。干预后与模型对照组、假电针组比较,电针组能显著增加机械痛阈变化率、热痛阈变化率、中央区域运动距离、中央区域停留时间(P<0.01,P<0.05)。造模后29 d各组大鼠前扣带皮层、下丘脑GABA_A受体mRNA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大鼠杏仁核GABA_A受体mRNA表达显著降低(P<0.01),电针组干预后大鼠杏仁核GABA_A受体mRNA表达较模型对照组、假电针组增多(P<0.01)。结论:单次电针可显著提高慢性炎性痛大鼠机械痛阈和热痛阈,改善情绪异常行为,其机制可能与提高杏仁核GABA_A受体mRNA表达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电针(electroacupuncture,EA)对痛觉敏化诱发模型大鼠造模侧热痛阈(thermal paw-withdrawal latency,TPWL)、机械性痛阈(mechanical paw-withdrawal threshold,MPWT)及脊髓背角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表达的影响。[方法]第一部分:按完全随机法将健康雄性SD大鼠分为3组,其中空白组5只、假敏化组5只、敏化组6只用于MPWT检测;各组其余6只大鼠分别用于用于TPWL检测。造模方法:敏化组采用1%角叉菜胶100μL左后足足底皮下注射,待痛阈恢复至基础水平后,以100ng·25μL~(-1)前列腺素E_2(prostaglandin E_2,PGE_2)25μL注射于左足足背中央,建立痛转化模型;空白组两次均注射等量0.9%氯化钠注射液;假敏化组第1次注射等量0.9%氯化钠注射液,第2次注射等量PGE2,浓度与剂量同敏化组。大鼠造模前、第1次注射后4、24、48、72h和7d,第2次注射(第1次注射后8d)后1、4、24、48h检测MTWP和TPWL。以Western blot法检测第2次注射后48h造模侧脊髓背角p38MAPK和TNF-α蛋白表达。第二部分:将大鼠随机分为假敏化组、敏化组、EA组、假电针(sham electroacupuncture,sham EA)组,每组12只,其中6只用于MPWT检测;其余6只用于TPWL检测。假敏化组和敏化组造模方法同第一部分,EA组和sham EA组造模方法同敏化组。第1次注射后,EA组大鼠于双侧"足三里""昆仑"穴行EA干预,1次/d,共10次;sham EA组仅针刺入大鼠皮下。各组大鼠痛阈检测时间同第一部分。以Western blot法检测第2次注射后48h造模侧脊髓背角p38 MAPK和TNF-α蛋白表达。[结果]与空白组和假敏化组比较,第1次注射后4、24、48和72h,第2次注射后4、24、48h,敏化组造模侧MPWT和TPWL显著降低(P0.01,P0.01),说明痛觉敏化诱发模型造模成功。与空白组和假敏化组比较,敏化组大鼠造模侧脊髓背角p38 MAPK和TNF-α表达增高(P0.01,P0.01)。与敏化组比较,第1次注射后24、48、72h及第2次注射后4、24、48h,EA组造模侧的MPWT和TPWL明显升高(P0.01,P0.01),而sham EA组并不能提高大鼠痛阈,痛阈变化趋势与敏化组一致。与假敏化组比较,敏化组造模侧脊髓背角中p38 MAPK和TNF-α表达增高(P0.01,P0.01)。与敏化组比较,EA组造模侧脊髓背角p38 MAPK和TNF-α表达减低(P0.05,P0.05),而sham EA组p38 MAPK和TNF-α表达高于假敏化组(P0.01,P0.01),与敏化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P0.05)。[结论]EA具有良好的镇痛作用并能够干预痛转化效应,其机制可能与下调造模侧脊髓背角p38 MAPK和TNF-α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佐剂性类风湿关节炎大鼠模型,研究电针刺激"足三里"和"昆仑"穴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的治疗作用,为针灸治疗风湿性关节炎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大鼠右后足掌面由掌腱膜向踝关节处皮下注入0.1 mL弗氏完全佐剂,诱发佐剂性关节炎大鼠模型。并用0.25 mm×40 mm针灸针刺入大鼠一侧"足三里"和"昆仑"穴,深度为5 mm,并连接HANS电针仪进行电针治疗,调节电针仪频率2 Hz,强度2 mA,每天1次,每次30min,连续针灸28d后,观察不同组大鼠关节炎指数和一般状态并测量足趾肿胀度和踝关节病理形态学变化。结果:大鼠注射弗氏完全佐剂后,足跖肿胀度比空白组明显增加,说明已成功建立佐剂性类风湿关节类大鼠模型。电针治疗14d以内,治疗组和模型组大鼠足跖肿胀度无显著差异,但治疗28d后,治疗组大鼠足跖肿胀度和关节症状评分降低,足爪组织炎症情况有所减轻。此外,大鼠注射弗氏完全佐剂及电针治疗不会影响大鼠正常发育。结论:电针刺激"足三里"和"昆仑"穴对佐剂性关节炎具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8.
许颖龄  胡潇  方来  祝骥  王萃  杨贞  卢德赵 《中草药》2017,48(2):312-319
目的应用双向电泳和质谱技术研究漆黄素对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诱导的泡沫细胞蛋白质组的影响,分析漆黄素抑制泡沫细胞形成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MTT法检测ox-LDL对RAW264.7细胞及漆黄素对泡沫细胞活力的影响,化学法检测细胞内胆固醇酯(CE)的量,筛选合适的ox-LDL和漆黄素处理浓度。油红O染色法检测漆黄素对泡沫细胞内脂质累积情况的影响,并用双向电泳法建立漆黄素处理前后细胞蛋白质组图谱,质谱法鉴定差异表达的蛋白质;Western blotting法验证细胞色素b5(Cyt b5)的表达情况。结果 20μg/m L ox-LDL可以成功诱导泡沫细胞,100μg/m L漆黄素干预后,泡沫细胞内CE明显下降,脂质累积减少。蛋白质组学结果表明,漆黄素处理泡沫细胞后,Cyt b5、谷胱甘肽S-转移酶、NADH脱氢酶(泛醌)黄素蛋白2、Prelamin A/C、葡萄糖调节蛋白78、热休克蛋白60、Supervillin、胆固醇酰基转移酶表达量增加,而钙网蛋白、转录延伸因子B、蛋白核受体表达量下降。结论漆黄素可能通过增强细胞抗氧化及抗炎能力,减弱细胞应激反应、降低细胞内胆固醇堆积、调节细胞凋亡及提高免疫能力等途径起到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筛选电针干预慢性炎性痛的优势频率,观察不同频率电针对慢性炎性痛大鼠DRG p-TRPV1的干预情况,探讨优势频率电针的DRG p-TRPV1活化干预机制。方法:所有实验大鼠完全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2 Hz电针组、100 Hz电针组和2/100 Hz电针组。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均进行CFA造模。电针组选用双侧"足三里"和"昆仑"穴,0. 5 m A~1. 5 m A,30 min/次。采用Von Frey Hair检测各组大鼠不同时间点患侧PWT和PWL;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大鼠DRG pTRPV1的表达。结果:100 Hz电针对CFA大鼠的PWT提升最为显著(P 0. 05),100 Hz、2/100 Hz电针均能有效提高CFA大鼠的PWL(P 0. 05,P 0. 05); CFA模型大鼠L4-6 DRG p-TRPV1蛋白表达均有上调,其中L4水平上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L5、L6水平上升较为显著(P 0. 05),100 Hz电针能有效抑制CFA大鼠L5 DRG p-TRPV1蛋白的过表达(P 0. 05),对L4、L6 DRG p-TRPV1蛋白的过表达虽有下调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100 Hz电针对慢性炎性痛的镇痛效应最佳,这可能与其能有效下调CFA大鼠L5 DRG p-TRPV1蛋白的过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